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面前,我們都不是大人】
隨著三個孩子漸漸長大,最小的進入9歲轉機(取捨危機的說法),小五美麗的女孩明顯進入青春前期,更別說那個事事都採取’’反對‘’意見的八年級青春期哥哥了。作為母親進入45歲奔五的年紀,已經是那個時時說嘴自己在宜蘭二十幾歲時:「 每週三次1000公尺游泳的體能,即便是冬天也不中斷。」就知道,這樣的印記只能放在嘴上說了。
經歷了養育三寶的身、心 、靈支出,鐵娘子也慢慢出現了許多力不從心,更多時候是“看見”,然後“停等”,然後“再退後”,接著需要咀嚼思索許久才開始出現對策。有趣的是除了工作能力、運動體能、效率之外,面對“人”或許需要更多的等一等以及“再後退”或“多退幾步”,真正的可以讓我們看見一個孩子的全貌(包括我們自己生的以及我自己和千千萬萬個你)。這個“全貌”指的不是平面的或是外在,它具有物質體360度面向的可能,還有內在物質體裡靈魂的那個號稱低、中、高的我。而陪伴孩子成長的我們也是人生第一次,到底什麼方法是成功、什麼方法是失敗?大概也不可能是用科學式“實驗“這樣可控制的思維來論定,更何況實驗結果是一個人的一生,而我們又怎麼去決定孩子的一生呢?
孩子讓我們學會退一步來思考,試想人生的成就是來自於職業、收入、地位、名聲嗎?而健康和快樂為什麼總不在評估的要角之一,想想,一個母親的願望很簡單,整理了成功人生的樣板後,發現其實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和“快樂“。然後回顧我們在考試裡打滾,成績的高低比較下的學習環境。先是分類成A、B段班,資源集中火力支持某些類別的人,不在火上的被忽略,在火上的,烤得不可開交以及相煎何太急。想想童年和青春期如此火烤,怎麼成就“快樂”的人生呢?
回頭再想想「教育」是為了榜單而存在的嗎?還是在教育裡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人』,一個健康、快樂、自由的人。選擇華德福教育不是有多麽懂100年前史代納的立論如何云云?而是單純的相信,這個帶著“人“邁向“自由“的教育,可以給孩子另一種人生的可能,那一種比我所經驗的更遼闊的可能。那一種相信不單單只是追求收入、名聲、地位的生命歷程,而是在地球上找到立定的位置-健康、快樂、自由的。他們活出自己而不是活出我或是社會的期待,他們可以知道自已在做什麼?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皮子下。
「教育」或許更多是在開啟內在的那個他,而不只是添進去多少?一群人聚在一起,為孩子們辦學。才寥寥幾年,便也可以看見這一個學校的每一位,漸漸克服困難,一步步的進步著。『華德福』有多麽精準的才是對的,大概也很難把史代納挖起來當仲裁。不過方向卻是鮮明的,尤其多多參與了為家長舉辦的讀書會之後。快樂的童年是他們與身俱來的,在這裡確認沒有被剝奪。健康是所有學習知識的基礎,成為了課表裡不可或缺的項目。而自由則需要他們自己從生命中摸索,在身邊的大人們,則是溫暖的陪伴確認跌倒的過程不會墜入山谷。但是他們需要自己跌倒,就像45歲的我也還在跌跌撞撞,然後也要自己站起來。而這個教育也包容也支持這樣的挫敗,以及從挫敗裡長出來的力量。
在教育面前我們都不是大人(用台語發音-意指權威),教育現場的每一位都認真努力的進修和學習。如果一個人可以因為一個有使命的恩師而在人生裡受益,這裡我們有一群有使命的教師群。我想在台灣能遇見這樣不一樣的教育選擇,已經是彌足珍貴的了,所以用一種利己利他的心情,希望更多的家庭看見這樣的選擇權,也希望更多的孩子可以遇見這個邁向自由的教育。
溫玉瓊 家長
介紹
每一個生命落在地球上,都有他的熱忱使命之所在。有幸遇見華德福教育的引領讓孩子在真、善、美下找尋自我,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學歷
中原大學/建築系
經歷
原生整合環境設計公司/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