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愉快的參與中進行復健 : 端午包糉
包糉活動涵盖了很多有助認知障礙長者身心復健的功能,當長者愉快地投入參與,便在不知不覺間同時達致身體機能改善的效果。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軀體的機能(如:大小肌肉鍛練、手眼協調、雙側協作、平衡力等)
認知能力(如:辨識、記憶、邏輯思維、運算能力等)
語言運用、自我表達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發揮創意
「自主」讓人快樂:端午包粽
自主與自尊感篇
在進行端午節包糭活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在預備、製作、分配製成品的每個階段,都嘗試引入長者的參與,讓大家在充滿選擇的環境中滿足自主感的心理需要,選擇包括:
。期望合共製作多少只糭?
。要咸的?甜的?兩樣都要?咸的/甜的多佔一些 ?
。用咸水草抑或用棉繩來縛?
。糭子要多大?
。選什麽餡料?
。除了大家都帶一些回家,要不要送些給中心內的職員和功輔班的小孩子?
。還有………..
有了這許多的選擇,長者體會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能自主的决定一些事情,平凡的日子於是變得不平凡。
擁抱生命動力:端午包糭
面對身體機能漸漸衰退,長者自覺體能大不如前,產生無力感甚至變得退縮,逐漸失去生命動力。我們設計這個包稯活動時,先從長者的心理需要出發,嘗試回應長者在能力感、自主感、尊嚴感等方面的需要,讓長者感到滿足。這些正面經驗讓他/她們對生活重燃希望,也促使了長者在安全和快樂的環境中自由地分享感受和意見。
有些新來的工作人員笑著問:「今次參與活動的長者真的有認知障礙嗎?他/她們看來都很精靈、很活躍,還會表達意見呀?﹗」但我們相信,如果沒有這些有益身心的多元感官刺激,可能大家便不會看到今天這些口罩下的璨爛笑臉。
我們的大製作預備工作很多,買食材更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工作人員邀請了仁哥(化名)與德哥(化名)一起「入貨」(購食材),德哥主動表示自己可以「幫手拎」(拿東西) ,但如何選購就「唔曉」(不懂),反而仁哥表示「早啲講嘛~叫人係西環送入來」(早知道的話,我找人從西環送過來便好了) ,原來仁哥以往是在酒店擔任購貨工作的。
在購貨過程中,仁哥積極選取優質的食材,與老闆娘討論食物的質素,顯示出他專業的態度及豐富的經驗,他更會按自己對月餅製作的理解,估量我們購買的食材是否足夠,盡量減少食材不足的機會,工作人員亦會主動請教仁哥及邀請他為大家作出合適的決定。
預備月餅皮時,小編經常聽到有工作人員說「哇,好夠力呀﹗」「手勢好純熟喎﹗」原來這些都是來自對君好的讚美﹗
君好的父母是開餅店的,雖然有聘用「伙計」,但在趕貨時仍然需要「落手落腳」幫忙,所以這天搓餅皮時,君好把麵粉與糖漿、油等材料熟練地混合,並靈活地搓揉,好像年輕時一樣幹起來。
搓揉過程絶不簡單,涉及很多身體軀幹的功能復健,例如肌肉的力度控制;混合麵粉與糖漿、油等材料時手指屈張的靈敏度、小肌肉運動;穏定鋼盆、同時單手搓粉時的雙側協作等等。此外,熟識的工序讓君好在過程中增加了與工作人員互動,如分享自己的經驗、感受、提出「唔好嘥野」(不要浪費)及堅持使用手套等,這些都反映了君好的自信及投入參與。
「開果皮‧製果醬」
在「開果皮‧製果醬」活動中,我們擷取了幾個體現易徑玩樂元素的片段,與大家分享如何結合活動,協助長者在身、心、社交等方面近進行復健。如有興趣了解,可登入以下Facebook連結:
五觀交感的刺激
細分工序輕鬆做
以長者為本位的活動準備
尊重長者意願
活動中的應變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