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的孩子他們跳脫了幼兒轉換迄今的第一個階段,進入了下一個重要階段。就身體上來說,四年級的孩子長得更高了,軀體比起以往更長更寬,男孩腿部肌肉變更壯實,並渴望證明他們了力量與強壯,而身軀的成長象徵著身軀伴隨著心魂和靈性的同步轉變。
這階段的孩子處於發展「情感」的階段,孩子會開始向成人挑戰,以存在的新方式建立起自我,並將這種轉變發展建立起自己新的意識。為了變得對自己和經歷有意識,孩子需要這些反感的力量,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在情感的同感和反感裡交替變換,直到更能平衡這二種特質,將此做為更加正確的作為感知周圍世界的方法。孩子經歷到自身與外在世界的分離,成為一種孤立的狀態,然而也是這種孤立的狀態,讓孩子獨特的個體特質開始展現。透過課程內容幫助孩子在善惡都真實存在的二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力量和獨特性。
北歐神話為口耳相傳的作品,且源流眾多;即使如此,北歐神話仍然廣博深厚,大量保留了古老神秘的智慧,故事中呈現了世界演化、人類被創造及發展、人類與精神世界的聯繫與分離、人類世界的英雄如何以超凡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看似無法克服的挑戰。巴德爾之死預示著諸神黃昏(世界的毀滅)的到來,隱喻著精神世界意識(或說靈覺意識)的失落、古老的自然宗教力量消亡;10歲的兒童同樣在意識上經歷這種類似「死亡」的圖景,唯有與自然精神性失去聯繫,內在自我的思維能力才能逐漸萌芽、發展。
洛基這個角色代表著意念的兩邊品質:可以是好的、邪惡的、是真的、是假的;孩子也在測試兩個極端的方面在現實生活中面臨道德性的考驗,在自我為中心與利他主義間做出選擇,這對這個年紀的兒童而言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洛基的故事有助於孩子反思並更有機會了解到言行的後果。
北歐神話故事原是押韻的詩詞體,押韻可以讓孩子體驗說話聲音的力量,大聲念出的時候就是在體驗自我的力量,語言是7-14形塑孩子的重要力量之一,並且重要的是孩子學會清楚的、有意識的、自信的表達自己。
史代納將四年級階段稱為童年的心臟,孩子開始尋找他們在這個世界的定位。分數是相對難理解的概念;原來世界並非原本所認識的那樣,在任意兩個整數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分數的世界!
在進入分數前,基本計算能力(簡單心算)必須先穩固基礎,因為解決分數需要許多的步驟,若不熟悉計算,分數的問題會使孩子感到相當挫敗。因此在這之前,我們做了許多加減乘除的基本練習。
學習分數還需要有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倍數出發,學習用列舉法找出最小公倍數、最大公因數後,從認識豐富數、完美數、質數和大量的練習培養孩子對公因數的數感及歸納出尋找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接著我們用三種方法來介紹分數:從整體來推論部分、從部分來求解整體、建立等值的原則;使用分數進行四則運算練習後,分數的化簡、擴分,或將分母分解成質因數也採用同樣的方法。
在孩子意識越來越醒覺之後,他們認知到動物與人的不同,理性思考的能力開始從想像力中分出,開始有了辨別能力,在9~10歲的階段,他們需要添加智能學習的養分,從客觀的描述中認識動物。透過客觀的描述建造出每種動物的圖景,並試著討論動物與人類的差異,目的並非是強調人類擁有高度進化的大腦,而是透過對動物與人的了解,明白人類可以直立行走、雙手活動自如,除了滿足自身的需求,還能為他人服務,回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