個案二:咒罵人的珍婆婆
個案二:咒罵人的珍婆婆
珍婆婆(化名),92歲,社工初接觸她時,她的認知障礙已踏入晚期,是仁愛堂彭鴻樟長者鄰舍中心的個案。婆婆認知能力很差,不能以語言清楚表達自己,記憶、辨識、理解、視覺空間組織、數字概念等方面的認知能力都已踏入晚期衰退,而且有失禁情況,但肢體力度和平衡力仍保持得很好,不用輔助器具也可行動自如。珍婆婆有明顯的心理行為徵狀,經常發脾氣,不順心時會用粗言辱罵他人(包括家人),每次她都是由剛退休的照顧者(同住女兒) 陪伴到中心参加易徑玩樂小組。
初期婆婆極不願意到中心参加活動,女兒出盡方法帶她過來。在第一節小組中(長度約一小時) ,她表現煩躁,全程緊繃著臉,還四度要求在活動室外等候的女兒陪她上廁所,並要求女兒送她回家,反映参與動力極低。更難處理的,是婆婆動輒出惡言咒罵其他長者組員,令其他人不喜歡和她相處,甚至感到害怕她。
經過易徑玩樂的介入,婆婆逐漸有了令人鼓舞的改變。
在第四節小組完結時,照顧者一進來便很高興的問:「媽,你今天為什麼不用上廁所呢?」
在第六節小組進行時,我們第一次看到婆婆展露燦爛的笑容,那位非常害羞、原本很畏懼珍的林婆婆開始願意跟她微笑著交談。
在最後一節(第八節)小組完結時,珍婆婆主動把女兒為她預備好的糖果派送給每一個在活動室裡的人,臉上一直帶著笑容。照顧者還高興地跟我們分享,近月以來婆婆在家庭關係方面也有非常良好的轉變,例如上週末家人和她岀外遊玩,她竟然願意在輪候玩摩天輪時等候了超過半小時而沒發一句怨言。比對婆婆這幾年的表現,家人覺得實在是匪夷所思。
個案介入方法
需要分析
據家人提供的資料,長者在認知能力衰退前一直性格硬朗,做事果斷,有主見,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也是一家之主。現在雖然身體行動能力還算好,但失禁的情況令她很難接受,由此我們推想她有能力感的需要
另一方面,長者由於有失禁情況,每次來参加小組前照顧者都會為她穿上紙尿褲。她在小組第一節中要求上廁所4次,第二節上了3次,第三節上了2次,第四節一次也沒有;上廁所的頻次除了是有真實的生理基礎,心理因素可能來得更大,反映她不願意被「困」在這陌生的地方,當中涉及的可能是自主和安全感的需要
語言表達能力的衰退令長者感到很難清楚傳達自己的想法(基本上我們聽不懂她的話語,只靠身體語言去推想),因此可能也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
據家人提供的資料,長者性格比較直率,甚少朋友,社交能力不高,患病後變得更暴躁,一不順意便會破口大罵,經常令家人都很難受。我們通過首兩節小組的觀察,估計長者其實也有與人建立關係的需要,但由於她的社交技巧很差,以致很難建立有效的人際關係
我們在首兩節小組中,觀察到長者有很強的情緒宣洩需要,在參與一些拋擲物品類的遊戲時特别投入,而且使用的力度很大,這可能與她久經壓抑的情緒有關,因此有必要提供適當的宣洩
我們在第三節活動檢討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就是長者每次罵人都似乎是因為她認為他人做了一些「不對」的事,她的意圖是要更正對方,令對方重回她心目中的秩序,這是秩序感的需要。從正向的角度來看,當中隱含著她的良好意願
珍婆婆在小組首3節經常出現一些很自我中心的行為,例如:當她喜歡上一個玩具,便會不斷地要求他人提供給她而不顧及其他人。觀察到這情況後,工作人員便嘗試跟她說大家要守秩序、輪流玩才好,她即時沒有什麽回應。過了一兩分鐘,一個小球溜到她脚旁,她拾起,然後竟自動把小球交回給工作人員,這時我們就更肯定她對秩序感的重視。
介入方向
回應她在自主感、能力感的需要
在遊戲設計中為她提供適當的情緒宣洩的機會
嘗試將她對秩序感的需要重構為對他人的好意,並藉此把她和其他組員連系起來,以滿足她與人建立關係的需要
介入重點
在遊戲設計和帶領中,回應她在自主感方面的需要,讓她感受到在很多細節中,都可以有選擇(當然這些選擇也同時提供予其他組員),例如:在拋擲豆袋的遊戲中,長者可選擇使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大小和形狀的豆袋
回應她在能力感方面的需要,每次當她完成一個活動,工作人員都鼓掌讚賞,間中也邀請她開始一個新遊戲
在第四節,工作人員嘗試邀請她協助收拾玩具,發現她有正面回應,此時工作人員立即給予讚賞,一方面回應她的能力感需要,同時通過嘉許她對小組的貢獻,將她與小組成員連结起來
在遊戲設計中為她提供適當的情緒宣洩機會,同時,由於她的體型和力度較大,有可能對體弱的組員造成危險,因此在座位編排上會特别注意,安排工作人員坐在她左右兩傍以作支援
每當她出口罵(教訓)其他組員時,主持遊戲的工作人員就會馬上把她的行為翻譯為善意的表現,引導大家用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她
例如當坐在對面的林婆婆因玩得投入、不自覺地站起來並離開了座位,她立即指著對方大聲喝罵,這時主持人便會微笑著說:
「珍婆婆很擔心大家的安全呢,擔心如果站起、離開自己的座位會容易跌倒,謝謝你啊,珍婆婆! 」
轉向其他組員說:「我們玩得投入當然好,但注意安全也很重要喔。」
然後繼續遊戲。
當重看這錄影片段,我們清楚觀察到當時珍婆婆的面容由原來的繃緊焦慮突然放鬆了許多,在此之後的参與投入度亦有所增加。
後記
大半年後,照顧者告知我們珍婆婆因併發症去世。家人為著婆婆能在人生最後一段路上性格變得開朗、平靜而感到非常感恩,向我們送上衷心的謝意。
策略及技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