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發表學者簡介
※依姓氏筆畫排次※


姓  名:余曆雄

最高學歷:南京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博士

現  職: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學術代表作

〈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學術史意義〉,《馬來西亞漢學刊》第六期,2022年。

《師門問學錄》(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攻讀博士研究生課程的一份教學實錄),南京:鳳凰出版社,2021年(增訂第三版)。

〈徐持慶〈翦茗墨痕〉針砭詩論析〉,《華人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

〈清初選本御評歐、蘇“朋黨論”題旨辨析〉,《馬來西亞漢學刊》第三期,2019年8月。

〈徐持慶〈翦茗墨痕〉旅遊詩用典論析〉,《文學論衡》總第33期,2018年12月。

〈陳季與溟社史料及其歷史定位》,《馬來西亞漢學刊〉第二期,2018年8月。

〈讀〈陸質傳〉——兩《唐書》春秋學評價之考辨〉,《漢學與傳統文化: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7年12月。

〈兩〈唐書·韓愈傳〉排佛事例的史學意義考辨〉,《馬來西亞漢學刊》創刊號,2017年8月。

〈蘇軾〈續歐陽子朋黨論〉作年論析〉,《東亞漢學研究》第七號,2017年4月。

《唐宋文史論集》,吉隆坡:文博社,2010年。



姓  名:張惠思

最高學歷: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

✿學術代表作

〈文學場建構:白垚的離散經歷與跨界書寫〉,發表於「跨界與跨際」:莊華興副教授榮休紀念暨文學文化工作坊,2023年。

〈地域性百科、科普與旅行意識:馬來亞遊記與雜錄寫作(1920-1940)〉,收錄於《亞際南方:馬華文學與文化論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22年。

〈溫任平、天狼星詩社與現代詩選集〉,收錄於《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22年。

〈科普意識與地方知識:一九二〇、三〇年代南來文人遊記的特色〉,收錄於《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22年。

〈往事追憶的抒情姿態——從脂評的感性基調看小說評點中的抒情性作用〉,收錄於《紅樓夢》文獻·文本·文化對話,吉隆坡:馬來亞大學《紅樓夢》研究中心,2022年。

〈南洋女學的印跡:近現代畫報與雜誌中南洋知識女性圖像的意涵〉,《中正漢學研究》第37期,頁137-154,2021年。

〈“摩羅”式抒情:黃錦樹散文中的惡聲與詩力〉,發表於世界文明視視野下的魯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1年。

〈重訪五一三時的斑苔谷:中英文系師生回憶錄中的校園氛圍與學術體制驟變〉,《中山人文學報》第49期,頁61-85,2020年。

張惠思、許德發:〈蔡元培的南洋跨境經歷與華僑文化教育語境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第66卷第2期,頁1-36,2020年。



姓  名:許德發

最高學歷: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

現  職:馬來西亞蘇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學中文學程高級講師

✿學術代表作

《在承認與平等之間: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臺北:時報,2022年。

〈國粹教育外流寓者——論章太炎在馬來亞的演説〉(河南《漢語言文學研究》第4期,頁33-47,2015年。)

〈文學如何「現實」?——馬華文學現實主義中的政治介面(1919-1930)〉,《中國現代文學》第28期,頁71-90,2015年。

〈蔡元培的南洋跨境經歷與華僑文化教育語境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第66輯第2期,頁1-36,2020年。

〈雷鐵崖在檳榔嶼:國粹論述與去國的華僑〉,羅宗宇、傅湘龍編:《多維視角下的海外漢學風景》,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頁111-126,2017年。



本網站圖源:〔清〕焦秉貞繪《耕織圖》 /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