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孩子進入了第二個生命中的七年,孩子經歷的換牙過程,顯示著原本集中在身體生長及發育上的生命力,轉化到發展獨立性、敘述性、圖像式思考的能力,因此,孩子們透過童話故事、自然故事的圖像、運用身體的各種感官、活動,吸收、模仿、重述、實作,逐漸內化形成可應用的概念。一年級的意識狀態仍處於渾然一體的夢幻當中,孩子會將世界的一切事物視為一體,甚至能感受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即便可能只是一顆石頭,都有與之展開對話的可能。孩子擁有開放的知覺,但卻難完全聚焦於認知學習上,待高年級時聚焦和抽象思考的能力便能開始看見端倪。
小學第一年,孩子們經驗了許多的第一次,開始了在教室中的正規學習,學習在團體中與人互動。透過運用繪畫、韻律節奏與故事,陶冶孩子的心靈,滋養並保護孩子們的感官,帶領孩子經驗形狀、文字、數字的次序,讓孩子在藝術性的想像中感受、在富節奏感的意志中累積學習。
課程的設計由整體到部分,呼應孩子此階段發展的狀態,安排為預備日後所必要的準備工作。在每天的課堂中,我們運用身體各個部位學習,並儘可能地使用雙手工作、創造。
課堂中的語文學習
一年級的語文主課跟孩子們一起徜徉在格林童話的故事中,搭配故事情節的唸謠,開啟了孩子們語文學習的大門。課程期間搭配語文的遊戲,讓孩子們發現不同的字可以排列組合成更多新的文字! 在其他的學科學習中,語文也佔了很大的比重。不只是上過的語文主課程,其他副課程以及晨圈、結束圈、生活日記,都能夠幫助孩子練習更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 聽
透過故事的原型提供內在與外在世界的連結,並藉由自然界中的事物引發孩子們的內在想像力,讓孩子們在玲聽故事中自然而然的吸收感受其中內在蘊含的智慧,啟動成長的生命力。
~ 說
孩子在反覆聆聽、回顧、重述、表達的過程,將所學內化,集合每一位孩子的分享,成就出故事的全貌。優美的詩歌朗誦的目的則是要發展出孩子清楚靈活的口語能力。
~寫
從象形字、獨體字開始,先以圖畫的元素,運用想像力的輔助,協助 孩子找到文字與意義間的連結。盡可能以藝術性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字形演變的過程,使抽象的文字與真實的世界建立關係,並建立正確的書寫習慣。
~ 讀
文字表達的是抽象的概念,閱讀時由具體世界轉變為抽象符號的世界對許多兒童來說是困難的,但在這之後孩子能做得更好,因此在一年級階段孩子透過朗讀自己書寫過,並且熟悉的文本,來奠定日後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