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初為小孩子尋找教育的時候,我們夫妻是這樣子的討論著......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只看到除了我以外,別人與環境的問題是什麼?我們自以為學得的一技之能,往往是束縛住我們繼續往前尋找自由的屏障。既然身為父母的我們,走不出生命的桎梏,那我們應該放手讓小孩自由地飛翔。雖然我們自許放飛小孩,但我們仍舊亦步亦趨的伴隨他們一同成長。
家庭園的日子,小孩子們鮮少有穿著潔白的衣物回家,我們可以選擇懊惱,教導孩子珍惜衣物,也可以換個角度,看那縱情林野,隻手泥濘的笑顏。那是我們記憶中,發自內心的開懷,未曾與虛擬網路交涉。孩子們的笑,來自內心與真實世界的交流,而家庭,儼然成為日常中,真實世界的縮影。身為父親的我,下班之餘,得學習放下手機與網路,陪伴孩子。睡前的故事,成了我們親子間,無話不說的時光。孩子的成長,無法區分在學校,或是在家,所以小孩,學校與家庭,不自覺的聯繫成一個圓,誰也無法任意分手。
漸漸的,兩個小孩來到的小學,那尋找自我的印記,不自覺中,悄悄叩門。也許是在那家庭聚會的餐桌,也許是在那露營搭帳的當下,我們隨時備戰,也努力地壓抑成年人的脾氣與主觀,要知道孩子們的記憶,從跳耀逐漸連續,思緒從夢幻逐漸真實,不能總是,我就是一家之主,我就是天王老子。當哪一天,孩子們面臨抉擇,是否還願意找父母談談。如果曾經我關起了這一扇門,但記得在準備好的時候,打開它。孩子們需要的是陪伴他一起成長,一起創作,而不是一個標準答案,而這個答案,多年之後我正試圖的跨越他。
回想孩子哇哇落地,每一個父母都是新手父母,即便現在,孩子們長大了,我也還是新手父母,每一個年齡層的小孩,需要的養分都不同,小孩在成長,我也在成長。選擇放飛小孩,是為了彼此可以邁向真正的自由。
感謝一個沒有制式,標準的基石華德福教育,讓師生與家長可以一起在工作,在工作中彼此學習,一同成長。
陳** 家長
介紹
找尋一個不被制約化的教育,讓孩子成年後,自主的發展獨特的人格。
學歷
元智大學/機械系
經歷
環旭電子/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