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說中真言信仰淺析

千賀由佳 / 日本龍谷大學法學部專任講師

摘要

明代神魔小說中屢屢出現神異人物「念真言」的情節,譬如《西遊記》中,主人公孫悟空念淨法界真言召喚護法神,這樣的情節描述稍似小說中道士使用符咒召喚神將的描述,此種小說中,真言作為神通力的發揮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其後也有諸部明末小說提及各種特定真言,尤其是白話小說集《西湖二集》卷八甚為詳細地描述准提真言的持誦方式以及其效驗,這樣的敘事應當某種程度反映出當時社會宗教信仰文化的一種面向。綜此,筆者欲溯源此種記述,兼考杭州寺志等調查准提信仰於明末士大夫之間流布的狀況,籍以探討真言於小說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小說對於真言信仰的立場等問題,以此窺探近世小說關於宗教實踐之一隅。

 

關鍵詞:白話文學、神魔小說、真言信仰、西湖二集、文人網絡



淫雨、海事與臺灣想像:陳文述詩文新論及其文學史意義

王學玲 /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摘要

乾隆晚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開端,進入嘉道年間,各地戰亂綿延,災害頻仍,船隻不能通行,漕運亦無法暢通,部分士人是以力主海運,而與海事、海運息息相關的是改行海上的可行性與風險度。此時的東海沿海極不平靜,海盜猖獗,騷擾沿海居民,控制海上航路。清廷全力剿捕,進行激烈戰役,甚至危及台灣。台灣因此進入士人視域,反覆想像/傳播彼時驚心動魄的海戰與英勇事蹟,既提升了士人對於台灣的認識,且反映嘉道時期台灣的重要位置與形象。

本文即以陳文述詩文為察考對象,從嘉道時期淫雨成災、漕運變革、海戰四起等諸多波瀾對士人所產生的不同感覺結構談起,闡發陳文述詩文中除了包括歷來為人熟知之廣收女弟子,歌詠才女與閨秀酬贈唱和的綺艷書寫外,另有極具社會關懷與時代意義之敘述內容、技藝特色,在清代一樣受到看重,值得詳加細究。相同地,由陳文述詩文中所展現經世濟民的現實意涵及自我期許,亦可進一步析論其周遭江南士人的詩文,抉發其中有別以往研究側重性別視域之書寫樣貌。

 

關鍵詞:陳文述、嘉道年間、感覺結構、淫雨成災、漕運變革、想像臺灣

 


喬大壯詞學探析:兼談宋詞在民國詞學的文化轉型
卓清芬 /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摘要

民國詞家喬大壯(1892-1948),曾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師範學院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其詞作精妙,書法秀逸,印章奇勁,一時有「三絕」之譽。喬大壯自幼博習經史詩文,尤工倚聲,唐圭璋譽為「詞壇飛將」。在喬大壯手批周邦彥《片玉集》的批語當中,對於晚清民國熱門的議題「境界」、「內轉」有獨到的看法,從眉批提點《片玉集》的創作方法和鑑賞重點,為後人開示門徑。從喬大壯的詞學觀可以觀察晚清到民國詞學的傳承與新變,對於典範的轉移、宋代詞人地位的升降等重要論題,也能有更清楚的認識。

 

關鍵詞:喬大壯、民國詞學、境界說



潘輝註《歷朝憲章類誌》版本流傳之研究兼論越南抄本之特徵

潘青皇 / 河內國家大學下屬陳仁宗學院研究員

摘要

《歷朝憲章類誌》由潘輝注撰寫,阮朝明命二年(1821)完成,以寫本傳世。根據《越南漢喃遺產書目提要》(1993 、《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2002 記載,現存的類誌抄本有二十種,其中越南漢喃研究院圖書館收藏16種、法國國家圖書館東方寫本部1種、法國亞洲學會圖書館2種、法國吉梅博物館1種。另,根據《東洋文庫藏越南本書目》記載,東洋文庫藏《歷朝憲章類誌》5.。《松本文庫目錄》記載,慶應義塾圖書館藏《歷朝憲章類誌》1種。國家圖書館所藏《歷朝憲章類誌》1種。筆者目前所瞭解的《歷朝憲章類誌》共27種版本。《歷朝憲章類誌》是目前所存最全的一套憲章類書。直到現在,凡研究越南歷史者,無不徵引《歷朝憲章類誌》的內容,而對《歷朝憲章類誌》的版本考訂還沒有。《歷朝憲章類誌》的版本研究不僅對《歷朝憲章類誌》本身進行整理,同時找出越南寫本的特徵。

 

關鍵詞:潘輝註、抄本、越南、版本、歷朝憲章類誌



論陳淳對朱熹哲學系統的理解

陳佳銘 /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摘要

朱熹的弟子陳淳,以《北溪字義》聞名於世,此書被當成朱子學的哲學辭典,其中的「理與氣合方成個心」一語,對朱子哲學型態之判定可造成決定性的改變。陳淳對心的定義,也影響了韓國儒者李退溪等人,而當代學者如唐君毅先生、陳來先生與楊祖漢先生對朱子的心之理解,也與他相符合。如此對心的體認,就與牟宗三先生對朱子學的判定,或加上李明輝先生對朱子的心為「氣心」之堅持,形成了「心內具理」與「心當具理」兩種詮釋系統。因此,本文的目的在於回到陳淳本人的文獻,以及他與朱子之間的對話,來探討他的思想是否合於朱子的本義。此即,也許在朱子與陳淳之間,就存在著「心當具理」與「心內具理」兩種對心的理解。最後,本文以為陳淳是在無意之間,形成了另一種介於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間的哲學型態。

 

關鍵詞:朱熹、陳淳、北溪字義、牟宗三、唐君毅



近代日本古典籍複製領域中的出版商與印刷技術:以七條愷家族為中心

瞿艷丹 /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摘要

本文以東京七條愷家族的印刷出版事業為中心,重點考察從明治年間到二戰結束後數 十年內,古籍複製領域的印刷技術問題,探討不同時期、不同類型出版物主要採用的複製 技術,關注不同世代的學者、印刷技師對複製技術和複製對象選擇方面的差異。

1923年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日本各界認識到保存古籍文物的緊迫性。同時,中日兩國 大學的文史專業、圖書館學等學科已發展相對成熟,對如何複製古籍、保存文獻有了更高 要求。不僅在視覺上追求圖版的高清細膩、盡量保全如批註、用紙、裝幀等文本之外的一 切信息,學者們也競相為自己選定的重要典籍撰寫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解題。珂羅版影印 原書、附加解題冊的複製模式被逐漸確立,並為中日兩國學界與收藏界廣泛接受,印刷技 師的複製書目也直接反映出其周邊學者的研究動態。

 

關鍵詞:照相金屬版、珂羅版、書法、古籍、複製

 

 

從《御製越史總詠集》看嗣德皇帝的歷史觀點

阮福安 / 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社大學文學系講師

摘要

越南歷史中的阮朝(1802-1945),被片面消極的認同,尤其是現代學者踴躍控訴阮朝使越南陷入法國人之手,亡國之罪被灌在嗣德皇帝的身上。嗣德皇帝因爲特殊狀況,又是皇帝,又是詩人,在政治崗位上,他被時代的確切拘束,幸虧秉性擁有藝術的性靈,他因此相藉由藝術、文學、詩歌等等方面來抒發內心的壓縮。所以,我們著手研究嗣德皇帝的作品的同時,發現嗣德皇帝不只是一位普通的詩人,而且實在能稱謂一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有強大創作力的作家。嗣德皇帝本身學識又淵博,雖然日常生活對國家政治非常用功而疲勞,不過在創作上我們不難發現他一點都沒有疲勞,或者說嗣德皇帝作家以創作爲政治疲勞的補缺、消遣的工具。越南當時政治混亂,嗣德皇帝對國家安危非常擔心,因此對歷史很重視,他想通過自己作品《御製越史總詠集》表示自己對歷史、臣民的思想。通過本論文,筆者想要探討本著作的這一點。

 

關鍵詞:嗣德皇帝、才子音樂、改良劇、漢文傳奇、中代文學、知新雜誌



理由、動力與行動:關於康德論「純粹理性如何能是實踐的?」的初步理解

賴柯助 /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釐清與回應有關康德論「純粹實踐理性如何能是實踐的」的學術爭辯,而其中的關節在於如何把握康德道德哲學對於實踐理性及與其相關概念的構想──例如自由意志、道德的「判斷原則」與「踐履原則」等。在方法上,筆者採取「理由論」的進路──即用以說明道德實踐中「理由」與「動力」的來源與關係的理論──來理解康德學中的「客觀的實踐根據」與「主觀實踐動機」,以闡釋「純粹實踐理性如何能是實踐的」此實踐命題的意義。最後,本文會透過論證指出:固然康德主張「道德法則必須是動力」,但依據他對於「動機如何產生的說明」,雖然他對道德的洞見(意志是自律道德的最高原則)可以支持他的道德理論屬於自律的型態,但若涉及自律行動的具體實踐時,相較於儒家心學的型態,則不免為「實踐的他律」型態。

 

關鍵詞:羅哲海、後習俗、道德人格、道德抉擇、自主性


本網站圖源:〔清〕焦秉貞繪《耕織圖》 /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