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
介紹日文的日期、量詞、節慶…並開始以問答及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練習,另外配合日文遊戲,讓孩子們對於外語的學習有興趣,並學習日文五十音平假名。
英文
前三年孩子們在全英語的遊戲、歌謠中學習,孩子還不需要完全理解意義,只需要享受在其中,感受語言的獨特性。四年級開始,逐步輔以文字學習,從字母認識到單字、句子和段落。為了日後的認讀及拼寫奠下基礎,前三年聽力上的豐富幫助孩子以自然的方式拼讀單字,在課堂上除了練習在聽力上對於發音更有意識,也練習將閱讀到的單字嘗試拼讀出來。
語文練習課
在自由書寫的練習中,除了週記的練習,也多了新的挑戰—閱讀紀錄和課堂紀錄。
閱讀文章之後,老師提出問題核對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並引導學生連結自己與文本,學生從文章段落中找線索,練習完整的敘事,並將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記錄下來。
在人與動物主課中,聽完每個動物的介紹後,回家回顧時試著將課堂中速記的關鍵字轉化為完整的段落記錄在表格中,並與同學互相分享書寫的內容。
在課堂中,我們閱讀與主課程主題相關的短篇文章,例如:各種動物的延伸介紹、與動物相關的成語故事(非白話文)、與職業相關的繪本書籍...並給予閱讀任務,讓孩子在閱讀後,練習書寫閱讀紀錄,回答提問。
數學練習課
學習分數還需要有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倍數出發,學習用列舉法找出最小公倍數、最大公因數後,從認識豐富數、完美數、質數和大量的練習培養孩子對公因數的數感及歸納出尋找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接著我們用三種方法來介紹分數:從整體來推論部分、從部分來求解整體、建立等值的原則;使用分數進行四則運算練習後,分數的化簡、擴分,或將分母分解成質因數也採用同樣的方法。
手工
對應意識上的覺醒,這學期的手工課安排十字繡的練習,從不斷的交叉中幫助他們朝向準確、向內的醒覺,平衡每一種性情的孩子。
音樂
學習小提琴,若能練習兩年以上的弦樂器,在五年級時,則可以考慮轉換為中提琴、大提琴。
有著前頭在節奏上的基礎,進入輪唱與笛子的輪奏時,相對容易許多,孩子們享受在自己和同學之間和諧的輪奏中。
濕水彩
結合北歐神話、人與動物、地方探究主課,練習以濕水彩的方式呈現。
形線畫
在北歐神話為主題中,凱爾特人的編織與設計是作為智力發展的一項活動。在編織與畫出凱爾特結需要敏銳的覺察與意識,運用色彩突出圖案交織的地方,使背景的色調與特定的結構圖形形成對比。此時「倒置」或「反向」的形狀對應著孩子不斷增長的自我意識和對「我自己」和「世界」的意識,練習和諧地結合強烈對比的元素、形狀,體驗中心和外圍的關係。
肢體律動
「身體語彙是最貼近生命本質的溝通方式。」
一個學季如同一場旅程,讓我們從身為人開始,接納不同個體的獨特性。身體的動能與律動是上天給予的禮物,開啟一扇門讓孩子探索肢體語彙的表達途徑,透過引導漸漸的拆開屬於自己的樣子,運用身體描繪出心中想表達卻很用言語形容的感受。
體育
10-11歲開始面對更多生活上的困難,需要更有勇氣自己去面對生活、人際、學習上的困難,透過遊戲與體訓,抒發孩子面對困難的狀況,並培養孩子勇敢、團隊合作與身體的敏捷度。
農耕課
體驗完整的種植過程,從整地開始,鬆土、犁田、翻土,每天的澆灌與照護是例行公事。體驗傳統農業中不以機器取代人力,靠著雙手收割與打穀。
課堂的結尾,一起將農具妥善清洗、歸位,並圍圈分享感謝與歌唱,感謝天地萬物,使我們得以溫飽。
泥塑
四年級的孩子在主課程上會接觸動物主課,動物是貼近孩子生活的事物,而且每種動物都有著不同的特性,這些特性也可以投射的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上。泥塑課重要的是讓孩子透過雙手,讓泥土在手中成形,成形的過程也是孩子內在圖像的呈現,而泥土的軟硬乾濕,也是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去掌握拿捏的。這些過程也會反映出每個孩子不同的樣貌,細膩的觀察,甚至可以看出每個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