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病不是病」社交媒體平台簡介
自2021年1月開始,我們建設了「是病不是病」Facebook專頁及Youtube頻道,目的是倡議「認知障礙去病態化」的新角度,從以往社會大眾聚焦在長者逐漸喪失的能力,轉而聚焦在他/她們還可以做些什麽;我們主張不把長者純粹看成是病人,而是還有許多發展可能的人,認知障礙只是他/她的一部分特質,如能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及了解其需要,長者仍可生活得很好。同時,透過平台分享的資訊,我們希望讓更多人掌握有效的方法與認知障礙長者相處,共同為長者創建更理想的生活環境。
Facebook專頁設有「實踐技巧」、「價值觀小故事」、「易徑玩樂」及「仁愛堂認知障礙服務巡禮」等主題,而YouTube頻道則集中分享「實踐部份」的自製短片或授權短片。
自開設這兩個社交媒體平台至今(15/1/2021 – 14/4/2023) ,可統計的接觸觀眾人次已接近200,000。透過缐上平台的努力推動,我們經常收到非常鼓舞性的回應,多個關注認知障礙長者福祉的團體/機構/社交媒體(如:「656好幫搜」、「大银照顧者大大聲」、「佛門網」、「我家有個大BB」等)都經常轉載我們的帖子和影片,反映我們的理念得到認可。加上個人Facebook網絡上的分享,接觸觀眾人數則難以統計。
在現時活躍關注認知障礙議題的機構和團體當中,工作定位大致分四類:最大的一類聚焦在醫療專業知識,促進公眾對認知障礙的了解,以醫療的角度為主導;第二類聚焦關注照顧者的福祉,多屬照顧者的自助及互助組織;第三類是大學的研究工作,聚焦評估工具的有效性,也有聚焦社會政策的倡議;而「是病不是病」平台則屬第四類,聚焦倡導「去病態化」的新視角,同時輔以影片系列,介紹與認知障礙長者有效溝通的微技巧,為「去病態化」的主張賦予實質的載體,同時突顯社工在心理層面介入的專業特色。四類團體各有自己的清晰定位,在社會上形成互相補足、互相配合的良好格局。
歡迎大家讚好和追蹤「是病不是病」,分享易徑玩樂實踐心得,或交流建設認知障礙友善社區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