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孩子的心靈狀態有別於一年級孩子與世界融為一體、物我交融的感受,在心境上出現了二元的對立,像是對與錯、善與惡。此階段的孩子對於外在發生的事物更醒覺了,孩子開始運用自己的想像過濾接收到的外在經驗,並依照自己的內在重組圖像。由於二年級孩子處於對立和分化的心境,可以在孩子們間的相處上窺見一二,為了調和孩子的內在衝突,課程中安排了動物寓言和聖人故事,讓孩子體驗故事中「善」的力量如何戰勝「惡」,在光明中臣服與敬虔。此外,一年級的學習經驗在二年級時加以深化,在課程內容上,透過固定的節奏調節孩子的韻律,並且帶著孩子感受語言的豐富性。
在孩子生命的第九年,生理、心理和認知開始產生顯著的轉變,就在這個時候,孩子的生理、心理、認知都產生很顯著的改變。他們的體格更加寬闊,軀幹和四肢也更加強健了。
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自我醒覺很重要的一步在這一年發生。他們開始區別自己與周遭人物、分辨內在和外在世界,不再像以前有著與世界合一感,他們開始以新眼光看待世界,這兩種對立的情緒使孩子感到混淆和不安。隨著主觀意識增強,孩子也發展了客觀的感受。主觀的內在經驗和客觀的外在世界實體在孩子的心中爭吵。問題、懷疑、孤獨和了解批評的趨向,突顯在孩子心理景象中。
為了幫助孩子順利的入世並度過九歲之變的階段,Steiner為華德福教育在三年級的課程設計與目標上都圍繞在孩子的發展需要上,他提供了創世紀、舊約聖經的故事,內容是分離後會有好的結果,來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安全感。帶著孩子的情感生命去感受聖人在人類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如何從掙扎中昇華。此外,也透過建築、農耕等課程,幫助孩子瞭解人並不是獨自的生活著,而是需要互助與合作的,在這些實務活動中,使孩子認同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並經驗集體感。透過認真完成一件工作產生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感。
二年級為孩子們準備的是寓言故事和聖人故事。寓言其實是顯現的是人類本性中動物性的特質,透過寓言故事使孩子發現自己內在的動物性,並無意識地認識到人和動物之間的連接,接著再透過聖人故事中聖人的無私大愛、充滿智慧、與眾不同之處,使孩子感受聖人身上所集結的高貴品質。將兩種極端同時呈現給孩子,使兩種品質溶入孩子的心魂中,幫助孩子察覺、意識到自己,激發孩子對聖人的同感,喚起孩子的愛德。
二年級的孩子相較於一年級時更顯活躍,對自己周圍發生的事情更有意識,也可能變得較調皮,透過課程幫助孩子將學習的興趣建立在強烈的習慣、節奏的基礎上,在數學課中,我們運用身體律動背誦九九乘法表(到12),並以藝術式的方式,讓孩子發現數字中的規律。
直算法
了解四則運算符號的特性,從總數出發再分割成各別的數,並練習加減法心算。
倍數列數
練習從身體的律動中經驗有節奏地計數的倍數計數。並從實物操作中體會乘法與除法間的相互關係。
九九乘法
認識乘法表,並透過規律重複的節奏練習背誦。
位值概念
用圖像的方式認識位值的概念,並運用直算法解決數值較大的四則運算,經驗進位、借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