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舍利子



《金光明經》捨身品第十七:『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密功德所熏。』『汝等今可禮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舍利(梵文:शरीर, śarīra),又作堅固子、舍利子、設利羅,意為屍體或身骨,常指骨灰。其中有的結晶體形色各異。舍利最早指佛祖涅槃後的大體自行火化後剩下的殘餘部分,是祂的遺物,後來也指高僧(尼)圓寂火化剩下的骨燼,通常埋葬於塔中。很多佛教古國的君主會派人迎接這些舍利,並建佛塔供奉它。在當時,這些舍利因為稀少,又是佛教聖物,因此常被直接當成佛陀本人來祭拜。



...................................................................................................................................


淨空法師法語(三)

念佛人有舍利,也不能代表他往生

[日期:2012-08-16]


1 舍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做堅固子。骨骼、頭髮、血液、皮肉都能結成舍利,我們一般世俗人看,是很不可思議!


2 舍利子是一種感應,這多半與定功有關係。火化之後撿到舍利,根據一般說法,心愈清淨,定力愈深,這個舍利就結得愈好,也愈多。


3 在念佛人講,與清淨心有關係,與往生沒有關係。燒出舍利,不能證明他是往生;往生最靠得住的證明,是往生的時候,他自己講「佛來接引我了」,這是真往生。


4 實在講,末法時期怪事太多,什麼怪事呢?舍利跟現在留的肉身,也有仿冒的!舍利,你看到很漂亮,你手用力壓一壓,破了,那就不是真的;真的,鐵槌都敲不碎。


5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他們告訴我,倓虛法師火化有舍利,那時英國人統治香港,英國人就拿去實驗,拿鐵槌敲。鐵槌都敲凹了,舍利還如如不動,他們就服了。


6 在我們現代這個社會,好像火化之後,見到舍利是越來越普遍,舍利、舍利花,我們看到很多、聽說很多。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舍利子呢?這個很難講。


7 淨土經裡面,並沒有說人死後火化沒有舍利子就不能往生,有舍利子,很好;沒有,也不要放在心上,最重要的是,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都能保持清淨心,不受這些東西的干擾。


8 念佛人有舍利,並不能代表他往生,只可以說他修行有一點功夫;真正念佛往生,是看他臨終的瑞相。從這上面來斷定,舍利的意義並不很大,我們知道就好。


...................................................................................................................................



【🦜鸚鵡念佛往生事例】

🍀前言:

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王老居士家餵養的一隻綠毛紅嘴鸚鵡,念佛已有10年,日前往生。往生後10幾天直到火化前,身體一直非常柔軟。羽毛翠綠鮮亮,栩栩如生。火化後撿得一完整舌頭、20多顆潔白微帶紅色的舍利花、數十粒舍利子,和堅固子以及硬化的羽毛(見下圖)。見聞者無不讚歎稱奇!


🍀緣起:

該鸚鵡於1987年被人從四川樂山帶到包頭。由於牠嘴笨無言,且不服馴養,常常以嘴啄人。因此成為「不受歡迎者」,遂被轉讓給王老居士家餵養。


王老居士(筆者岳母)舉家信佛極誠,對於各種小動物格外愛護,家中收養受傷、被棄的貓、狗、羊、鴿等多隻。鸚鵡進入王家後,開始天天接觸收錄機播放的「五會念佛」、「觀音聖號」等佛教音響,性格日趨溫和。


數月後,原先什麼都學不會的笨鳥卻開始念佛了!諸如「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佛佛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佛」不等,語調清晰動聽。其中還不時穿插「快快念佛」、「哥哥念佛」(「哥哥」是人們對牠的昵稱)、「念佛吧」,頗有警策意味!


🦜牠在每天早晨和晚上跟著主人上早晚功課,只要佛堂裡有人念經或念佛,牠就跟著念佛。即使在佛堂裡默念,牠也能知道,主人念多長時間,牠也念多長時間。


奇怪的是,該鸚鵡除了佛號外,其它依然什麼也教不進去。王家也是同修道友聚會的地方,每日聲音很雜。牠從來不學人們常教的諸如「你好」、「請坐」之類的話,反而回之以「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


1998年5月的一天,該鸚鵡因受驚嚇,後即不進食,且不停排泄直至次日。臨終時,跟著主人念佛,依稀聽得到嗓子裡在念著「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後身體非常柔軟,羽毛翠綠鮮亮,栩栩如生。王老居士全家為牠助念12小時。


火化時請五臺山能成老法師主法,聞訊趕來的居士同修有百十餘人。佛事莊嚴肅穆,火化後撿得一個完整的舌頭、20多顆潔白微帶紅色的舍利花、數十粒舍利子和堅固子。🙏



@早在明代蓮池大師所編《往生集》卷二〈畜生往生類〉中,就載有一則唐代鸚鵡念佛往生的奇事:「唐貞元中,河東裴氏所畜鸚鵡常念佛,過午不食。臨終十念氣絕。火化之,得舍利十餘粒,炯然耀目



.........................................................


其實舍利子可能有假的喔! 


............................................................................


如何鑑定舍利子的真假? 

淨空法師 開示 

學佛的人火化之後撿起許多舍利,不知道什麼叫做舍利?它又代表什麼意義? 舍利是古印度話,就是梵語,翻譯成中國的意思叫堅固子,也就是火化之後,有一種結晶非常堅固。而這種堅固子不一定是某部分集合的,譬如說骨骼裡面有結成舍利,頭髮也可以結成舍利,血液也可以結成舍利,皮肉也能結成舍利,我們一般世俗人看是很不可思議。


從前火化之後撿到舍利,一般說法他的心清淨,修行多少有一點禪定的工夫才有這個瑞相。


但是在我們現代這個社會,好像火化之後,見到舍利是越來越普遍,舍利、舍利花,我們看到很多、聽說很多,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堅固子呢?這個很難講。 


真正的堅固子你可以用鐵鎚去敲它,鐵鎚能夠敲凹,舍利子、舍利如如不動,那是真的。


 在過去,倓虛法師在香港圓寂,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英國人感到很稀奇,就拿了他一顆舍利,真的用鐵鎚去敲,下面墊的是鋼板,上面用鐵鎚去敲,果然敲不碎。這個鐵鎚裡頭凹進去,舍利還如如不動,這是外國人看到,嘆為稀有。


一般撿的捨利,好像是捨利的樣子,如果我們用力一壓的時候,往往它就破裂了,由此可知,這不是真的。


 現代這個社會,真的是世風日下,樣樣東西都有仿冒,都有假的。無論什麼在日用吃的也好、穿的也好、用的也好,仿冒假的東西太多。


好像現在 舍利也有假的,也有仿冒品。因此火化之後,有沒有捨利不關緊要。有捨利也不表示他修行證果,只可以說他修行有一點工夫,不能代表他證果,念佛人也不能代表他往生。


真正念佛往生,是看他臨終的瑞相,從這上面來斷定。舍利的意義並不很大,我們知道就好。 最重要的,我們要了解舍利是如何形成?為何會有?


章嘉大師告訴我們,舍利與清淨心有關,也就是與定功有關。心地散亂,決定不可能有捨利;心地清淨、有禪定功夫,就可能有捨利。 舍利分佈情形也不一定,舍利有骨頭結成的、肉結成的、血液結成的,也有毛髮結成的,它的形狀、色彩都不同。 舍利的多少、顏色不定,要看功夫的淺深。留舍利、留肉身都不能證明修行有成就,只能說修行有功夫。 同時舍利與願力有關,許多真正修行有成之人,他不想留舍利,也不想留肉身,這與願力有很大的關係。一般留舍利無非是給後人做紀念,也是給學佛同修一種鼓勵作用。 


.........................................................................................................................



其實據我所知--舍利子--以前是只有佛教徙

身故火化後才燒得出來的......

不僅是有修行的出家法師

既使是很有修行的在家眾也燒得出--舍利子--

上面也分享了....鸚鵡念佛往生。火化也得舍利子。



...............................................................................



《金光明經》捨身品第十七:『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密功德所熏。』『汝等今可禮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


是後來可能就像淨空法師所說的

可能有假的舍利子跟舍利花了

因為早期能燒出舍利子跟舍利花的人其實很少

但後來卻變得越來越多了

甚至大約20多年前吧!

連一貫道(白蓮教)都出現能燒出舍利子的情況了


...................................................................................


我20多年前看過--尊者阿迦曼傳--

就有記載

近代在信奉南傳佛教的泰國

證得聲聞四果、阿羅漢果的阿迦曼尊者

以及跟他學習佛法證得

初果須陀洹的兩個出家比丘

身故火化後都有燒出--舍利子---


2025年3月10日

昨天我在網路找到了

網路版---尊者阿迦曼傳

--尊者阿迦曼已於一九四九年般涅槃 --


引用內容:


尊者阿迦曼傳 原文:


168尊者阿迦曼的骨灰變成舍利子


那些在火葬之後已經得到尊者阿迦曼的骨灰的人,就把它們帶回去供養起來,視它們爲最高崇敬的對象。在火葬後的四年之中,沒有什麽不尋常的事情發生。


然後,有一天,一個萬卡門那慕夫人來到尊者阿迦曼去世的沙口那空城,在雨期安居之外供養僧服給比丘們,做爲功德。由尊者阿迦曼去世和火葬的蘇達瓦寺的方丈給她一些尊者阿迦曼身體上部的一片骨頭上取得的骨灰。她帶着這些骨灰回家,想要把它們放入骨灰子裏,那裏頭早就放着她在尊者阿迦曼火葬後次日所得到的骨灰。打開子的時候,她很驚訝地楞住了,因爲她從前所得到的骨灰,全部變成了舍利子(平滑而光澤的顆粒,外觀像砂粒,就像佛陀和其他某些古代阿羅漢的舍利一般)。她還有另一個裝着他的骨灰的子放在她所擁有的旅館裏,她立刻跑到旅館去,并發現那些骨灰也都變成了舍利子。在兩個子裏,總共有叁四四顆。隻有很細的骨灰仍保留着灰狀,但是這些後來也都經曆了相同的變化。這是尊者阿迦曼的骨灰變成舍利子的第一個個案。


這個消息傳得很廣闊,人們蜂擁到她的屋子去看這個奇迹,并爲他們自己要了一些舍利子。萬卡門那慕夫人天生是個慷慨的人,高興地把她的舍利子送給每個要求的人。作者本身曾經兩度得到尊者阿迦曼的舍利子,第一次五顆,第二次兩顆。作者情不自禁地要告訴别人,他幸運地得到他的舍利子,并被許多人要求出示它們,讓他們能夠親自見到它們。愈是經常展示它們,數目就愈來愈少。那些看到的人,許多人不禁要求要得到它們,而作者不得不一個又一個的送走它們,直到不留一個。作者很樂於送出它們,即使那會使他自己失掉它們。萬卡門那慕夫人也一樣,幾乎沒有留下自己所有的了。


在此之後,更多更多尊者阿迦曼的骨灰變成舍利子的事件被任何一個擁有它們的人報告出來。即使現在仍然偶而會有類似的報告,但是大多數隻被擁有者家族的小圈子裏所知道。這類事件之所以不被廣闊地知道,是因爲如果當那消息被大家知道時,那些擁有舍利子的人卻不願與那些可能要求索取它們的人分享。人人都視他的舍利子爲最稀有的珍寶。他們相信,任何人對於尊者阿迦曼沒有足夠的功德是絕不會得到他的舍利子的,或許作者也是其中之一,曾經得到許多他的舍利子,現在卻沒有一個。


另外也有一些有關於尊者阿迦曼舍利子的奇異故事,例如二顆變成叁顆的報告,系感應於擁有者熱切的期望,象徵着叁寶。在另一個個案中,一個擁有他的舍利子的人,知道了上面那個例子,也希望他的兩顆能夠增加,但是它們反而合并成一個!這個人很失望并來看作者請求說明。作者告訴他,這些舍利子來自同一個根源,它們的數目一個、二個、叁個或更多并不要緊,它們有着同樣的神聖。而兩顆合并成一顆,本身就是一個奇迹,希望更多有什麽用呢?


尊者阿迦曼的頭發,每半月剃一次的,當供奉在某處時,也被發現變成舍利子了。


另一個個案是有關於一個曾經深受尊者阿迦曼感化的高級政府官員,他曾經在準備尊者阿迦曼的葬禮期間,一直到火葬當天,給予每一個人很大的幫助。當蘇達瓦寺的長老比丘從萬卡門那慕夫人那裏得到一些尊者阿迦曼的舍利子時,他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這個政府官員和他所作的偉大犧牲。有一天早上,當這個政府官員前來蘇達瓦寺向長老比丘緻敬時,長老比丘就給他兩顆他所接受的舍利子,這個官員沒有準備任何容器,所以他小心地把它們放在一個鼻煙瓶裏,并把瓶子放入他的口袋。他整天都非常高興於自己的幸運,因此心意不斷地集中在他袋子裏的珍寶上面。


那天傍晚回到家裏,他高興地告訴家裏的人有關他意料之外的幸運。拿出了一個子打開了鼻煙瓶,這個政府官員很驚訝地楞住了,因爲他那天早上所接受的兩顆舍利子已經變成了叁個!他告訴家人這舍利子的奇異,但是他的妻子和小孩不相信他,他們斷定他是在興奮中算錯了。他相信不是這樣,并告訴他們,這麽少的數目怎麽可能算錯。他繼續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不相信,他将樂於在明天早上帶他們去見那位比丘。然而,他的家人卻堅持要在當天晚上去見那位比丘!所以他們就到寺裏去問那位比丘,那天早上給了他幾個舍利子?那位比丘确認他曾經給了他兩顆舍利子的事實,并想要知道這個官員是否弄丢了一個。這官員對他妻子一笑,然後告訴那位比丘所有發生的事。


那位比丘告訴他們,一個人能夠遇見一位阿羅漢的舍利子是多麽稀有的機會。他也告訴他們要善加守護它們,那也就是要永遠持戒并自證於法迹。舍利子會奇迹似地降臨,也會奇迹似地消失。因爲有許多人易於相信邪惡,卻難以相信善良,就是因爲這個理由,世界上才有這麽多惡人,而好人卻很少。任何如實的觀察都會顯示,即使我們自己也是多麽傾向於思量邪惡遠甚於想念正法。


那個政府官員和他的妻子在他的開示下,都很歡喜而高興地回家去了。


169爲什麽骨灰變成舍利子


許多人曾經詢問,爲什麽尊者長老阿迦索和尊者長老阿迦曼的骨灰會變成舍利子。一個阿羅漢和一個凡夫的身體,同樣地由相同的成份所組成,像這樣,不應該有任何差異才對。然而有一件事,心裏必須記得,那就是心意。心意是決定差異的基本因素。一個阿羅漢心意開發的程度或其狀況,和一個凡夫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别。一個阿羅漢的心意是絕對的純淨,然而一個凡夫的心意是被煩惱的威力所玷污的。身體的成份於是随着心意的狀況和性質而轉變,一顆淨化的心意之所以能夠淨化身體,就像一顆污穢的心意能夠玷染身體一樣。身體的性質能夠(在某種程度下)自行調适於心意的性質。換句話說,一顆平凡的心意能夠産生平凡的身體。


根據作者的看法,這個身體淨化的過程是須要時間的。如果一個賢聖弟子在他達到阿羅漢果之後活了很久,那麽在他逝世和火葬之後,他的骨灰便很有可能變成舍利子。那将有足夠的時間讓身體在淨化的過程中去消除它的毒素,直到整個身體所有不同的系統都被淨化爲止。這個淨化的過程是由每天規律的把心意撤隐進入最深奧的定境—那是放松和淨化身體的最佳方式。如果一個賢聖弟子,在他達到阿羅漢果之後不久逝世,作者就不能确定他的骨灰會變成舍利子,他的身體可能還未完全地經曆過淨化的過程。


根據他們證果的方式,聖弟子可以分成兩個群組。第一個群組稱爲鈍根者,他是漸進趨向果證的。他已證得不還果,但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達到阿羅漢道。在這段期間,他的心意前後遊曆於不還道和阿羅漢道之間,直到在正法的各方面達到一個廣闊而高深的體驗爲止。由於經常的把心意撤隐進入深奧的定境,身體於是漸漸地清除它的毒質,心意和身體因此經曆着相同的淨化過程,各自相對應地開發着,這類阿羅漢的骨灰變成舍利子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個群組稱爲利根者,他的果證是「突然的」,隻花很少的時間,在他證果後沒有活很久。這種情況下,他的骨灰變成舍利子的機會很少。 



184【中譯補述】叁隻大象的禅境預言(見二二六頁)


公元一九九叁年十二月,密斯卡門女士來信轉述,她偶然聽到布瓦尊者提起尊者阿迦芳和尊者阿迦高(見四十七頁、一六八頁)證得初果的經過。兩位尊者都已逝世,他們很可能就是禅境中騎乘另外兩隻大象的尊者,特别摘錄如下:


尊者阿迦芳曾經要求尊者阿迦曼讓他跟同學離開,到各地去旅遊參學,尊者阿迦曼不答應,并要他留下來好好旅遊他自己内在的身心。尊者阿迦芳遵從他的教誨而證入初果(心意光明,能見法光)。


尊者阿迦高(龍浦高)原本是個已婚的在家人,很喜愛他的妻子。有一天,突然撞見自己的妻子與人通奸,即便舍離塵緣而出家。剃度之後,經過十六個寒暑,跟随尊者阿迦曼修習,卻始終未能進入深禅定中,尊者阿迦高猛然醒悟到那是他自己内心深處的恨在作祟。於是他以「慈悲」逆向觀察思惟,終於深入禅定,證入初果。


兩位尊者默默證入初果,都沒有向别人提起,而是尊者阿迦曼在第二天早上個别晤談時表示贊賞。兩位尊者繼續修習,乃至命終之後,骨灰均成舍利。 


...................................................................


095三隻大象的禪境預言


另一個奇特的故事是有關於他的禪境,當時他住在一個深山林內,離清邁的任何村莊都非常遙遠。那時大約是早上三點,環境非常安靜,身體也很寧靜。他已經從睡眠中醒來並思惟著法義一陣子了,當他覺得心意傾向休息勝過思惟時,他就讓心意撤入最深的禪定,並在那兒休息了大約兩個小時。後來,心意局部地浮現出來,並停留在二禪的定境,在那裡一個禪境發生了。


在這個禪境裡,一隻非常龐大的大象趨近他,跪下來,好像邀請他爬上去。他於是爬上它的背,就在當時,出現了兩個比丘,各騎在一隻大像上面,在後面跟著他。他們的大像也很大,只比他的稍微小了一點點,三隻大像都顯得一樣美妙和優雅,看起來有點像國王的大象,它們能夠知道主人的每個意願。


當兩隻大像走近時,尊者阿迦曼所騎的那隻就領頭向前方約一公里的一座山前進。從他的潛意識裡,似乎是他帶領兩位比丘走出世間三界(假設的、相對的),不再回來。到了山頂,他的大象就領著他們走到一座小山頂上的洞穴,那是大山的一部分,當它到了洞穴就走進去,轉過來面對著洞口,至於兩隻跟隨的象則趨近並面對著它,它們的背部則留在洞口。


尊者阿迦曼接著對他們說話,好像跟他們道別說:「這是最後的時刻了,當我的'有'和'生'將從有情世間被絕對地切斷的時候,這將要在這裡結束,絕不再回到生生死死的世間了。我希望你們要去實踐你們的自我開發,很快的你們就會跟著我走入這個樂活動那麼容易的。 它是如此嚴重地違逆情愛之流,因此,它需要全心全意的奉獻,這種奉獻是由對身體的全然不執著所支持著。


「我這次的離去並不是一個人即將崩潰,而是從諸蘊中解脫,斷除了所有遊離不斷的貪欲並遠離了所有的憂慮。離開有情眾生大都不願意離去的諸蘊牢籠,就像一個囚犯離開了監獄,沒有任何的惋惜。在我走的時候,不應該有悲哀或憂傷,因為那隻會增加無益的痛苦。」


在開示結束的時候,他告訴兩個年輕比丘牽著他們的大象離開他回去。大象們一直靜靜地站著,好像籠罩著悲傷,它們看起來就像人的世界裡真正的大象,而不是禪境的一部分。它們都退到洞口,背對著尊者阿迦曼,但是接著又一次向後轉面對他,莊嚴肅穆地看著他。那時他的大象退入洞內較遠的地方,直到它的半個身體都沒入堅固的牆壁裡,然後他的心意就完全出於定境。


根據尊者阿迦曼的解釋,這個獨特的禪境是兼具了預言和象徵,他預言在他逝世的時候,將有兩個年輕的比丘得到像他一樣的果證,但他沒有提到他們的名字。


關於象徵方面,阿羅漢能夠運用禪思和內明,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當身、心諸蘊仍然相互糾纏而必須相互作用的時候,作為減輕身心痛苦的工具。這個交互作用將持續到諸蘊和解脫彼此切斷的過程—叫做「死」的時候,之後,禪思和內明就停止運作而以有情世間的熄滅存在。


尊者阿迦曼說,當大象退入堅固的山洞岩壁而他仍在它的背上時,他並不害怕,他讓大象執行它認為適當的任務。令人欣慰的是大約在他逝世的時候,之前不久或之後不久,將有兩位年輕的比丘證得像他一樣的果證。


禪境中比較獨特的是他對兩個比丘的開示,告訴他們回去先要完成他們的自我開發,當時看起來好像他真的就要過世了。不幸地——對作者而言——即使問他也不會透露兩位比丘的名字。


自從聽到這個禪境,直到尊者阿迦曼逝世,作者很渴望知道這兩位比丘的名字,所以他試著觀察所有他的弟子們,去猜測他們可能是誰,因此忽略了自己的過失,並忘記了事實上一個高果證的人,不像其他世俗凡夫,他絕不會自我宣傳的,而必然是具有最高程度的辨識力和自製力,否則他們將不會擁有這樣的果證。成為自我宣傳的犧牲品,將會招來智者不屑的憐憫,同時招來愚者敵對的批評,伴著輕信者瘋狂的興奮


.............................................................................


181天人送食


長老阿迦口布住在緬甸五年,能夠說流利的緬語。當緬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和英國蹂躏的時候,他被迫返回泰國。城市、森林和山裏的每一個角落和空隙,都被他們搜遍了。英國人對泰國人特别懷着強烈的憎恨,因爲當時泰國是日本的同盟。所有他們遇到的泰國人們—男人、女人甚至和尚—都被格殺勿論。然而,他所住村子裏的緬甸人們,深受他的感化,看到英國士兵愈來愈擾人,他們很關心他的安全,同意把他遷到山上一個密的地方,他們确定士兵們絕不能找到的地方。


這些人們後來失望了,因爲有一天,當他正在爲人們誦念祝福的經文時,英國士兵找到他了。村民們看到士兵們在他們的秘密隐藏處,都吓得面色發白,但是他們設法告訴士兵們,長老阿迦口布是個和尚,與戰争無關。他在戰争爆發前很久就已經住在緬甸了,人們非常尊敬他,如果傷害了他就等於傷害了緬甸人們自己一樣。看到村民們強烈反對士兵們所想要做的,士兵們在他們之中談了大約半個小時。他們同意饒他一命,但是告訴人們最好把他遷到另一個地方,否則另一隊士兵可能會發現他,他們可不會那麽輕易就答應村民們的要求。當士兵恐吓地盯着長老阿迦口布時,他一直輻射着他的慈悲和憶念着叁寶的功德,在士兵們離去之後,村民們很快地帶他到一個更遠的山上,并請他不要下來托缽,他們将會安排秘密地送飯給他。


接下來的日子裏,愈來愈多成群的士兵,有時一天有好幾隊,來到村子裏,都是要捉捕他的,村民們愈來愈害怕他們很快就要發現他的藏身之處并殺了他。似乎除了送他回泰國之外沒有别的選擇了,村民們到他那裏去并帶他到一條秘密的森林小徑,那是士兵們所不知道的,他們說那條路最後會讓他到達泰國。他們給他那條路的詳細描述—它的方向,他必須經過地區的地形。他們告訴他不論路上是多麽凹凸不平或是荒野偏僻,都不要誤入岔路,因爲它是森林居民們來往於緬甸和泰國之間的秘密通道。長老阿迦口布告别了好心的村民們,很快地動身走上他漫長而危險的旅程。


他日以繼夜地走着,沒有停下來睡覺,也沒有吃東西(做爲一個比丘,他不能随身攜帶食物),隻有一些水喝。他在那荒無人煙的地區徒步繼續走了叁天叁夜,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遇到了各種動物的足迹,例如老虎和大象,那個地區裏有很多。除了随時會出現被這些動物突然攻擊的危險以外,也經常有迷路而死亡的可能。


在第四天早上,他蹒跚地倒在山邊,因爲饑餓和疲倦而精疲力竭,肯定他會死在那裏。他已經走了叁天叁夜,沒有食物也沒有睡覺。他沒有遇到一個可以讓他托缽的人類居處,他想到這真是可笑—他已經逃過了兩國之間的戰争,卻很可能在他所熱愛的森林偏僻之處,屈服於饑餓和疲憊的蹂躏之下。


然後他想到佛陀所提過的天人們,具有天眼通和天耳通,「他們不知道這個比丘很有可能會餓死嗎?」他自己想着,「他們之中有許多一定曾經從比丘們的開示中獲得很大的利益,不論是在佛陀的時代或是在現代。難道他們不提供任何幫助給一個危難中的比丘嗎?」


過了不久,當他無助地沿路蹒跚而行時,他看到一個紳士穿着體面,不像是森林的居民,他坐在山路邊舉着一盤供養的食物在頭上(就像在家善信們在供養比丘們之前所做的樣子)。這個紳士似乎無所從來,這一想讓尊者阿迦口布驚訝得毛發都豎起來了,饑餓和疲累都消失了。


這紳士禮貌地邀請他停下來并休息一下。他說他有供養的食物,在他吃過飯後可以繼續他的旅程。他說尊者阿迦口布将在日落之前到達森林的盡頭。


尊者阿迦口布停下來,放下他的日常用品并準備好他的缽去接受供養的食物。所有放入缽裏的食物味道甜蜜而芬芳。尊者阿迦口布接着問這紳士他從那裏來,因爲他已經旅行了叁天叁夜,從未遇到人類的居處。這紳士輕輕地指着天上并說他住在那兒。當尊者阿迦口布問他怎麽知道有個比丘正經過這條路時,這紳士隻是笑笑并沒有說什麽。尊者阿迦口布接着誦念祝福的經文,當念完時,這紳士離他而去,向他道别,告訴他說他的房子在很遠的地方。


這紳士有着不尋常的安靜,他的儀态和容貌也很莊嚴。他是中年人,中等身材,他的膚色明亮,行爲得體。然後他站起來并走到一棵樹後面,它就長在那附近。長老阿迦口布很好奇的看着他,認爲他很快地會再出現於那棵樹的另一邊,但令他很詫異,他并沒有!尊者阿迦口布起來并走到那棵樹去看看,并發現那附近并沒有任何人!於是他回到他的缽那兒并準備吃飯,所有缽裏的食物,恰好适合他身體的需要。營養似乎立刻地流遍他的身體,使他充滿力量和生機。食物的數量也恰好是所需要的,既不太多也不太少。如果再多一點點,他就吃不完了。


恢複了體力和勇氣,長老阿迦口布就繼續他的旅程。他不禁對那個奇特的紳士感到驚訝,當他順着山路走時,竟忘了其它一切。那天午後稍晚,他發現自己離開了森林,就像那個紳士所說的,因此很快的,他又再度回到泰國了。在他漫長而危險的旅程中所遇到的苦難蹤迹都消失了。


長老阿迦口布後來說,這個奇特的紳士不異是應他殷切的請求而來的天人。他的容貌和儀态強烈地證明了這點,事實上,當他在森林内的整個期間,從未遇到任何人類的居處。就他能夠活着的事實來說,已經是奇迹了。或許是因爲在那個森林裏的天人保護着他,或許是法的保護力量,或許兩者都有。


他所告别的緬甸村民們都非常地關心他,非常害怕他會在路上死亡,但是他們又沒有其它的方法,他們知道他跟他們住得愈久,就愈有被查出的危險,而會被英國人殺掉。他們知道這樣的旅程中,他存活的機會是很渺茫的,但是這樣的機會還是值得嘗試的,總比光在那裏等着被殺害要好些。


上面有關長老阿迦口布曆險的記載是簡要的。就像他的禅師長老阿迦曼一樣,他甯願在山間林下的隐僻之處,獨自居住,渡過此生。這裏所叙述的是他自己所陳述的,讀者們可以自行評論。 


..............................................................................................................


但是就像淨空法師所說得:

從前火化之後撿到舍利,一般說法他的心清淨,修行多少有一點禪定的工夫才有這個瑞相。


但是在我們現代這個社會,好像火化之後,見到舍利是越來越普遍,舍利、舍利花,我們看到很多、聽說很多,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堅固子呢?這個很難講。 


真正的堅固子你可以用鐵鎚去敲它,鐵鎚能夠敲凹,舍利子、舍利如如不動,那是真的。


 在過去,倓虛法師在香港圓寂,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英國人感到很稀奇,就拿了他一顆舍利,真的用鐵鎚去敲,下面墊的是鋼板,上面用鐵鎚去敲,果然敲不碎。這個鐵鎚裡頭凹進去,舍利還如如不動,這是外國人看到,嘆為稀有。


一般撿的捨利,好像是捨利的樣子,如果我們用力一壓的時候,往往它就破裂了,由此可知,這不是真的。


 現代這個社會,真的是世風日下,樣樣東西都有仿冒,都有假的。無論什麼在日用吃的也好、穿的也好、用的也好,仿冒假的東西太多。


好像現在 舍利也有假的,也有仿冒品。因此火化之後,有沒有捨利不關緊要。有捨利也不表示他修行證果,只可以說他修行有一點工夫,不能代表他證果,念佛人也不能代表他往生。


.....................................................................




既然說到了尊者阿迦曼傳

就順道說一下南傳佛教好了


南傳佛教信奉小乘佛法

以修行成就證得阿羅漢果為目標(自度後、進入涅槃)


跟我們北傳大乘佛教要成就無上菩提(成佛後、度化眾生)

有不同點................


南傳佛教跟北傳大乘佛教

有相同的聲聞戒律

五戒、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比丘大戒

以前南傳佛教也有比丘尼

但是應該是沒有傳承下來


南傳佛教沒有菩薩戒律

也沒有十方佛的觀念

那是因為佛陀最初說法時

就了讓信眾恭敬--佛--的源故

沒有對聲聞弟子說有十方如來....

所以南傳佛教也沒有極樂世界、淨琉璃世界這些佛國淨土的觀念 


...........................................................


尊者阿迦曼傳裡也記載著

尊者阿迦曼過去世跟他的妻子一起發願成佛

可是尊者阿迦曼後來改變想法

放棄了他的決定(過去世跟妻子一起發願成佛)

證得阿羅漢果後就涅槃了

*涅*=是不生。

**=是不滅。

也就是沒有出生跟死亡

不再進行輪迴轉世了



067他的配偶(過去生的)


過了不久,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如果以下的記事有某些不妥當的話,作者再度請求讀者的原諒。但因為這種事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作者不顧他自己,決定在這裡記下它,以便賢能的人能夠從此學到一些事情。


尊者阿迦曼和他的妻子曾經一起發願未來要成佛。在他的最後果證之前,當他靜坐禪思的時候,她偶然地以肉眼所看不見的眾生身形來拜訪他。他會開示她,然後叫她離開。因為她對他的深切關懷,使她不能在任何境界上取得比較長久的轉生。她擔心他會忘記他們過去的結盟和他們過去發願成佛的決定。為了這個原因,現在,她被迫再度來拜訪他。尊者阿迦曼曾經告訴她,他已經放棄了他的決定,以便在這一生中達到痛苦的熄滅。經歷更多次的誕生也意指更多次的死亡,因此也產生更多的痛苦。這一次,她是應他所想而來。


過去,他們曾經長期一起承擔苦樂的經歷,他希望把自己的成就告訴她,讓她不必要再關懷他。由於她深切的關懷,她必須住在一個微細的境界裡,因此有一個肉眼看不見的身體。


她希望自己能夠常來,但她不敢這麼做,因為她覺得為難,即使她知道,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對他或對她,都不會有任何不名譽的事。尊者阿迦曼曾經告訴她,他不要她來,因為她可能已經成為延誤他的禪思努力的原因,但並不是因為其中有任何像人類世界中的兒女私情。 “心意是一個微妙的東西,”尊者阿迦曼常說:“即使一個微細的干擾,也會成了它進步的妨害和障礙。”


她在前一晚就已經知道他的最後果證了,但是她非但沒有興高采烈,反而變得沮喪和孤零。


「你現在從這個苦海裡解脫了,」她抱怨道:「今後,我就沒有人可以商議和幫助了,你現在像是高掛天空的明星,而我仍然在這廣闊的海洋裡孤獨地掙扎著。透過您慈心的輻射,請仁慈地拉我一把,」她哀求著:「讓我或許可以在不久的將來達到痛苦的熄滅」。


「我不希望你被悲哀和憂愁所擊倒,」尊者阿迦曼慰勉她:「這不是我要你來的用意,那當然不是一個善意的人對待別人的方式。你記得當時我們一起修持梵住的美德(慈、悲、喜、舍)嗎?」


“我記得很清楚,”她說:“因為我們一起修持這些美德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現在你已經從這有情世間離去了,由於被你遺棄了,我感到更是一片憂傷。”


「你應該記得行善的基本目的,」尊者阿迦曼說:「修習佛法的目的,不論是出於自己的信念或是透過別人的指導,都是為了減少或消除痛苦。這樣的修習不應該給自己堆上更多更多的煩惱,它產生不了什麼,除了無益的痛苦之外。」


“我知道你所說的是真的,”她說:“但是對於未能完全地解脫於煩惱的世俗人,那是不可能抗拒氾濫於心中的種種感受的。”


「即使在一起吃飯,」尊者阿迦曼說:「也一定有人先吃完,然後另一個人才吃完。那是不可能去期望兩個人或所有的人,都必須準確地在同一個時間吃完飯的。對於兩個或更多一起積聚功德的人們,那也是一樣的,佛陀和耶輸多羅公主首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佛陀從佛陀的目標中傷和痛苦的抱怨所折磨要有益得多。


「我從未想到遺棄你或讓你自生自滅。我叫你到這裡來幫助你,正因為我的慈心和關懷你的福利和發展。你愈是能夠好好遵從我給你的指示,我就愈是隨喜於你的進步和成功。如果你能夠自己堅持修習之道,我就沒有必要為你費心了。」


他們從前成佛的決心,和後來尊者阿迦曼要成為佛陀聖弟子的決心,都是為了相同的結果──痛苦的熄滅或是打破生死的輪迴。她所累積的功德和所獲得的結果,永遠有著密切的關聯。給她的指示和忠告,他總是盡他所能而不會有錯的。這一切都是他慈心的表現,沒有任何拋棄她或讓她孤獨的想法。她片面痛苦的抱怨是有害於她的進步的,只會生起無益的痛苦。他的解脫絕不能被解釋做遺棄她,如果這樣解釋的話,那所有他的指示和安慰又有什麼意義?他對她的慈心是真誠和無限的,她應該已經了解這一點,並試著去遵從他的指示,那是為了她自己的利益。


即使從他剃度出家那天起,尊者阿迦曼也不記得有過一時一刻,要看她獨自掙扎的念頭。她能夠找到任何比這更有慈心的人嗎?尊者阿迦曼隨後指出,她應該高興,在昨天晚上能夠看到他的輻射光,事實上,她在那個微細的境界裡,是不容易察覺到它的。況且,她已經蒙受庇護,有著聆聽開示的機會,這個開示能夠帶她離開黑暗,如果她能夠恭敬聽受的話。如果她不能這樣做,那麼他開示的法義和他的慈心,必定成為徒然。 

 

068婚姻可以塑造人間地獄或天堂


尊者阿迦曼的說明和開示,就像從空居天界的山溪流下來的水,灑佈在她激動的心靈,熄滅了她的憂傷和痛苦之火。她的心意變得清涼而後平靜,她相信自己犯了多麼悲慘的錯誤,她承認過錯並懊悔因為自己的自憐而打擾了他。她現在能夠看見法光了,她的心意被空居天的流水恢復了,而她憂傷的重擔也卸下了。


“願聖者您原諒我的過錯,”她懇求:“使我於未來能夠善於自律,不再這麼做。”


其後,由於她的如夢初醒,尊者阿迦曼告訴她去投生於她應得的境界裡,不再為她自己的憂慮和激動作無益的困擾。她高興地遵從他,並請求他的祝福,允許她為了他的開示而偶然地來拜訪他。他答應了,她突然消失了,而尊者從禪思出來,發現已經是早上五點了。他整夜沒睡,從昨晚經行禪思之後,大約八點鐘就開始了他的靜坐禪思。尊者阿迦曼和他前生的配偶,現在是肉眼看不見的有情,他們之間的對話已經持續了好幾個小時。


過了不久,她回來聆聽他的說法。現在,她是一個美麗的天使了,但是做為天使的特性是,當拜訪一個他們所尊敬的比丘時,她並沒有佩戴她在天界中所特有的裝飾品。在她的心意覺醒而平靜下來之後,她就急速地生於空居天界中的忉利天,一個享有各種舒適和娛樂的境界,因為過去生做為他的配偶,她跟他曾經累積了功德。她從未忘記,所有她後來享受的幸福,都是遵從他的忠告和開示的結果,沒有這些,她絕對不會受到這樣的庇護。在這些快樂之中,她記得它們是怎麼來的。他對她的仁慈是無限的,也是她無以回報的。


她於是認清了,細心的選擇一個人所用的每件東西和所結交的每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對在家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配偶的選擇了,他不只是被認為住在一起而已,而且也是一起呼吸,分享著相似的苦樂經驗。任何影響到一個人的事情,不論是善或惡,一定影響到另一個人。有好配偶的人是享福的,他或她或許在社會地位上、聰明才智上,甚至在行為習慣上是較低的,但是配偶會防止對方陷入歧途,然後引導他或她走上正道。如果兩個人都善良得很,樂於為他們的發展而努力,那麼他們的房子就成了一個家,一個天使在人間的住處。那裡沒有爭吵或挑剔,因為兩個人都一樣自律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由正法律引導著。這樣由婚姻結合的伴侶,可以說是幫著建造人間的地獄或天堂,分享著彼此的悲哀或幸福,依照他們是樂於作惡或行善而定,這關係著今生和未來的生生世世。


在這件天使的例子中,可以看到這項證據──她遵從尊者阿迦曼的指示,去避免罪惡而累積善業,這是可能的。她修習的結果就是完全被防護著,免於危險和無益的痛苦。尊者阿迦曼原諒了她的誤解和哀怨,讓她不必忍受那些罪惡感,然後他以另一個說法令她歡喜,之後,她現在是個快樂天使,右繞尊者三匝而後離去。她接著倒退了一段距離,浮上空中,懷著感激和歡喜回到她的天界去了。


.............................................................




南傳佛教信奉小乘佛法

以修行成就證得阿羅漢果為目標(自度後、進入涅槃)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差別在哪裡?

大乘教與小乘教的最大差別是,小乘教重視自度,只求自我解脫;大乘教則重視度他,以眾生皆得解脫。 小乘教主要供奉「人天教主釋迦牟尼佛」;而大乘教供奉「人天教主」外,還有「毗盧舍那佛」、「五方諸佛」;至於「觀世音」也是大乘教派最喜歡供奉的大菩薩。



什麼 是小乘法?

中文小乘一詞譯自梵語Hīnayāna,其中Hīna 是「小的」、「低下的」的意思;yāna 意為乘、車子、舟船,引申為教法、或通往解脫之道;合起來是「小車子」、「小船」,即所謂「只顧自利、而無利他精神」的「小型教法」的意思,此概念相對於「大乘」而存在。



麼是小乘?

小乘,又作聲聞乘,乃大乘、菩薩乘之對稱。 意譯為狹小之車乘,指運載自利根機之眾生以達小果之教法。 大乘小乘之語,是佛陀入滅後一段時期,大乘佛教興起,將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稱為小乘。 小乘視釋迦牟尼佛為教主,否定人我之實在性,以自己解脫為主要目標,故為自調自度(調指滅除煩惱,度指證果開悟)的聲聞、緣覺之道。


小乘佛教主要流傳到亞洲的其他國家,如斯裡蘭卡、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



............................................................................................






宣化上人開示:


問:想請教上人關於舍利子的事情;有人說它是石頭,有人說它一顆會變兩顆,有人說它會消失,請您解釋一下。


上人:舍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殺生,不偷盜,主要是不邪淫。因為不邪淫,則自己本身寶貴的東西,不會丟了。那「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呢?我相信每個人自己都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生命的根本,我不需要說太多。你如果沒有邪淫的行為,舍利子自然會光明燦爛,比鑽石都堅固。


至於一般人說舍利一個變兩個,那是一般人有這種傳說,我因為沒有讀過化學,做過實驗,沒有試驗過舍利子是什麼樣子,沒有這個經驗,只能告訴你守戒律就有舍利子,不守戒律就沒有。這不可以冒充,不可以假借的,這是我所知道的。所以重要的話在於「持戒律」


.......................................................................................................





善書

奇妙的舍利子


作者:莫佩嫻


出版社:金剛贈經會


出版日期:1987 年 7 月

下載eBook

DOCX

PDF


舍利是梵語,華譯為「遺身」或「靈骨」。

印度雖有火化的民俗,但我們很少見到在印度一般俗人的遺體上發現的舍利子,相傳佛滅度火化後,得碎身舍利四斛八斗之多,引起八國的國王覬覦而相爭不下,幾乎動武戰鬪。如處胎經云:『爾時八大國王,優塡王,頂生王,惡生王,阿闍世王,最豪兵馬王,容顏兵馬王,熾盛兵馬王,金剛兵馬王,此八大國王共諍舍利,各領兵衆列住一面,各言佛舍利我應獨得,大臣優波吉諫言,諸王莫諍,舍利應分,普皆供養』。又云:『八王分得舍利,各還本國起塔供養』,一九五六年冬天,星洲佛教代表團出席尼泊爾第四次世界佛教聯誼會時,順道朝禮尼國首都甲滿他的聖地——瑞蔭蕪山,山上在五佛塔旁所供養的舍利,據說就是佛滅度後迦毘羅維國(現今之尼泊爾)王分得的一分,保留至今。在那裏拜舍利的人又說,塔上亦常有舍利落下,可以拾到。這就說明了佛身的舍利,對於佛教的信徒,具有靈異的感覺,不是從普通一般人的遺身上所能引得起的。



..............................................................................................................................................



有關舍利子的問題

我們信仰佛教的人,個個都知道舍利子是有道行的佛教徒去世以

後,從身體上燒出來的,它是一種七彩或五彩的堅固子,不但會放光,

而且來去無踪,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由於它的存在,使得很多人信

仰了佛教,解脫了生老病死的痛苦,可是有些非佛教徒却毁謗它,說

它是人體上的膽結石,並不稀奇。筆者為了證明舍利子並不是膽結石,

因此撰寫本文來說明它的神聖和價値。

假如說舍利子是人體上的膽結石,那麼難道釋迦佛全身都是膽結

石嗎?鸚鵡、八哥和燈花,難道也有膽結石?諾那上師的脖子上也會

生出膽結石來?膽結石會大放光明和來去無踪嗎?膽結石會有五彩和

七彩的光芒嗎?那麼現在身體上患有膽結石的人死後,都能夠燒出舍

利子來嗎?世界上的宗教,不只是佛教,修道的人士,也不限於佛教,

但是舍利子這個東西,却僅僅地限於佛教徒才有,並沒有聽說過其他

的宗教徒死後,遺體上也被發現有舍利子存在的事實。

退一步說,假如釋迦佛生前全身都有膽結石,那麼他的身體早就

該硬化了,不能夠動彈了,可是他在滅度的前一天,還講了一部四十


卷的大涅槃經,最後還問他的弟子說:「你們假如有疑難的地方,趕

快提出問題,我快要滅度了。」弟子們都答道並沒有疑難的地方,然

後他才圓寂。像這樣去得輕鬆自在,那裡像是個患有八十四斗膽結石

在身上的人所能辦到的呢?筆者幾年前有一天夜裡忽然間腰痛得發抖,

動也不能動,滿身冒汗,立刻住進醫院,原來腰子裡面長了一顆半粒

米大的石子,那時一方面服醫院的藥片,一方面又喝了不少自己燒的

化石草的湯,後來再去照 X 光才化為烏有。

章嘉活佛圓寂後燒出七、八千顆舍利子來,但他生前曾經照 X 光,

並沒有結石症,而是患胃潰瘍不治去世的;相反地,黨國元老吳稚暉

先生的膽內有幾粒結石,因此不治而逝,但並未聽人家說過,吳先生

的遺體後來燒出舍利子來。因此這種說舍利子就是膽結石的論調,自然不攻自破。 


...................................................................................


總而言之:

舍利子是真有修行的人

捨報後、火化才燒得出來的


南傳佛教、北傳佛教-大乘-密法

許多真正有修行的人都燒得出來


甚至肯唸佛的八哥、鸚鵡.. 一樣能得出舍利子


..................................................................................


台灣地區:廣欽老和尚、淨空法師、星雲法師、聖嚴法師


以及美國宣揚佛法的宣化上人.....身故火化後都有留下舍利子


..................................................................................


當然有真的舍利子

相對的也會有假的舍利子


我以前就分享過了

有假通靈人、假神通能力者


台灣也有假活佛(那個蓮生xx)


這個世界無所不假


測試方法就是


拿一個大鐵鎚用力的往舍利子給敲下去

舍利子一敲就碎、那大概就是假的

舍利子敲不碎、可能就是真的了


..................................................................................


1995年7月28日,宣化上人法體在萬佛城荼毘,連續焚燒十小時後得各色舍利四千多顆


(後於萬佛城上空灑骨灰後,又有人地上撿到舍利者,合計有近萬顆舍利)


............................................................................................................


 第02章:追思 -- 舍利

  1995年6月7日,宣化上人示寂於美國洛杉磯。7月28日,上人法體在萬佛聖城荼毗,連續焚燒十小時後得各色舍利四千多顆(後於萬佛聖城上空灑骨灰後,又有從地上撿到舍利者,合計有近萬舍利)


  以下是摘自宣化上人的學佛百問


  問:舍利子是什麼?


  宣化上人答:舍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殺生,不偷盜,主要是不邪淫,因為不邪淫,則自己本身寶貴的東西,不會丟了,那「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呢?相信每個人自己都知道 ,什麼東西是自己生命的根本,不需要說太多,如果沒有邪淫的行為,舍利子自然會光明燦爛,比鑽石都堅固。


  至於一般人說舍利一個變兩個,那是一般人有這種傳說,我因為沒有讀過化學,做過實驗,沒有試驗過舍利子是什麼樣子,沒有這個經驗 ,只能告訴你守戒律就有舍利子,不守戒律就沒有,這不可以冒充,不可以假借的,這是我所知道的。所以重要的話在於「持戒律」。


  據宣化上人開示,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髮舍利﹔赤色的,乃是肉舍利。又﹕“舍利有兩種,一為全身舍利,如多寶佛舍利。二為碎身舍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種。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薰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經卷。”(宣化上人講《妙法蓮花經淺釋》三卷第三三四頁)。 



瞻仰舍利


◎ 龔同祚


北加州萬佛聖城於八月六日(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一年一度的「盂蘭盆法會」。當天請出萬佛聖城開山祖師上宣下化老和尚的舍利,以供大眾瞻仰。

.

根據文獻記載,古印度人稱呼「米粒」為「舍利」。釋迦牟尼佛入滅火化後,有骨子,好像五色珠,光瑩堅固,大小如同米粒,所以稱之為舍利。佛經上也記載著,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稀有難得,是最上福田。《金光明經》說:「是舍利者,即是修六波羅蜜功德所重。」因此,荼毗後得到舍利,是證明修行人在戒定慧方面有相當的成就。


宣公上人留有牙齒舍利,已數出的舍利子有四千多粒,舍利花有數百朵。舍利顏色有素白、槐黃、翠綠、藏藍、玄黑等多種,其中有許多凝結在骨頭上的舍利,晶瑩光澤,一如翡翠玉石,十分稀有難得。尤其是牙齒舍利,宣公上人的一位弟子感動地說:「上人一生講經說法數萬會,難怪牙齒也燒出舍利!」另一位弟子也提到:「上人是真語者!實語者!所以牙齒都燒出舍利來。」 

................................................................................................................................................................... 



廣欽老和尚‧舍利子靈異錄




佛教精神導師廣欽老和尚,苦行一生,也是傳奇一生,為苦修,作過十三年的「山頂洞人」,降伏猛虎、點化靈猿,入定四個月險遭焚身之禍,預知起颱風、避車禍,往生之前,更能安排身後事,「無來也無去,沒有事」,拍拍肚皮,瀟灑而去,即連荼毘(火化)後所遺下的舍利子,也透著幾分神奇與靈異。

據傳:當老和尚火化後,共撿拾較大舍利子一百餘顆,所餘較小者,悉被在家弟子撿拾一空,一位遲來的信徒,仍在火化爐前跪求一夜,天明時竟然在其膝頭上找到一顆不小的舍利子。

——又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老和尚一撮骨灰,結果,一次又一次發現了舍利子。

——又有一夫婦徒眾,曾參加老師父的荼毘大典,當日北返,次日(三月七日)聽說老師父留下不少舍利子,於是復於八日駕車南下,結果竟在火化爐頂篷上,發現甚多舍利。

——一位小姐信徒,在舍利花中,尋得一花,其形酷似觀音菩薩的蓮花座。

——又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無法尋覓微粒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師父慈悲,結果叩了三次頭,就連得三顆,真是不可思議。

——又有一位家住台北汐止的張姓盲翁,年已七十,亦是廣老徒弟(去冬受戒),以其身患風濕,故其家人未將廣老圓寂及火化告知,待其獲悉師父往生後,乃於三月七日偕其孫女僱車南下,抵妙通寺火化場後,火化爐中舍利子,已被先來信徒撿拾一空,當即悲從中來,哭倒火化爐前,兩手抓起爐灰兩把,以手帕包起,乘原車返家,一路上默念「阿彌陀佛」不止。抵家後,即將爐灰置於漆盤中,於是奇蹟出現,爐灰中竟發現大小舍利子三十餘顆,晶瑩剔透,觀者莫不稱奇!

——錄自「中國慈善之聲」試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