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木康(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題目 / 大和心與情真說: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和晚明文藝思潮

主持 / 陳廣宏(中國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摘要

日本江戶時代有代表性的日本國學者本居宣長(Motoori Norinaga 1730-1801)主張:原來的日本人有純粹無垢的「大和心(Yamoto gokoro)」,但受容中國學問之後,被「漢意(Kara gokoro)」污染。因此,本居宣長為了搜求「大和心」而提倡日本的「國學」。在此,「漢意 」要被徹底地排除。可以說日本的國學是針對漢學而成立的。不過,宣長本人年輕的時候, 在京都跟著漢學家堀景山飽學漢學。宣長的思想裏,可認為和中國晚明文藝思潮的共同性。 其一:宣長的純粹無垢的「大和心」跟中國的如李卓吾的「童心」、袁宏道的「真人」、馮夢龍的「情真」等思想有相同處。其二:宣長為了探求古代日本人所擁有的「大和心」,開始著重古代日本的語言研究。他以為要真正了解古代的「大和心」,必須理解古代日本的語 言。他最後完成了《古事記》的詳細註解《古事記傳》。在中國明末,李卓吾童心的思想使 得《西廂記》《水滸傳》等白話文學的戲曲小說受到重視。袁宏道稱讚「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的民間歌謠,因為那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馮夢龍搜集蘇州的民歌《山歌》,是因為要「存真」。本居宣長的「大和心」和晚明的情真 思想,還不知道是否可說影響,但至少我們可以認為他們是有共同性和同步性。

大木康教授以博學厚積、橫跨中日的深湛素養,提出一個很有意義的中日比較文學議題,藉由井然有序的梳理中日相關思潮脈絡,並舉出近世中/日文藝作品或書籍出版以印證這股思潮,指出明末與江戶時期的思潮及藝文實踐的脈動與趨勢,企圖扣合本會議宗旨:「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必為所有與會學者帶來新穎的銳見,值得期待。


邀請緣由

大木康(OKI Yasushi)教授,出生於日本橫濱。日本東京大學文學碩士、博士,曾任日本廣島大學文學部副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長,現任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大木教授是日本漢學界著名的明清文學專家,對明清文人生活與文學活動如:馮夢龍山歌、明清江南出版文化以及明清青樓文學的研究鞭辟入裡,闡釋精深。又在中國俗文學史、版本目錄學及日本漢學等方面,擁有極深造詣。其學風奠定在精實的文獻基礎上,對於明清文學能開展不同層次關係的閱讀,可謂當今近世明清與東亞研究之旗手,領域內少有人能出其右,對東亞漢學界影響甚鉅,曾獲得日本第19回「東方學會賞」之殊榮。著有《中國遊里空間——明清秦淮妓女的世界》、《馮夢龍《山歌》研究》、《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明清文人的小品世界》、《冒襄和影梅庵憶語》等書,與其他相關論文數十篇。

大木教授曾遍訪哈佛大學、復旦大學、香港嶺南大學,漢語流利,與臺灣學界淵源深厚,除在東京大學培育不少優秀白台灣留學生,最知名者如中研院文哲所廖肇亨研究員便為其高材生。大木教授還曾多次來臺訪問研究,受邀至中央大學及臺灣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並開設「明清文人專題研究」、「晚明文學與出版」、「明清文學與日本文學」、「日本漢學研究」等課程,不僅演講客座之外,更是臺灣國際學術會議的座上賓。

大木康教授與本系頗有因緣,除曾多次蒞系演講外,並擔任本系學報《中正漢學研究》之海外編審諮詢顧問,協助本刊躋入台灣中文核心期刊,並兩度賜稿《中正漢學研究》,以實際行動支持本刊。今年又慨允擔任「東亞漢籍與儒學研究中心」之國外諮詢委員,繼續不吝提供寶貴建言。

        大木康教授於2012年首屆會議曾蒞臨發表論文,12年後,已在明清研究已臻爐火純青之大木康教授,以其對日本漢學傳統極熟稔的素養,誠為東亞漢文化範疇開場演講之不二人選。當會議總召誠摯邀請擔任演講佳賓時,與本系有著長期因緣的大木教授慷慨俯允,令本會士氣大振。大木教授將以中日比較文藝思潮的範疇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演講,令人充滿期待。 



本網站圖源:〔清〕焦秉貞繪《耕織圖》 /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