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齋戒的功德
................................................................................................
什麼是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在家的男女二眾,能種出世解脫的善根。而受戒的人,必須一天一夜離開家庭,到僧團去居住,學習出家人的生活。
有些在家眾因為工作或者居家生活無法受持五戒或在家菩薩戒、可是又希望能得持戒的功德、就可以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
...........................................................................................................................
我看過有人是自已在佛像前自受八關齋戒
這是錯誤的、八關齋戒不能從佛像前自受
必須向出家比丘或比丘尼求受戒律才是如法的
請參考
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善男子!若有從他三受三歸,三受八戒,是名得具一日一夜優婆塞齋。明相出時,是時則失,是故不得佛像邊受,要當從人。根本清淨,受已清淨,莊嚴清淨,覺觀清淨,念心清淨,求報清淨,是名三歸清淨齋法。善男子!若能如是清淨歸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餘一切罪悉皆消滅。
--明相出時--的意思是指第二天早上天亮
--是時則失--原本受持的八關齋戒就自動捨戒了
西洋曆以晚上12點做為隔天
中國農民曆以晚上11點做為隔天
佛教則以早上天時才做為隔天
@我是覺得我應該過去世就有學佛了
因為我從小就有一個觀念
早上天亮才算隔天
而不是晚上的11點或12點
.............................................................................................................
「關」是「禁」的意思,就是關閉眾生流轉生死的門,也就是關閉殺、盜、婬等八種罪過,使之不再犯,稱為八關。「齋」,就是正午之後,不可再進食之意。八戒中,前七條為「戒」,後一條過午不食為「齋」,合稱為八關齋戒。這八關齋戒出家在家都可受持。
「齋」:
很多人都以為「齋」是吃素的意思
但其實並不正確......................
「齋」是過午不食的意思。
.........................................................................................
(1)南傳佛教的出家法師為什麼可以吃肉?
南傳佛教的出家法師飲食是用古代印度的托缽乞食
公元前五世紀,佛陀創立佛教僧團,當時印度境內宗教信仰多元,人民有不同的飲食習慣。佛教雖然強調不殺生,但佛陀和僧團弟子都是托缽乞食,施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無法挑選食物,因此佛陀並未禁止僧人食肉,但明定除了象肉、馬肉、龍肉、狗肉、人肉等十種肉不得吃,其餘肉類,可接受「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的「三淨肉」。
還有一點:南傳佛教的出家法師受持的--聲聞戒律--裡並沒有禁止吃肉這一條戒行律、所以吃肉不算犯戒
.......................................................................................
(2)北傳佛教的出家法師為什麼吃全素
中國和尚為什麼不能吃肉?
梁武帝蕭衍(西元四六四~五四九年),享年八十六歲,是我國歷史上帝王中,僅次於乾隆的長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如果不是侯景叛亂,使他「憂憤寢疾」,壽命會更長。
梁武帝信佛吃素,不飲酒,認為酒是「惡本」;葷食是「四百四病」的病因。「四百四病」是古印度佛經中,醫學對疾病的總稱。他認為,長期吃素的人,營衛(氣血)流通,身體發熱,力氣充足。吃素的人,身體強壯,頭腦清爽,很少有昏沉疲勞的感覺。多吃肉和魚的人,「神明昏濁,四體沉重。」
梁武帝崇信佛教,因讀到《楞伽經》中的「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吃眾生肉。」而戒殺生,並倡素食,是中國首位提倡素食主義者。他平時飲食「膳無鮮腴,唯豆羹糲食而已」,有時「日止一食」,長期素食。由於米麵穀類、豆類等,是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可預防「富貴病」,故武帝晚年雖消瘦,但身體健康。
蕭衍是歷史上有名的信仰佛教的皇帝,他曾親自撰寫了《斷酒肉文》等著作,極力鼓吹僧人禁食酒肉。 因為他是高髙在上的皇帝,所以僧人們只能遵而從之。 於是,自梁武帝蕭衍之後,和尚便不食肉,這也成為漢族僧人特有的戒律。 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還有一點:北傳佛教出家法師所受持的梵網經裡的10重48輕戒的菩薩大戒就明文寫到不能吃肉
梵網經: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所以有受持梵網經裡的10重48輕戒的人包含在家眾跟出家法師是不可以吃肉的
梵網經裡的10重48輕戒不限出家眾在家眾都能去受戒
但是出家的沙彌戒跟比丘戒只有出家眾能去受戒
..................................................................................................
(3)藏傳佛教、西藏跟蒙古的出家人為什麼也吃肉
藏傳佛教、西藏跟蒙古的出家人不吃肉的話
可能會沒有足夠的食物吃
以西藏而言:地勢高低、氣候惡烈、
好不容易植好的植物
很有可能就因為突然下了一陣冰雹雨而毀於一旦
沒有固定的植物食物來源
相對的只要吃地上的雜草就能活的牲畜
反而是人們固定的動物食物來源
蒙古地區則是放牧才能生活型態的地區
蒙古的極端大陸性氣候,以嚴酷的冬季和乾旱的條件為特徵,仍然可以支持多種植被,包括有毒植物。夏季日照時間長和某些地區土壤營養豐富等因素會導致有害菌叢的繁殖。其中天仙子 、 矮瑞香和腎葉白頭翁被發現對人類和牲畜構成潛在風險。蒙古有毒植物的盛行凸顯了了解和管理這些物種以防止中毒事件的重要性。
衣著
前往蒙古旅遊不管是什麼季節,由於早晚溫差很大,請記得需要帶足保暖的衣物,尤其是春季以外的季節,絕對的酷寒是草原氣候最大的特色。
餐飲
蒙古人民屬草原遊牧民族,其傳統飲食主要為乳製品及肉類,因地理環境及歷史因素之故,已逐漸 融合俄羅斯與中國之習慣,開始食用米、麵及蔬果,惟偏僻牧區仍隻吃傳統飲食,其中包括羊肉包 子及餡餅、馬奶酒等頗具特色;蒙古人喜飲伏特加及威士忌酒,紅酒亦逐漸為蒙古人所好,惟白蘭 地酒乏人問津。
住宿
蒙古最具特色之建築物為蒙古包,此為毛氈(羊毛或駱駝毛)製成之ㄧ種圓形尖頂房屋,由架木、毛 氈及繩帶三大部分組成,外圍白布,分為移動式及固定式兩種,牧區蒙古包多為移動式,其構造既簡單又科學,此為因應蒙古極端氣候及草原遊牧民族特性所緻,國人赴蒙觀光多為夏季,可安排於蒙古包住宿親身體驗;倘探望郊區蒙古包牧民,勿急於下車趨近,須提防牧民是否豢養兇犬。都市民眾所居住之樓房與現代國家無異,尤其首都近年正加速興建各類建築,不動產租售價格加速飛漲。
.......................................................................................
(4)日本和尚為什麼可以吃肉喝酒娶妻生子
最後就說到了讓很多人羨慕不已的日本佛教
很多人一聽到日本和尚不但可以吃肉喝酒
還能娶妻生子、都會說:要出家當和尚的話
那要去日本出家當和尚
我20多年前、當兵時剛學佛時就
就聽到一個學弟這麼說:
其實吃肉喝酒娶妻生子的日本和尚
依我們大乘佛法的教義而言:
並不是真正的出家比丘
因為他們沒有受具足戒
具足戒:
南傳佛教比丘戒為227條,北傳佛教《四分律》比丘戒有二五○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又稱波羅提木叉。
.........................................................................................................
@日本和尚在古代就有持戒跟不持戒的
有持戒的日本和尚、當然就沒有吃肉喝酒
還能娶妻生子
沒有持戒的日本和尚、有的就吃肉喝酒跟娶妻生子
這要古代的日本說起了......
日本的佛教在飛鳥時代傳入,並於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開始發展,為漢傳佛教的一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中國佛教已經消失的宗派如真言宗、法相宗等,在日本反而傳承至今。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調查,神道教約佔日本人口比率70.4%,佛教徒約佔人口的69.8%(含同時信奉神道教)。
根據日本文化廳每年實施的《宗教統計調查》,截至2016年12月31日,神道教的信徒有8953萬人(約佔人口70%),佛教徒有8872萬人(約佔人口69%),亦即大多數日本人同時信仰神道教與日本佛教[。
許多的日本人不參與任何宗教組織,只參與婚喪喜慶與祭祀等傳統上的宗教儀式;還有不少年輕人就算參加宗教儀式,卻自認為不可知論者甚至無神論者。
................................................................................................................
@日本和尚飲食習慣常見問題
1. 日本和尚是否必須吃素?
• 日本和尚不強制吃素
• 自鎌倉時代起,日本佛教已允許僧侶食肉
• 這源於日本佛教改革者法然及親鸞的教義
2. 為什麼日本和尚可以吃葷?
• 日本佛教認為修行重在心性而非形式
• 明治時代政府頒布的「肉食妻帶令」正式准許僧侶食肉
• 符合日本本土文化特色的佛教在地化表現
3. 日本寺院的齋飯是葷食還是素食?
• 多數寺院供應精進料理(素食)
• 部分寺院會提供含有海鮮的料理
• 正式法會期間通常會供應傳統素食
4. 現代日本和尚的飲食習慣如何?
• 個人飲食選擇自由,無嚴格規定
• 平日飲食與一般人無異
• 重要佛事活動時會遵循傳統,食用素齋
.....................................................................................................................
佛教是亞洲地區的重要宗教,漢朝時從印度傳進中國,經過漢化再傳到日本、韓國、台灣等其他國家稱為漢傳佛教,和尚需要吃素正是經過梁武帝改革後的漢傳佛教的一大特色。佛教又在亞洲各地本土化,後來也衍伸出各自獨立的特色,像是日本的和尚是上下班制的,還可以喝酒吃肉;泰國男人可以不當兵卻不能沒當過和尚;韓國和尚出家後不得還俗,但外國人可以體驗一日和尚……佛教從兩千多年前發展至今,已經發展出十分多元的樣貌!
明治維新讓日本和尚可以娶妻生子
或許,有人看過日劇《朝五晚九》,裡面飾演和尚的山下智久不但不用剃頭,每天朝九晚五地上下班,還可以娶女主角,這哪裡是和尚啊?事實上,編劇沒有亂寫,在日本的和尚稱為「坊主」,可以吃肉、娶妻,蓄髮,所有坊主都是上下班制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的坊主是有兩份工作的,很有可能正在誦經的坊主是某間公司的主管!
近幾年「佛系男子」也大受歡迎,不但有專門介紹和尚型男的日本雜誌,和尚組成的樂團與歌手也大受歡迎,像是不久前來台開唱的「藥師寺寬邦」,或是做電音法會而爆紅的朝倉行宣,都能看出來日本和尚的規範其實「比較世俗化」。前面提到坊主下班後可能有別的兼職,在京都,就有一間酒吧就叫做「坊主」,不要懷疑,這是一家和尚開的酒吧!連酒單都是「色即是空」、「諸行無常」等佛家用語,邊喝酒邊聽和尚開解也別有一番風味。
現今日本和尚如此與眾不同最大的原因就是明治維新。在明治維新時期,為了要凸顯天皇的權威,便把神道教定為國教,並且立法限制、削弱其他宗教,佛教自然也是被打壓的一員。法律明文規定:僧侶可以吃肉、娶妻、蓄髮,且禁止托缽,就是為了削弱信仰的力量。雖然在二戰後,關於宗教限制的法規被廢除,而這種「肉食妻帶」的特色被保留下來,成為日本佛教的一大特點。
肉食妻帶
「肉食」是食肉,「妻帶」是娶妻。原先日本佛教除了淨土真宗之外,其餘各宗皆禁止肉食妻帶(另一派是真言宗立川流);明治政府宣布僧侶可娶妻,至此日本佛教各宗全面開放肉食妻帶,至今仍是日本佛教的一大特色。肉食妻帶主要是在末寺,因為末寺是父子世襲當主;本山的大寺仍要嚴守佛教戒律,因為本山大寺是選賢制度。而且末寺的住持兒子要繼承父親住持之位,也要到本山大寺參學三到五年,然後受一日一夜三壇大戒取得住持資格證書,要回到末寺繼承父親住持之位,隔日舉行還俗的捨戒典禮,返回末寺,這種行為稱作「本山交眾生」;如果要堅守出家生活,就要待在本山大寺。
現在的日本僧侶的模式反而很像古代的婆羅門有在家期、出家期,還俗並娶妻;不還俗的婆羅門則稱為「梵志」。在日本,做法事的主法僧必須是有在叢林寺參學畢業,一般的學問僧不能參與俗家法事,不然會被告上法
.........................................................................................................................
還是有持戒的日本和尚
根據《梨視頻》報導,佛教在公元6世紀傳入日本,當時推古天皇非常崇拜佛教,甚至下詔免去僧人的稅賦和勞役,導致不少百姓想出家,佛教也因此在日本盛行,到了奈良時代初期(公元8世紀),日本行程「僧尼半天下」的奇觀,類似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由於許多人並未為了學習佛法而出家,多數人都是為避稅,導致僧侶在寺廟裡依舊尋歡作樂,尼姑若懷孕就還俗待產,生產完繼續出家避稅,當時執政的舍人親王決定改革,改變這種風氣,因此命令遣唐使邀請高僧鑑真至日本傳授佛法,他也因此成為日本律宗祖師,對於日本的影響非常大,將流傳最廣的佛教戒律《四分律》傳入日本。
而戒律收集所有僧侶須遵守的學處,除了禮儀外還有戒條,比丘有227戒、比丘尼311戒,其中包含禁止偷竊、行淫、殺人或男女私自共處等,並提出具體的懲罰,直到建立日本律宗的總本山「唐招提寺」後,更是規定僧人受戒前,必須先入寺學習戒律,才有出家的資格,因此高僧鑑真與其弟子傳授的佛法,在日本一度興盛。
到了平安時代末期,源氏與平氏兩家引發戰爭,在亂世之中,推崇往生淨土教義的「淨土宗」崛起,該宗派主張「圓頓戒」,將律宗原本幾百條戒律,簡化成十重四十八輕戒,認為念佛比持戒更重要,受到中下階層的擁護,之後還分化出淨土真宗,又名一向宗,在明治維新前,是日本佛教唯一許可僧人娶妻生子的教派,宗綱是「信心正因,稱名報恩」,不再嚴格執行戒律,還曾利用宗教號召信徒參戰,甚至自成一國。
例如戰國時代的石山本願寺,其門主顯如不僅娶了公卿的女兒,還與大地域的領主武田信玄、朝倉義景互為連襟,對織田信長發動長達11年的「一向一揆」聖戰。不過佛教對於日本來說,依舊屬於外來的宗教,因此1868年明治維新後,政府為了削弱其他宗教的勢力,並樹立天皇權威,極力扶持本土的神道教,並發布《肉食妻帶解禁令》,指「僧人今後無論蓄髮、娶妻、生子、食酒肉,皆聽從自便」。
直至今日,根據日本文化廳釋出的《宗教年鑑2019》統計,日本佛教寺院一共74272所,其中凈土宗和其分支宗派多達29447所,數量超過三分之一,但其實並非所有僧侶都能吃肉娶妻,仍有三分之二的僧侶依舊持戒修行,由於不喜歡獲關注,所以行事態度多為低調,因此容易給人「日本僧侶自由奔放」的印象
.........................................................................................
南傳佛教的出家法師有持「齋」(過午不食)
但沒有像我們北傳佛教一樣吃全素飲食
日本佛教有分持戒、沒有持戒的道場
沒有持戒的父子世襲道場是沒有吃素的
........................................................................................................................
八關齋戒戒條有哪些?
一般來說,「八關齋戒」的戒條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香花鬘嚴身及不歌舞觀聽(有時分二支)、不坐臥高廣嚴麗床座、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等八條戒。嚴格上來說,應算九條戒
1. 不殺生
不使他人失去生命。從諸佛賢聖乃至人類、動物、微細生物等,只要是有生命的,不可以故意殺害,其餘如自殺、教他人殺及見殺隨喜等,也是不被允許的。其中「殺人」犯重罪,會使我們失去戒體,而且不得懺悔。
而「殺龍天鬼神」犯中罪、「殺畜生昆蟲」等犯輕罪,得以懺悔。《華嚴經》云:「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因此我們不得不慎。
2. 不偷盗
不擅自侵佔他人的財產。不可以不與而取,無論是寺廟常住物、信眾供養物、僧眾的物品、公家的或私人的物品等等。只要不屬於自己的一切物品,若使用非法不義的方式取得,都是偷盗的範圍。
3. 不淫
因「八關齋戒」是使在家眾在一天的時間中體驗出家人的生活而有的戒律,所以在受持「八關齋戒」的這一天,連夫妻之間的正淫也不可以,而夫妻關係以外的邪淫當然更不允許了。
4. 不妄語
指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其中「未證謂證,未得謂得」是大妄語,如尚未成佛卻說自己已成佛。
5. 不飲酒
不可以飲酒。除非患有重病,且只有用酒當藥引才能醫治,就必須向大眾公告後才能服用,否則滴酒不沾、不聞酒、不在賣酒之處停留,也不送酒給人。過去曾有優婆塞遠行後回家,誤把桌上的酒當水喝掉後,五戒中的其餘四戒在喝醉後全犯了。
又降龍羅漢莎伽陀尊者,也在喝酒後醉倒路邊,連降伏一隻蝦蟆都沒辦法,佛陀也是因此因緣而制定酒戒。學佛修行就是為了使身心清明,故會使我們神志不清的酒不能喝,而其它各式會使我們心緒迷亂之毒品當然也不能吸食、持有或與人。
6. 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
不穿著華麗及顏色鮮艷的衣服,也不在身上穿戴項鍊、耳環、手環等首飾;不塗抺香水,或以化妝品美化容顏。意在使生活回歸簡樸清淨,且一切香料皆有刺激人性而起性慾之想,然除旃檀香例外,且可驅邪氣,故佛陀許弟子以旃檀香供佛及自聞。
7. 不歌舞觀聽
不聽歌觀舞,也不觀賞戲劇。因這些娛樂活動會滋長五欲,使人貪著聲色。故不應觀之,舊時受「八關齋戒」時只需注意不要看電視,基本上就可以守住這條戒;但現今人手一機,電腦也非常普及,各類影片歌曲唾手可得需慎守之。
8. 不坐臥高廣嚴麗床座
這條戒是為了讓我們不貪著物欲且不令我們增長惰性而制定,佛陀對於床座有尺寸有明確的規定:尺六非高(高不得過49公分)、闊四尺非廣(寬不得過121公分)、長八尺非大(長不得過243公分),且有漆彩雕刻乃至紗絹帳褥之類的也不宜使用。
9.不非時食
即過了日中之後,除了喝水,不再吃任何食物。(必須到第二天的早上天亮時才能吃食物)
...................................................................................................
受戒功德:
受八關齋戒期間為一日一夜,過了這時段,如果還想繼續受,就必須再舉行儀式。受持八關齋戒,為修定修慧,又能懺罪、消災、增褔、增慧。若能於每月六齋日(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以及月底的最後兩天)受持,所得褔德不可思議。雖然只有一日一夜,但如果能受持清淨,其功德之大,是不可限量的。
《無量壽經》云:「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優婆塞戒經》云:「受持八關齋戒,除五逆罪,其他一切罪,悉皆消滅。」又說:「若能如是清淨,受持八關齋戒者,是人則得無量果報至無上樂。」佛陀為了讓在家居士也有機會種出家善根,特別制定此戒,讓後世眾生能因持戒而獲得安樂。
《受十善戒經》記載著八關齋戒的無量功德:
第一,不墮地獄;
第二,不墮餓鬼;
第三,不墮畜生;
第四,不墮阿修羅;
第五,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
第六,若生天上,恆生梵天;
第七,值佛出世,請轉法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問經》:「世間菩薩,八戒者是。」
《處胎經》:「八關齋戒者,是諸佛父母。」
《善生經》:「受持八戒,能除五逆重罪,餘障自然能除滅。」
《中阿含經》:「多聞聖弟子,持八支齋戒時,憶念如來十號名字,若有惡思不善皆滅。」
佛說護淨經 :
此飯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
佛說齋法清淨經 :
若能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
舊雜譬喻經卷上:
一日持齋,有六十萬歲糧,復有五福:
一曰少病,
二曰身安隱,
三曰少婬意,
四曰少睡臥,
五曰得生天上常識宿命所行也。」
.......................................................................................
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
(1)滅罪
除了弒母、弒父、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項重罪以外、其餘的罪業都能消滅
婆塞戒經:受持八關齋戒,除五逆罪,其他一切罪,悉皆消滅。
五逆又作五逆罪。 指弒母、弒父、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項重罪,將遭受無間地獄之惡報。
............................................................................................................
(2)修福
持齋一日可以得到六十萬世餘糧的果報
只要肯做、 在六十萬世的輪迴轉世裡都會有糧食可以吃。
佛說齋法清淨經 :
若能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
.......................................................................................
(3)身體健康
偶爾一天中午之後、就不吃任何食物包含晚餐..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幫助身體內的代謝
會讓身體變的更健康
舊雜譬喻經卷上:
一日持齋,有六十萬歲糧,復有五福:
一曰少病,
二曰身安隱,
三曰少婬意,
四曰少睡臥,
五曰得生天上常識宿命所行也。」
.......................................................................................
(4)不墮惡道、常生人天、成就無上菩提
《受十善戒經》記載著八關齋戒的無量功德:
第一,不墮地獄;
第二,不墮餓鬼;
第三,不墮畜生;
第四,不墮阿修羅;
第五,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
第六,若生天上,恆生梵天;
第七,值佛出世,請轉法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5)把受持八關戒齋的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世界可以得到中品中生的品位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③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
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譯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或一日一夜受持八關齋戒,或一日一夜受持沙彌戒,或一日一夜受持比丘、比丘尼具足戒,身口意三業威儀沒有缺失,以此持戒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世界。這念佛人臨命終時,見到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放金色光明,隨行比丘手持七寶蓮華,來到念佛人面前。
此人聽到佛聲從空中傳來,讚歎道:「善男子!像你這樣的善人,能隨順三世諸佛的教敕,所以我前來迎接你。」那念佛人既蒙佛讚歎,就自見己身坐在蓮華座上,坐上後蓮華閉合,瞬間便生到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經過七日後,蓮華才開放。蓮華開放後,這往生者睜開眼睛,合掌頂禮,讚歎阿彌陀佛的恩德。初聞妙法,心生歡喜,當即證得須陀洹果。經半小劫後,證阿羅漢果。這就叫做中品中生者。
............................................................................................
(6)把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迴向
可以求來世、生在人間富貴人家
或求生天界...
也以迴向求取現世的功德利益
像壽命、財富........
也可以迴向給家人
..................................................................................................
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條:
一、脫離病苦
《藥師經》說,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麼應受持八關齋戒。
二、消滅罪障
凡是想懺悔罪障的人,必須受持此戒和齋。《優婆塞戒經》說,受持八戒,除五逆重罪外,其它罪障都可消除。
三、免除橫禍
凡是想要求得自身、家眷平安吉祥,永免遭受各種飛災橫禍的人,必須受持齋戒。《四天王經》說,凡是受持此齋戒的地方,惡鬼必然遠離,此處必定平安無事。所以,如果能在六齋日精進持齋守戒,那麼福報必定增長,災難必然消除。
四、遠離惡道
如果有人行為舉止一向不夠檢點,現在很害怕自己會墮入三惡道,那麼就必須受持此齋戒。《十善戒經》說,持八關齋戒的人,一不墮地獄,二不墮餓鬼,三不墮畜生,四不墮阿修羅(阿修羅道眾生,善惡夾雜,也可以列入惡道)。
五、福報優厚
如果有人擔心因世亂米貴,會遭受飢餓之苦,那麼就必須受持齋戒。《佛說護淨經》上說,一天持此齋戒,即可得到六十萬世有餘糧的果報。
六、成就迅速
如果年高體弱,恐怕將不久於世的人,或者身陷牢獄,性命朝夕難保的人,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就殊勝的果報,那麼必須受持此齋戒。八關齋戒的持法,只以一日一夜為期,時間很短,但功德極為殊勝。經上說,優陀羨王夫人,病已垂危,臨命終的前一天求受八關齋戒,死後即刻得生天上。
七、來世貴尊
若有想求來世貴尊的,則必須受持齋戒。《佛說普達王經》說,一個國王的隨從,曾隨國王齋戒一天,死後便轉生為王子。
八、得生天上
要想來世求生天界的,必須受持此戒。經上說,有一天女,相貌極為莊嚴,容顏超群,天人見了都讚歎不已。釋提恆因便問天女過去曾作過何種善事而獲得此種福報。天女便作了一首偈語回答說:「昔於迦葉佛,受持八戒齋,今得生天上,獲此端正報。」
九、往生助緣
想要求生淨土的人,必須受持此戒。經上說,如果有人受持八齋戒,憑著這種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土,定能獲得中品中生。
十、臨終歡樂
有念佛的功夫,但尚沒有得到一心不亂,擔心臨命終時沒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須持此齋戒。《藥師經》說,受持此齋戒的人,憑此種善根,如果聽到藥師如來的名號,臨命終時,將有八位大菩薩來迎接他往生淨土。
十一、得相好身
如果見佛相好,心生歡喜,想在來世獲得這種莊嚴相貌,就必須持此齋戒。《長爪梵志請問經》說,有一婆羅門,問佛往昔曾作何種善業而獲此種莊嚴好相。佛說持八分淨戒(即八關齋戒),若能一天一夜,或者常隨從師父受持,都能獲得此種果報。
十二、成佛道緣
想求得速成佛道的人,必須受此戒。《阿含經》說,受持八關齋戒,可以獲得漏盡通,入於涅槃城;若求生四聖法界,也可隨願而成。
..................................................................................................
雖然我分享八關齋戒給你參考
不過我沒有說你一定要去受戒
只是給你參考的而以
我個人以前22-30歲時
因為有受持在家菩薩戒的關係
所以可以的情況下通常月持六齋
(每個月有六天受持八關齋戒)
另外也有去大甲的永光寺受持八關齋戒
後來就沒有了
我早期22-28歲時、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大部份都迴向求生極樂世果了
28-30歲時、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
以月持六齋而言
通常兩天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迴向給爸爸、除滅 一切罪業、增長福慧、延長壽命、得到財食......
四天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除滅一切罪業、增長福慧、延長壽命、得到錢財飲食......
再請佛菩薩賜給我除滅罪業、增長福慧、延長壽命、得到錢財飲食......
如果我們自已無法受持八關齋戒又想得到
得到六十萬世有餘糧的果報的話去供養有持齋的人也可以
佛說護淨經 :
此飯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
a:以食物供養持過午不食戒的人
可以得到六十萬世餘糧的果報
我以前也常常去大甲永光寺捐錢
供養參加八關齋戒的修行人
也可以去持戒道場供養有持過午不食戒律的出家法師
像中部地區的持戒道場有台中南普陀寺
南投蓮因寺
至於北部有那些持戒道場、我就不太曉得了
...........................................................................................
當我們自已有受持八關齋戒時
也算是眾生的福田了
佛說護淨經 :
此飯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
a:以食物供養持過午不食戒的人
可以得到六十萬世餘糧的果報
我以前有受持八關齋戒時
常常在中午吃爸爸煮的食物
也把哥哥家人及友人給我的食物、水果.....等等
故意放著不吃.....(放冰箱)
等到我有受持八關齋戒的日子時
在中午的時候拿出來吃
給爸爸跟家人還有友人、替他們種下以後會得到六十萬世餘糧的果報
.............................................................................................................................
也曾經把受持八關齋戒、跟唸誦佛經的功德
迴向給那些過去曾經幫助過我的貴人恩人
假設我把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一次迴向給10個人好了
平均算了一下、每個人大概會得到6萬世有餘糧的果報
.......................................................................................................................
...............................................................................
分享:
【守八關齋戒得富貴的感應】
佛陀住世時,曾有一位婆羅門,貧窮困乏,無錢又無存糧,無論如何勤奮努力,可是衰運與禍事卻緊追不捨,用盡一切方法,仍然衣食不足。於是他四處問人:「現今這個世間,要怎麼做才能讓人現世就脫離窮困、有福報呢?」
有很多人不約而同地告訴他:「現在佛陀有四位阿羅漢弟子,摩訶迦葉、大目犍連、舍利弗、阿那律等尊者常行慈悲,給貧困者修福報的機會,利益苦難眾生。你若能以恭敬、深信之心,設齋食供養,今世就能滿願。」
婆羅門滿心歡喜,在國內四處找各種工作,換得少許財物後,迎請供養諸位尊者,爾後尊者勸婆羅門的妻子差摩,受持八關齋戒,在差摩受戒後,尊者便返回精舍。
而這一天,頻婆娑羅王在回城的路途中,看見有一人因犯王法重罪,被綁在路邊的柱子上,人犯看見頻婆娑羅王,悲哀的乞求少許食物果腹;國王憐憫人犯,慈悲應允將給予食物。但是王回宮後,竟然完全忘記這件事,到了半夜方才想起,於是立即下令差人送食物給人犯,沒想到整個宮廷無一人願意去,大家都說:「現在是半夜,路上恐有猛獸、惡鬼、羅剎…寧死也不去。」
國王為了遵守承諾,於是出千金請人送食物,卻仍然找不到願意送食物的人,後來,差摩也聽到這個消息,她常聽人說:「若世間人受持八關齋者,眾邪、惡鬼、毒獸之類,一切惡災,無法傷害此受持八關齋者。」差摩心想:「我今已受持八關齋戒,眾邪、惡鬼無法傷害我,我家貧窮,國王的懸賞非常誘人。」於是差摩下定決心前往。
差摩帶著食物,出城後漸行漸偏僻,有一羅剎名藍婆,剛生下五百子,所以極為飢渴,遠遠的看見差摩走來,想要吃了差摩。但是差摩持齋無缺,羅剎見了差摩反而心懷怖畏,而羅剎實在餓極了,只好現身乞求差摩施與少許食物,差摩看見可憐的羅剎,就起了悲憫心施食給羅剎,羅剎飽食後就問差摩:「妳叫什麼名字?」「我名字叫差摩 (安隱之意)。」羅剎很歡喜的說:「由於妳的施食,解決了我的飢渴而得以活命,使我產後而得安隱,繼而又聽到『安隱』這樣的吉祥好字,使我好上加好!在我住處有一釜金,我要用來報答妳,回來時記得來取。」
羅剎又問:「妳欲往何處?」差摩回答:「我要送食物給人犯。」羅剎藍婆說:「我妹妹阿藍婆住在前面,妳經過時,如果遇見她請代為問候,並且告訴她我的情況,我已產下五百子,身體安好。」差摩答應後,繼續前行。見到阿藍婆時,相互問候,轉達藍婆的狀況,以及生五百子,母子均安。阿藍婆聽了很歡喜,問說:「妳叫什麼名字?」回答:「我叫差摩。」阿藍婆聽了歡喜的說:「妳名字是安隱,我姊生子,安隱順利,真是好!我這裡有一釜金送給妳,回來時記得來取。」
又問:「妳欲往何處?」差摩回答:「我替國王送食物給人犯。」阿藍婆說:「我有一弟,名分那奇,住在前面,妳替我問候他,也告訴他姐姐的情況。」雙方相互告辭後,差摩繼續前行。見到分那奇後,轉達二姊的意思,告知其大姊生五百子,一切順利安隱。分那奇聽到姊姊們都很平安,歡喜的問差摩:「妳叫什麼名字?」回答:「我叫差摩。」羅剎鬼說:「妳名字叫安隱,又傳給我姊姊們平安、穩妥的消息,真是太好了!我這裡有一釜金送給妳,回來時記得來取。」
差摩告辭後,向人犯所在處行去。到達後將食物交給人犯完畢,即循路到羅剎鬼姊弟處取金三釜,拿回家中,又到國王處領賞金千兩,貧窮困乏的差摩因此由貧轉富。
一時間,差摩持八關齋戒得福,由貧轉富的事蹟傳開,大家都跟著禮敬、供養佛陀與僧團,持戒修行,希望得到更多的福報。
此典故摘自:《賢愚經.卷第三.差摩現報品第十九》,這一對婆羅門夫婦從虔敬供養三寶、廣培福田,到淨心受持戒法,乃至聽聞佛陀的教法而成就須陀洹果,皆源於對佛法的信心與實踐,若能如是效法行之,必能增長福德,成就人生的真富貴。
......................................................................................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來到祇樹給孤獨園。他們至誠頂禮佛陀,佛陀亦為他們宣說佛法大意,最後皆證得須陀洹果。阿難尊者見五百位天人因緣如此殊勝,便向佛陀請示原因,世尊於是將過去的因緣娓娓道來。
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兩位婆羅門跟隨國王去拜見佛陀。這時,有位優婆塞就勸發他們說:「今日你們有因緣跟隨國王來拜見佛陀,更應該把握機會求受八關齋戒。」婆羅門好奇地問:「受此齋法,有何好處呢?」優婆塞回答:「可以隨意所求,必如所願。」婆羅門聽了非常心動,於是就乞請佛陀為他們兩人受戒。
受戒畢,其中一位婆羅門至心默禱:「願此受戒功德,令弟子來世生為天人!」另一位婆羅門也非常誠心地回向:「願此受戒功德,令弟子來生轉世為王,威震寰宇!」結束後,兩人便一起走回婆羅門的聚會場所。
其他婆羅門看到他們回來,紛紛熱情地招呼他們吃東西。但是兩人因為已經受持八關齋戒,所以只好將今天受戒的經過告訴大家,並且表明過午不食。其他人聽了,驚訝地說:「什麼?受八齋齋戒?你們身為婆羅門,祭祀梵天,持守梵天教示的戒法已經足夠,何必再去受佛門外道的戒法?」在大眾殷勤的勸請下,那位求生天者,只好隨順眾意,吃喝起來。
由於非時而食,婆羅門沒有成就生天的功德,而隨其業緣往生為龍。而另一位婆羅門卻因一日一夜持戒清淨,以持戒功德故,如願轉世為王。又由於當初兩人共同受戒的緣故,所以這條龍乃投生於皇宮的御池之中。
一天,御花園的園丁在池水旁撿到一枚從沒見過的奈果,異香撲鼻,芳美奇特。於是捧去巴結御花園的門監。門監收到這樣的奇珍異果,自己也捨不得食用,將奈果轉送給了後宮權大勢大的黃門。黃門一看心花怒放,立刻呈獻給皇后,表達赤誠。最後,這枚光澤鮮麗、稀有可愛的奈果,由皇后親手呈給了國王享用。
國王吃了這枚奈果,頓覺身心清暢,百憂齊解,興奮地問王后:「這顆奇妙的珍果是從哪來的?」「是黃門供養我的。」國王命黃門入宮報告這枚奈果從何而來,黃門一五一十地回稟。
於是國王召來門監、園丁,斥責他們以皇宮之物私做人情,並指示園丁,從此以後,每天呈送一顆。園丁撲通一聲跪下,哭了起來:「報告國王,這個奇異的果子是在泉水旁撿到的,過去從沒見到過,今後恐怕也不會再出現呀!」「既然撿得到,只要盡心找就不會沒有,如果找不來,那就拿你的人頭來替代!」
可憐的園丁一路來到御泉池畔,呆呆望著池水,愈想愈感到絕望,淚珠不住滾落。
「您為何如此傷心呢?」不知何時,一位青年出現在園丁的身旁。園丁抽抽搭搭地將事情本末說了出來,青年聆聽後,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只見他忽然化身為一尾蛟龍,潛入了泉底,一眨眼的功夫,手捧寶盤,滿滿盛著五顏六色的奈果,連盤帶果送到老園丁的胸前。
「其實,我是掌管御泉的龍。國王和我有前世之誼,我們同為婆羅門,同受八關齋戒。他因為持戒圓滿,如願轉世為王,我卻因為持守不全,隨業轉世為龍。」青年說:「這些奈果請為我送給國王,並轉告國王這段前世因緣,請他為我準備一部『八關齋法』,令我受持,脫離龍身。如果國王不肯,我將以龍族的神力,化國土成汪洋!」語畢,隱身而去。
目瞪口呆的園丁一路捧著奈果衝向御書房,將此奇遇報告國王。
國王聽完,良久不發一語。當時離迦葉佛末法時代已遠,「八關齋法」早已散佚,而龍王卻以家國相脅!國王召來最倚重的大臣,對他說:「龍王求索『八關齋文』,倘若未能如願,就要毀我國土子民!現今你是全國唯一的希望!請你立刻出發尋訪,一旦找到了,國家就有救了。」
「皇上,現在佛法已不住世,就算問盡天下人,恐怕也是了不可得!」
「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否則只好拿你的頭來覆命!」
大臣回到家中,年邁的父親觀察到兒子心情凝重,不似平日。再三追問之下,大臣只好將自己危險的處境告訴了父親。年邁的父親聽了,竟然毫不發愁,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們家族從久遠、久遠前,即世世代代奉佛修法,直到末法盡時遭逢迫害才中斷。
「兒啊,家裡正廳的堂柱一直以來常常放光。你不妨挖開柱壁尋找,或許裡面藏有什麼稀世珍寶啊!」
孝順的大臣不願拂逆父親的心意,召集長工斬柱開壁。果不其然!常令堂柱放光的,豈非傳說中珍貴難得的佛經!大臣打開層層錦布包裹的經盒,一部《十二因緣經》、一部《八關齋文》,正完好地收藏在柱壁之間。
喜出望外的大臣立刻火速返宮。國王將《八關齋文》恭置於金盤之上,親自送到御龍泉畔。龍王感恩不已,將泉底龍宮的寶物傾囊贈與。
龍王獲此法寶後,回到龍宮,與其五百龍子精勤修持八關齋法。命終後,如願脫卻龍身,投生忉利天中。今日這五百位天人,就是當時的五百龍子。眾比丘聽完開示後,心有所悟,亦發菩提道心,歡喜奉行佛陀的教示。
典故摘自:《撰集百緣經‧卷六‧諸天來下供養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