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蝶班 主課程】數學符號的本質
【數學課 陳老師】
「老師,『加』就是橫、豎(+)。」
「『減』就是橫(-)。」
「『等於』就是橫、橫(=)。」
橫、豎是文字的筆畫名稱,也是孩子們之前有學習過的文字主課;在面對新的主課(符號本質)時,孩子們從自己的內在,找到可以運用的經驗,幫助自己學習新的事物。我在心裡默默感動著,孩子們對於學習,充滿了生命力啊!
-----
🌻「符號本質」主課的第一天,我們遇見了加法小精靈。
有一個善良的精靈
他住在數字王國裡
他會撿許多美麗的寶石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加法加法小精靈
身穿綠衣胖身體
走走撿撿寶石多
裝滿袋子真歡喜
加法加法小精靈
喜歡幫忙吃東西
感謝大家的照顧
對待食物好珍惜
從歌謠與故事裡面,大家認識了加法小精靈,好像也跟加法小精靈變成朋友了。
孩子期待著問:「還有什麼小精靈?」
另一個孩子回答:「我知道還有減法、乘法喔!」
孩子又問:「那什麼時候才可以聽減法小精靈的故事?」
-----
🌿遇見第二個小精靈。
減法減法小精靈
身穿藍衣瘦自己
寶石越撿變越少
擦乾眼淚沒關係
減法減法小精靈
袋子破洞好傷心
一針一線修補好
祝福寶石亮晶晶
小小的悲傷、小小的勇敢,靜靜陪伴在減法小精靈的故事氛圍裡,孩子們回顧故事時說:
「小精靈有擦乾眼淚。」
「小精靈把破掉的袋子修補好。」
「小精靈的寶石掉在路上,寶石也會幫助路過的人。」
-----
🍄遇見第三個小精靈。
乘法乘法小精靈
身穿黃衣飛來飛去
變更多 變更多
美麗寶石變更多
乘法乘法小精靈
喜歡幫助許多朋友
輕輕跳 開心笑
一起完耍好熱鬧
我們用紫色的水晶,2顆、2顆放在一起,排出乘法:
一個2、二個2、三個2、四個2、五個2、六個2
大家一起發現,六個2就是12顆寶石喔!
孩子說:「乘法跟加法好像喔!」
孩子說:「這個就是2+2+2+2+2+2。」
老師這個時候,再慢慢地重複孩子說的話:
「乘法跟加法好像喔!」
「就是2+2+2+2+2+2。」
老師這個時候,沒有特別述說乘法與加法的關係,沒有說明加法轉變到乘法的過程;保留著更多可能的想像空間。
保留空間,孩子可以繼續發現更多的可能。
-----
💐遇見第四個小精靈。
除法除法小精靈
身穿紅衣喜歡公平
分享美麗的寶石
每戶人家一樣多
紫色的水晶,有大有小,美麗地出現在孩子面前。
「老師,這個太大顆,不好排,我想換成小顆的水晶。」
「我也要換小顆的。」
「我也想換成小顆的。」
記得之前「數字本質」主課,我們在認識數字5的時候,有看切開的蘋果,裡面有五角星;後來,蘋果就讓孩子帶著吃,在分給孩子蘋果時,孩子說:「我想要大片的。」現在,聽見孩子說想要換成小顆的水晶,內心很為孩子開心,孩子為自己創造更多的經驗了;體驗「大的」,也體驗「小的」,為自己的生命經驗,創造了更多的流動。「符號本質」主課,和孩子一起遇見了加、減、乘、除小精靈,在小精靈的呼吸與陪伴之間,孩子們一點一滴學習著,對於自己與世界,又更加認識了一些。
【忍冬班 班級戲劇晨圈】聖喬治傳
【一二年級導師 張老師】
【老鷹班 農耕課】
【拖拖拉拉牛耕隊 一鑫老師】
這學期帶基石華德福小朋友種了一塊玉米田,我們從整地開始做起,小朋友自己用鏟子一鏟一鏟的挖出灌溉水道,然後我們還用牛幫我們開溝,好讓我們播種。在跟牛工作前我們還一起去割了牧草餵牛還有整理牛舍,讓他們了解到雖然牛的工作效率比我們人類好太多,但我們也必須付出一定的勞力才能得到這樣的回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塊地我們沒有翻土,只有請牛犁了幾條溝播種,為什麼呢?因為自從上了陳興宗老師的土壤課,我就一直在思考著如何將這些理論在實務中實行。因為這塊土地的雜草都是紅梗滿天星,鐵線藤之類的雜草,如果使用機器整塊翻耕,只會讓這些草種變的更強勢,也會讓草相更加的單一化,對於後續的種植管理會增加更多麻煩,後來我們決定做些嘗試跟改變,把土面上的草割掉,而且不移除,用來做土壤的覆蓋,然後我們土壤不翻耕,只在要播種的地方用牛犁犁出幾條播種的溝,然後就直接播種了,雖然這樣草很快就長起來,但減少翻耕,適度留草都是對土壤健康較好的方式,就讓我們來觀察看看,玉米能不能在雜草的競爭下健康的長大了?
【水晶班 戶外挑戰課程】阿塱壹古道
【高年級導師 馬老師】
今天孩子們要從恆春騎車前往旭海,準備參與第三天的阿塱壹古道之行,然而這段40+公里的騎乘並不輕鬆。
一群人離開恆春古城往北經過保力後,沿著四重溪往東邊挺進,坡度慢慢增加,意志的鍛鍊也就開始。過了四重溪,看到牡丹社事件的石門古戰場,繼續往東北前進。中段來到了牡丹水庫,之後就是連續的爬坡,孩子們咬牙苦撐賣力的踩踏著踏板,渴望越過中央山脈的尾端。超過三個小時的騎乘,在一段下坡路段的轉彎處,我們向下俯視,看到太平洋已在眼前,孩子們一陣歡呼,暫時忘掉剛剛下坡時的一小段驚魂。順著山勢一路滑下,順利的來到旭海今晚的歇腳處,好好休息,期待明天的到來。
第三天孩子們順利完成琅嶠卑南古道(阿塱壹古道),感受東北季風的威力,也看到許多大自然所給予的特色景緻,在導覽老師的解說中,更認識這條古道的歷史和自然生態。第四天也是這趟挑戰的另一個重頭戲,我們離開旭海,一路向南開始恆春半島騎行。一開始就是連續的上坡,看到一段又一段的上坡,內在和體力都面臨極大的考驗,越過最高處之後,連續的下坡也需要集中專注力,控制好下行的速度,才能安全的享受迎面而來的涼風。中午到了滿洲稍作休息,以為接下來沿著太平洋的是一段平緩怡人的旅程,山海的景色無庸置疑,但地形的起伏又再一次的考驗孩子們的意志。終於來到台灣的最南端,回程騎經船帆石、墾丁大街、南灣,沿著屏鵝公路回到第二天出發的恆春,完成了今天70+公里的旅程。
這幾天的過程有喜悅、有感謝、有驚恐、有難過,有著許多教室中體會不到的感受和學習。能和孩子一起朝夕相處五天,是很難得的機會,希望能在他們心中留下一些特別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