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討論學者簡介
※依姓氏筆畫排次※


姓  名:千賀由佳

最高學歷: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文學博士

現  職:日本龍谷大學法學部專任講師

✿學術代表作

〈明末通俗小説における僧侶と神異〉,博士論文,2021年。

〈明末小説中の僧侶英雄:『禅真逸史』林澹然の人物形象について〉,《中国俗文学研究》25,2019年。

〈羅懋登『三宝太監西洋記』中の仏典引用について〉,《東方學》137,2019年。

〈小説中の白蓮教形象初探:『七曜平妖伝』を通して〉,《東京大學中國語中國文學研究室紀要》19,2016年。

〈蘇州主人『歸蓮夢』における「白蓮教」〉,《日本中國學會報》66,2014年。


姓  名:王學玲

最高學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現  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學術代表作

〈歷史敘述與自我詮辯 —「貳臣」張縉彥鼎革出處的辨析與意涵〉,《東亞觀念史》第6期,2017年。

〈苦行歷險與嚴辨華夷—清初屈大均之秦晉「宗周」游〉,《清華中文學報》第12期,2014年。

〈秋菊與秋決:清初仕清文人周亮工閩獄詩探析〉,《國文學報》,第56期,2014年。

〈清順治京師詩壇之盛世話語—以北籍仕清文人為考察〉,《中正漢學研究》總第21期,2013年。

〈香奩情種與絕句一家—陳文述及其作品在日本明治時期的接受與演繹〉,《東華漢學》,第15期,2012年。

《明清之際辭賦書寫中的身分認同》,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姓  名:申正秀

最高學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Ph.D. – Seattle, WA

現  職: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Dissertation: “From Bewitching Beauty to Effete King: Transgendering of King Peony in Medieval Chinese and Korean Literature” (Advisor: David R.Knechtges)

Dec 2022  “존 뮤어의 靈性과 理性: 1869年 山行日記, ‘나의 첫여름’을 中心으로” [Co-existence of Religious Reverence and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 Study of John Muir’s Mountaineering Diary, 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 Munhak kwa hwankyŏng 文學과 環境 21.4: 77-106.

Oct 2022   “Kim Chŏnghŭi and His Epigraphic Studies: Two Silla Steles and Their Rubbings,” Journal of Korean Studies 27.2 (October 2022): 199-223. https://doi.org/10.1215/07311613-9859798

Feb 2021  “三生石 故事의 文學的 受容 樣相 硏究: 19世紀 韓中 文人 交流를 中心으로” [The Samsaeng Stone and its Allusion to Friendship: A Nineteenth-Century Sino-Korean Perspective] Hanmunak nonjip 漢文學論集 58: 209-234.

April 2020   “19世紀 文人 黃山 金逌根(1785-1840)의 硏山圖와 題畵詩 硏究” [A Study of Kim Yugeun’s Paintings and Poems of Inkstones], Jangsogak 藏書閣 43: 136-71.

Sept 2019    “趙冕鎬의 禮石 硏究: 사람과 돌의 交感에 대한 一考察” [A Study of Cho Myŏnho (1803-1887) and his “Tributes to Stones” with a Focus on Friendship between Man and Stones], Hanguk Hanmunhak 韓國漢文學, 75: 223-54. 

2024 forthcoming    “The Stone Inscription of King Xiao of Lu” and Kim Chŏnghŭi’s Refashioning.” In Carved, Cast, and Ground: Antiquarianism and Craft in East Asia, 1700s-1900s, eds., Michael J. Hatch, Michele Matteini, and Weitian Yan. Brill. 

December 2017 “The Tale of Lady Park” and “A Tale of Two Sisters.” In Pre-modern Korean Literary Prose: an Anthology ed. Michael J. Pettid and Gregory Ev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66-123. Co-translation with Peter Lee. 

June 2017        Chungguk munhak sok sangin segye (中國 文學속 商人 世界), Seoul: Somyong Publisher. Pak Kyŏngnam ed., Co-translation with four scholars. 

Korean translation of Shao Yiping 邵毅平, Zhongguo wenxue zhong de shangren shijie (中國文學中的商人世界),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16.

2004    Nanse rŭl kkop’iun siindŭl 亂世를 꽃피운 詩人들. Seoul: Ihoe Publisher, 2004. 

Korean translation of The Six Dynasties Poetry by Kang-i Sun Chan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姓  名:朱龍興

最高學歷: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學博士

現  職: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副研究員

✿學術代表作

〈獅被秀—明代宮廷十五世紀的獅子展示〉,《故宮文物月刊》第456期,頁32-47,2022年。

〈崑崙與黑坊:東亞圖文中的黑人形象〉,《故宮學術季刊》,第38(3)期,頁97-151,2021年。

〈飄洋過海來看你─觀覽「交融之美」特展〉,《故宮文物月刊》第435,頁4-25,2019年。

〈豬頭共享─從長崎蘭館宴會圖看歐亞文化的奇遇與交流〉,《故宮文物月刊》第431期,頁66-78,2019年。

《商品與生活─鈴木春信〈淺草晴嵐〉的浮華世界》,2018年。


姓  名:巫佩蓉

最高學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藝術史博士

現  職: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學術代表作

〈1870年代西方旅人筆下的京都古寺〉,《成大歷史學報》64 (2023/6): 頁59-102,2023年。

〈明治初期的正倉院文物展示與西方人之報導:古代珍藏轉為現代觀者視野下文物之早期例證〉,《故宮學術季刊》40卷2期,頁163-206,2022年。

〈1880年代英文旅行手冊中的京都古寺:佛教美術史書出現之前的古寺遊賞〉,《藝術學研究》27期,頁1-42,2020

〈十九世紀後期西方旅人對日本早期佛教美術之認知:以1880年代英文版旅行手冊為中心的考察〉,《新史學》31卷1期,頁103-147,2020年。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文著作中的東亞畫史建構:以對宋代與室町宗教人物畫評價為例〉,《藝術學研究》21期,頁77-124,2017年。

〈吾心似秋月—中日禪林觀畫脈絡之省思〉,《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4期,頁105-162,2013年。

〈十八世紀日本之「市民美術」?:由圓山應舉之評價探討江戶美術史觀〉,《藝術學研究》13期,1-78,2013年。


姓  名:李宜學

最高學歷: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現  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南開大學所藏姚培謙《李義山七律會意》之文獻問題考論〉, 《人文中國學報》第27期,頁147-185, 2018年。

〈從〈錦瑟〉、〈藥轉〉論姚培謙《才調集》對李商隱詩的接受〉,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四輯, 2018年。

〈論韋縠《才調集》及其於明清時期的版本流傳〉, 《回眸.凝視──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學書書局,頁189-246,2018年。

〈論李商隱流寓桂林時期詩作的空間書寫〉,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CSSCI),第48輯,頁431-566,2018年。

〈從〈無題〉論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對朱鶴齡《李義山詩集注》的接受〉,《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2期,頁125-182,2017年。


姓  名:汪詩珮

最高學歷: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  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學術代表作

“Plays Within Songs: Sanqu Songs from Literary Refinement (ya) to Popular Appeal (su)”, JCLC 8:2 (Nov. 2021), 307-340.

〈從晉京、立足到榮景:1918上半年的榮慶社〉,《戲曲研究》(北京),第113輯,頁103-126,2020年。

〈以元劇為方法:再論《牡丹亭》之經典性〉,《臺大中文學報》,第61期,頁191-238,2018年。

〈潛跡與明蹤:清中葉《雷峰塔》傳奇演變新論〉,《民俗曲藝》,第199期,頁263-327,2018年。

〈清中葉一部顛覆性的白蛇戲曲「續集」:日本天理圖書館藏《後雷峰塔傳奇》初探〉,《國文學報》,第62期,頁59-100,2017年。

〈擇選眼光與翻譯策略:德庇時「中國戲劇推薦書單」初探〉,《臺大中文學報》,第53期,頁43-94,2016年。

Tian Yuan Tan, Paul Edmondson and Shih-Pe Wang ed., 1616: Shakespeare and Tang Xianzu's China. London: Bloomsbury, 2016.


姓  名:阮蘇蘭

最高學歷: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屬下的社會科學學院博士

現  職: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漢喃研究院研究員

✿學術代表作

2022. In English, a book chapter “‘Body Borrowed, Soul Returned’: An Adaptation of a Chinese Buddhist Miraculous Tale into a Vietnamese Classic Theatrical Script,” in Li Guo, Patricia Sieber, Peter Kornicki eds, Ecologies of Translation in East and South East Asia, 1600-1900,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pp. 145-174.

2021. In Vietnamese, co-author with Rostislav Berezkin, Phật Bà bể Nam: Truyện Quán Âm Diệu Thiện tại Việt Nam [Avalokiteśvara of the Vietnamese Sea: Miaoshan-Guanyin Legend in Vietnam], Hano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21. In English, co-author with Rostislav Berezkin. “The Hanoi Reprint of the Precious Scroll of Incense Mountain (1772) and the Printing of Buddhist Works in Northern Vietnam at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East Asia Publishing and Society (Brill), pp. 1-33.

2021. In Chinese. “民間傳說與木刻版畫:觀音女性化形象在越南 [Folk Legend and Woodblock Prints: Feminized Guanyin Imgage in Vietnam]”, 中正漢學研究專題:《性別,知識,圖像,東南亞漢學新路向》, no.7, June, pp. 45-72.

2020. In Chinese. “十八世紀性泉法師與漢文藏律在越南的傳入,與傳承脈絡 [The transmission and influence pathway of Chinese Buddhism Vinaya Pitaka]”. 台灣東亞文明研究期刊 [Taiwa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vol.1, June, pp. 107-150.

2019. In English. “Entertainment as Ritual: The Transformation of Hat boi Opera in Southern Vietnam after the Reform”. 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Article DOI: AEDS-01-2018-0012; Article ID: AEDS633229.

2014. In Vietnamese. Khảo cứu tuồng ‘Quần phương tập khánh’ [A Monograph on Original Royal Chapters Tuong Scripts of the Nguyen Dynasty/ Research on Theater Nom Scripts of the Nguyen Dynasty]. Hanoi: The Gioi Publishing House.


姓  名:卓清芬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  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術代表作

〈自我呈現與他人型塑──湯貽汾〈吟釵圖〉詩卷題 詠析論〉,《人文中國學報》第26期,頁97-144,2018年。

〈清代女性自題畫像中的扮裝書寫〉,《中國韻文學刊》第2期,頁82-88,2018年。

〈葉嘉瑩先生論詞「弱德之美」探析〉,《南開詩學》第1輯,2018年。

〈試析顧太清仿擬宋詞和編選《宋詞選》的意義與價值〉,《詞學》第38輯,頁120-167,2017年。

〈晏幾道《小山詞》清壯頓挫之意涵探析〉,《成大中文學報》第22期,2008年。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文史叢刊之一二○),2003年。

《納蘭性德文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人文社會科學叢書),1999年。


姓  名:林侑毅

最高學歷:韓國高麗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兼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學術代表作

韓民著、林侑毅譯:《越線的韓國人,劃線的日本人:用心理學觀點剖析韓日兩國》,大田出版社,2023年。(本譯作獲2023年韓國文學翻譯院補助翻譯圖書(中文))

〈19세기말 寧越嚴氏 使行記錄에 나타난 前近代 동아시아 外交의 한 단면〉,《東亞漢學研究》第16號,頁128 – 167,2022年。。

〈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陳延恩《罷讀樓彙刻贈言‧朝鮮詩翰》研究〉,《域外漢籍研究集刊》(CSSCI)第21輯,頁457-481,2021年。

〈秦皇安在,姜女未亡——朝鮮燕行錄中孟姜女談論的時代演變及文體考察〉,《全球史評論》(CSSCI) 第16輯,頁129-160,2019年。

〈朝鮮正祖朱子選本編纂與中國文獻關係芻論〉,《儒教文化研究國際版》(KCI)31輯,頁193-209,2019年。(本論文獲2023年台北文德書院文德儒學青年學者傑出著作獎)

《朝鮮後期 豊山洪氏 家門燕行錄 硏究》,韓國高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本學位論文獲2019年韓國高麗大學國語國文學系優秀博士論文獎--第8回月巖學術賞)

〈연행록을 통해 본 淸代 地方秀才 齊佩蓮의 생애와 朝鮮使臣과의 교유〉,《語文研究》(KCI)第46卷第1號,頁269-3052018年。(本論文獲2019年韓國語文教育研究會第17回 語文論文賞)


姓  名:金敏鎬

最高學歷:韓國高麗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韓國翰林大學教授

✿學術代表作

《忠節的象征,伯夷叔齊 -敘事和形象演變的系譜學 충절의 아이콘 백이와 숙제 -서사와 이미지 변용의 계보학》,Seoul:成均館大學校出版社,2020。

《朝鮮士大夫的中國見聞錄 조선사대부의 중국견문록》,Seoul:Munhakdongne,2018。

《東京夢華錄 동경몽화록》,Seoul:Somyong,2010。(韓文翻譯)

‘One from the East, One from the West: The Uneasy Encounters between Hong Tae-yong and Augustin Hallerstein in Mid-Eighteenth Century Beijing’(Acta Koreana Vol.20 No.2/ 2017.2.)

《韓國古小說裏的中國 –以趙緯韓的崔陟傳爲中心》(《明清小說研究》 2012年 第3期 總第105期)

《朝鮮時代燕行錄所見中國古典小說初探》,《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2期,2010年。

《從“有說有唱”形式來看敦煌“變文”之來源研究》(《唐代文學研究》第10輯/,2004年。

《西遊記在韓國》(《明清小說研究》第71,/2004年。


姓  名:侯雅文

最高學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現  職: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學術代表作

〈「隱逸印象」與中國古代地方文士社群領袖的形成─以江浙地方文士社群領袖朱彝尊為例〉,《政大中文學報》第35期,2021年。

〈論劉辰翁的詩歌評點對「尚奇」詩觀的創變及其在南宋詩學史的定位〉,《輔仁中文學報》第53期,2021年。

《陽羨詞派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9年。

〈《古今詞統》的統觀與蘇辛詞選評析論〉,《東華漢學》第22期,2015年。

〈「詞史重構」與「國變、家變之悲」─朱祖謀如何定位屈大均詞〉,《淡江中文學報》第32期,2015年。

〈論朱祖謀「節日詞」中的盛世追想與尊君意識〉,《中正漢學研究》總第20期,2012年。

《李夢陽的詩學與和同文化思想》,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中國文學流派學初論:以常州詞派為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姓  名:胡明光

最高學歷:廣州中山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人文社會大學東方語文系講師兼創業與就職輔導中心副主任

✿學術代表作

胡明光、游桂仙:〈胡志明市華人民族語言全景〉,《語言與生活雜志》第11期,2021年。

〈漢越語研究”資料補勘〉,《胡志明市師範大學科研雜志》第10期,2019年。

〈四聲八調與漢越音反切拼讀的關係〉,《源泉雜誌》,頁37,2013年。

胡明光、麥耘:〈從史實看漢越音〉,《語言研究》第3期(2010)。

胡明光、吳門吉:〈越南學生漢語聲調偏誤溯因〉,《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2004) 


姓  名:范宜如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現  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學術代表作

〈紀實的技藝:論《徐霞客遊記》的生命書寫〉,《清華中文學報》第28期(2022),頁197~245。

〈《徐霞客遊記》的西南書寫——以異族敘述為探論核心〉,《中正漢學研究》總第37期(2021),頁253~282。

〈張鳴鳳《桂勝》的纂輯歷程與文化意涵探析〉,《中國學術年刊》第43期(2021),頁85~114。

〈被隱蔽的文學想像?——以明代粵西筆記《赤雅》的知識傳述與書寫型態為討論核心〉,《政大中文學報》第28期(2017),頁69~102。

〈荔枝書寫與武夷地景:以謝肇淛、徐熥、徐火勃為考察對象〉,《國文學報》第59期(2016),頁1~27。

〈謝肇淛《滇略》的書寫視域及文化意蘊〉,《國文學報》第55期(2014),頁165~200。

〈謝肇淛《五雜組》中的物質書寫與地域視野〉,《中正漢學研究》總第22期(2013),頁155~185。

《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年。


姓  名:徐小潔

最高學歷:日本神戶大學博士

現  職:日本東洋文庫専任研究員

✿學術代表作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16th- and 17th-Century European Printing Paper”, Paper Stories–Paper and Book History in Early Modern Europe, De Gruyter, pp.73-90,2023.

ENAMI Kazuyuki, OKADA Yoshihiro, Sato Satoru and XU Xiaojie, “Study of Paper used for Ukiyo-e Pictures Published during the 17th to 19th Centuries in Japan, Artists' Paper: A Case in Paper History Paperback, Berger, Ferdinand Verlag, pp.635-660, 2023.

〈『永楽大典』紙質の初歩的分析――非破壊調査の試み〉、『東洋文庫書報』53号、公益財団法人東洋文庫、1-16頁、2022年3月。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録』の紙質――大紅綾本と紫綾本〉、『書物学19 紙のレンズから見た古典籍』、勉誠出版、44-49頁、2022年2月。

江南和幸、徐小潔:〈江戸時代の絵入り本を中心とした上方刊本と江戸刊本とに使われた用紙の紙質分析〉、『和紙文化研究』25号、和紙文化研究会、pp.2-20、2017年12月。

〈孫文逝去直後の日本輿論〉、『孫文研究』(57)、孫文研究会、pp.31-42、2015年12月。

〈1923-24年孫文對日觀:「日本政府」與「日本人民」二分論〉、《孫學研究》第17期、台湾国父紀念館、pp.133-153、2014年11月。


姓  名:徐雁平

最高學歷:南京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學術代表作

《清代的書籍流轉與社會文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

《清代文派與文體論叢》,江蘇:鳳凰出版社,2021年。

《清代家集敘錄》,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

《清代世家與文學傳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

《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姓  名:張日郡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學術代表作

〈進化論與昆蟲記:論周作人的博物思維與書寫〉,《中國現代文學》第43期(2023),頁193-214。

〈論三國故事的現代轉譯與人物形象——以鄭問作品為討論核心〉,《輔大中文學報》第54期(2022),頁111-148。

〈論晚清小說裡的鐘錶暨其時間再現〉,《漢學研究》第40卷第1期 (2022),頁227-265。

《晚清以降《三國志演義》故事新編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康韻梅、王文進教授聯合指導,2016年。



姓  名:張宇衛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  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齊陳曼簠銘文再探〉,《故宮學術季刊》38卷4期(2021),頁1-29。

〈談甲骨卜辭「我作基方山二咸」的文例解讀〉,《國文學報》第69期(2021),頁1-28。

《綴興集──甲骨綴合與校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20年。

〈釋「翦」新詮――兼說卜辭「鬳小臣」〉,《中正漢學研究》第36期(2020,頁107-136。

〈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札記〉,《政大中文學報》第33期 (2020),頁249-288

〈說「寤」及其相關問題〉,《臺大文史哲學報》第93期 (2020),頁1-28


姓  名:張書豪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博士

現  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學術代表作

〈論證補訂與時地線索:試探《墨子‧非攻》三篇與〈兼愛上、下〉的思想系譜〉,《清華中文學報》第26期(2023),頁95-138。

〈試探兩漢禘祫說的沿革:以「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為中心的考察〉,《臺大中文學報》第81期(2023),頁71-114。

〈試探漢晉「三年一禘」說的流衍脈絡——兼辨《白虎通疏證》輯補闕文〉,《淡江中文學報》第46期(2022,頁1-33頁。

〈試探《墨子.非命》三篇的論證系譜:以「三表法」為核心的考察〉,《淡江中文學報》第47期(2022),頁37-71

〈自修辭視野檢視《墨子‧天志》三篇思維論證〉,《國文學報》第69期(2021),57-82頁。

〈修辭視野下的《墨子‧兼愛》三篇〉,《政大中文學報》第34(2021),頁19-34

《西漢郊廟禮制與儒學》,臺北:學生書局,2019年。

《西漢郊廟禮制與儒學》,臺北:學生書局,2017年。



姓  名:張惠思

最高學歷: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

✿學術代表作

〈文學場建構:白垚的離散經歷與跨界書寫〉,發表於「跨界與跨際」:莊華興副教授榮休紀念暨文學文化工作坊,2023年。

〈地域性百科、科普與旅行意識:馬來亞遊記與雜錄寫作(1920-1940)〉,收錄於《亞際南方:馬華文學與文化論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22年。

〈溫任平、天狼星詩社與現代詩選集〉,收錄於《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22年。

〈科普意識與地方知識:一九二〇、三〇年代南來文人遊記的特色〉,收錄於《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22年。

〈往事追憶的抒情姿態——從脂評的感性基調看小說評點中的抒情性作用〉,收錄於《紅樓夢》文獻·文本·文化對話,吉隆坡:馬來亞大學《紅樓夢》研究中心,2022年。

〈南洋女學的印跡:近現代畫報與雜誌中南洋知識女性圖像的意涵〉,《中正漢學研究》第37期,頁137-154,2021年。

〈“摩羅”式抒情:黃錦樹散文中的惡聲與詩力〉,發表於世界文明視視野下的魯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1年。

〈重訪五一三時的斑苔谷:中英文系師生回憶錄中的校園氛圍與學術體制驟變〉,《中山人文學報》第49期,頁61-85,2020年。

張惠思、許德發:〈蔡元培的南洋跨境經歷與華僑文化教育語境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第66卷第2期,頁1-36,2020年。


姓  名:梁奮程

最高學歷: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現  職: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學術代表作

從 Iris Marion Young 的政治責任思考《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新實踐集刊》第44期(2021),頁135-141

〈朱子倫理學是理由內在論嗎?〉,《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44期(2020),頁119-176

從人與物之區分到道德能動者與容受者之區分〉,《鵝湖月刊》第542期(2020),頁53-57

朱子倫理學是理由內在論嗎?〉,《鵝湖月刊》第540期(2020),頁119-176

羅哲海(Heiner Roetz)著,梁奮程譯。近代東西思想交流中的詮釋探問》,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19年。

鍾思恪(Jean-Claude Gens)著,梁奮程譯。《近代東西思想交流中的詮釋探問》,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19年。


姓  名:許建業

最高學歷: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哲學博士

現  職: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術代表作

〈「可解」與「不可解」:江戶時代《唐詩選》注解本的注解特色〉,《中正漢學研究》2023年6月第41期。

〈文人與義士之間:明代金華地區鄉賢編寫中的駱賓王〉,《人文中國學報》2023年6月第36期。

〈題李攀龍《唐詩選》在晚明與江戶時期的文本流衍〉,《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總第261期)。

〈「文學」與「『文』學」──晚明胡應麟對金華詩文學術傳統的重省〉,《漢學研究》2021年第2期。

〈援史學入詩學:胡應麟《詩藪》的詩學歷史化〉,《文學遺產》2020年4期。

〈舊題李攀龍《唐詩選》的早期版本與接受現象〉,《文學遺產》2018年5期。


姓  名:許暉林

最高學歷: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 When the Yellow River Floods: Water, Technology and Nation-Building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24.01

. “How a “Fake Sequel” Comes into Being: The Making of the Baixin edition of The Travels of Lao Can.一部偽/續書的形成:民國初年百新本《老殘遊記》的製作, Sino Humanitus人文中國學報 (accepted)

HSU, HUI-LIN. “Poetics, Historiography and Moral Cultivation: On Wang Fuzhi’s Dragonboat Gathering”詩學、史論與工夫:讀王夫之《龍舟會》雜劇,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清華中文學報第28期 (2022.12): 247-285. 

. “Tears, River, and Technology: Traumatic Writing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淚水、河水與技術:《老殘遊記》中的創傷書寫.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清華學報55.4 (2020.12) :697-732. 

. “Uncorrupted Officials, Collaborator, and the Yellow River: The Art of Governance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清官、漢奸與黃河:《老殘遊記》中的治理想像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71 (2020.7) :151-172.

“Objects, Senses, and the Fallen State: On The Method of Making Non-Smoke Incense by the Ming Loyalist Dong Yue”物、感官與故國:論明遺民董說的《非煙香法》, Journal of Archeology and Anthropology(Special Issue: Dance with Anthropology)考古人類學刊「與人類學共舞」專號 88 (2018.6): 83-108. 


姓  名:許德發

最高學歷: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

現  職:馬來西亞蘇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學中文學程高級講師

✿學術代表作

《在承認與平等之間: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臺北:時報,2022年。

〈國粹教育外流寓者——論章太炎在馬來亞的演説〉(河南《漢語言文學研究》第4期,頁33-47,2015年。)

〈文學如何「現實」?——馬華文學現實主義中的政治介面(1919-1930)〉,《中國現代文學》第28期,頁71-90,2015年。

〈蔡元培的南洋跨境經歷與華僑文化教育語境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第66輯第2期,頁1-36,2020年。

〈雷鐵崖在檳榔嶼:國粹論述與去國的華僑〉,羅宗宇、傅湘龍編:《多維視角下的海外漢學風景》,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頁111-126,2017年。


姓  名:郭劼

最高學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現  職: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The Male Dan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u Jiwen’s Fin-de-siècle Boylove Reader,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18.1 (March 2021): 70-88.

“Reportage, Ethnicity, and Feminine Subjectivities: Ai Wu’s Journey to the South and Its ‘Sequels’,”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31.2 (Fall 2019): 1-40.

“Erotica in Erotica: Adaptation and Somatic Transl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Erotic Culture.” Erotic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Johannes Kamiski, ed. Legenda, 2018. 110-124.

“The Image of the Traveling Mother in Eileen Chang’s The Fall of the Pagoda and The Book of Change.” New Modern Chinese Women and Gender Politics: The Centennial of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Ed. Ya-Chen Chen. London: Routledge, 2014. 135-154.

“Mulan Comes Home from the War: The Meaning of Homecom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Odyssean Identities in Modern Cultures: The Journey Home. Eds. Hunter Gardner and Sheila Murnaghan. Columbus, Ohio: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14: 19-43. 


姓  名:陳靝沅 TAN, Tian Yuan

最高學歷: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博士

現  職:英國牛津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學系講座教授

Management Committee Member, The Oxford Research Centre in the Humanities 

Shaw Professor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9 – present 

Professorial Fellow, University College, Oxford 2019 – present 

Trustee and Member of the Governing Body, University College in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9 - present


姓  名:陳廣宏

最高學歷:復旦大學文學博士

現  職: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學術代表作

《明人別集叢編:胡儼集(上下)》(與鄭利華、錢振民合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年。

《日本所編明人詩文選集綜錄》(與侯榮川合著),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閩詩傳統的生成:明代福建地域文學的一種歷史省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中國文學史之成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稀見明人詩話十六種(上下冊)》(編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文本、史案與實證:明代文學文獻考論》,上海:臺灣學生書局,2013年。

《文學史的文化敘事:中國文學演變論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竟陵派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鍾惺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


姓  名:黃靜吟

最高學歷: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  職:國立中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兩岸標準字評析——由古文字觀點來探討〉,《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2期(2008),頁69-87。

〈從山水詩文看柳宗元貶謫後的心理反應〉,《通識教育年刊》第2期(2005,頁19-233。

〈漢字筆順的存在價值析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6期(2004161-170。

〈「徐、舒」金文析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4期(2001),頁229-246。

〈試論楚銅器分期斷代之標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3期(2000),頁227-245。


姓  名:楊玉君

最高學歷: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博士

現  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學術代表作

“Trees in Taiwanese Folklore,” Lagoonscape 2:2 (2022): 295 – 306. (DOI 10.30687/LGSP/2785-2709/2022/04/000)

Co-authored with Ekaterina Zavidovskaya, Dmitri Maiatskii,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llustrations and Images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Investiture of the Gods in Woodblock Editions, Popular Prints and Temple Paintings,” Manuscripta Orientalia, 27/2 (2021), pp. 9 – 26.

〈從《媽祖傳新歌》談歌仔冊的內容與編纂〉,《歌仔冊年刊》創刊號(2021):23 – 36。

〈楊柳青民俗版畫中的財富母題意義與轉換〉,《民俗曲藝》207(2020):11-60。

〈常民節氣觀〉,《民俗曲藝》198(2017):219 – 62。

〈俄藏清末鍾馗圖象考釋〉,《中正漢學研究》(2014),頁25–54。

〈民俗畫的解讀與誤讀──以俄藏五鬼閙判圖為例〉,《民俗曲藝》第181期(2013),頁223–64。

〈中秋社祭與南台灣的社樹信仰〉,《民俗曲藝》第169期(2010),頁1–44。

〈佩掛與驅邪──仲夏民俗比較研究〉,《漢學研究》第27第4期(2009),頁329–358。


姓  名:葉曄

最高學歷:復旦大學博士

現  職: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學術代表作

《西海遺珠:歐美明清詩文論集》(編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

《明代:古典文學的文本凝定及其意義》,《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

《〈牡丹亭〉集句與湯顯祖的唐詩閱讀——基於文本文獻的閱讀史研究》,《文學評論》2019年第4期。

《論古典小說、戲曲中的詞「別是一家」》,《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11期。

《竹枝詞的名、實問題與中國風土詩歌演進》,《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11期。

《明代中央文官制度與文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姓  名:劉瓊云

最高學歷: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

現  職: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學術代表作

〈異類如何成為親人——從《聊齋誌異・夜叉國》出發的思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61期(2022),頁1-46。

〈紙上開國——書籍媒介、知識製作與《皇明英烈傳》中的國朝意識〉,《依大中文與教育學刊》創刊號(2020),頁44-74。

Liu, Chiung-yun Evelyn. “Embodied Virtue: How Was Loyalty (zhong 忠) Edited and Performed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n Wai-yee Li and Yuri Pines eds. Keyword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Literatur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20.

〈女夷救忠臣——《血影石》中的性別、疆界與華夷辯證〉。《嶺南學報》「中國文學裏中的他者」專號,復刊第13輯(2020),頁183-214。

〈我們可以從明代道德故事類書中讀出什麼?―― 知識編輯、文化網絡與通俗忠觀〉,《新史學》30卷3期(2019),頁1-73。

〈神魔傳統遇上海外知識——《三寶太監西洋記》中的世界、敘事與想像〉。《臺大中文學報》第62期(2018),頁49-104。

 


姓  名:潘少瑜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現  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星際迷航:近現代文學中的宇宙視野與自我意識〉,《中國現代文學》34期(2018),頁65-83。

〈抒情的技藝:清末民初的情書翻譯與寫作〉,《東亞觀念史集刊》12期(2017),頁239-285。

〈世紀末的憂鬱:科幻小說〈世界末日記〉的翻譯旅程〉,《成大中文學報》49期(2015),頁193-232。

〈感傷的力量: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的正典化歷程與社會文化意義〉,《臺大中文學報》45期(2014),頁269-322。

〈時尚無罪:《紫羅蘭》半月刊的編輯美學、政治意識與文化想像〉,《中正漢學研究》22期(2013),頁271-302。

〈維多利亞《紅樓夢》︰晚清翻譯小說《紅淚影》的文學系譜與文化譯寫〉,《臺大中文學報》39期(2012),頁247-294。


姓  名:潘青皇

最高學歷: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博士

現  職: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下屬陳仁宗院研究員

✿學術代表作

《後黎朝的歷史地位與越南科舉制度的產生及其意義》,《教育與考試》2023年第四期,ISSN:1673-7865,頁33-40.

“Analysis Methods of Vietnamese Sentence and Culture in Vietnamese Sentences”, World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ISSN 1925-0703(Print)  ISSN 1925-0711(Online), Vol 13, No 5 (2023), p501-513. (scopus, Q2)

Phan Thanh Hoàng (tác giả chính), Nguyễn Xuân Bảo, “Dấu tích Phật hoàng Trần Nhân Tông tại chùa Minh Khánh”, Tạp chí Khoa học xã hội (Tp. Hồ Chí Minh) - Số 3(295)2023, tr.59-73.

 “A Study On Decorative Art Of  Jinshibei In The Le Dynasty--A comparison between Vietnam and China”,  Zhishan Vol 22 (ISSN1992-0776), 2017, pp 115-136.

〈黎朝科榜人物的整理與分析--以《鼎鍥大越歷朝登科錄》為例〉,《科舉學論叢》(2017年第一輯)p122-136.


姓  名:鄭利華

最高學歷:復旦大學博士

現  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學術代表作

《明代思想詩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

《前後七子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形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

《王世貞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王世貞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現已出版《弇山堂別集》、《弇州山人四部稿》)、《明人別集叢編》(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現已出版《胡儼集》、《劉崧集》、《李東陽全集》)


姓  名:賴柯助

最高學歷: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現  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從兩種自律義看牟宗三的康德學詮釋:內在自律(IA)或外在自律(EA)〉,《東吳哲學學報》第45期(2022),頁83-117。

〈再論牟宗三儒門正宗的判教構想〉,《中正漢學研究》總第38期(2021),頁67-100。

〈再論荀學「禮義」的意義:理論一致性與道德動力為探究的進路〉,《鵝湖學誌》第67期(2021),頁1-52。

〈良知、立志與知行合一:再論陽明如何回應道德之惡〉,《中國哲學與文化》第19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54-95,2021年。

〈從「常知」進至「真知」證朱子「格物致知」是「反省型態」的實踐工夫〉,《中正漢學研究》第28期(2016),頁49-75。


姓  名:鍾子寅

最高學歷:首都師範大學漢藏佛教美術研究所博士

現  職: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

✿學術代表作

〈「《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簡介〉, 《故宮文物月刊》,473(2022)

〈火宅有四車元至順元年(1330)僧元浩、朱珤泥金寫繪本《妙法蓮華經》的特別宣示〉,《故宮文物月刊》470(2022)〈至珍大寶—「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中的祖師像〉, 《故宮文物月刊》455(2021),頁48-69

〈「四海名物」新入藏亞洲文物選介南亞、中西亞與喜瑪拉雅文化〉, 《故宮文物月刊》448(2020),頁104-117

〈「四海名物」新入藏亞洲文物選介歐洲人眼中的亞洲及東亞、東南亞文化〉, 《故宮文物月刊》446(2020),頁84-105

〈獻給濕婆神的聖物越南占婆王朝林迦罩〉, 《故宮文物月刊》443(2020),頁126-127

〈重探青海瞿曇寺之瞿曇殿(二):藏傳佛教《金剛鬘》(Vajrāvali; rDo rje phreng ba)教法在明初安多地區傳播的新發現〉, 《故宮學術季刊》324(2015),頁143-218


 姓  名:羅秀美

最高學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現  職: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

✿學術代表作

〈明清才女文化與儒醫文化的交織--以女醫談允賢《女醫襍言》為主〉,《興大中文學報》第51期(2022),頁1-37。

《彤管文心—近代女性文學的賡續與新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21年。

《女子今有行—現代女性文學新論》,臺北:萬卷 樓圖書公司,2021年。

〈自我與南洋的相互定義——蘇雪林、凌叔華、謝冰瑩、孟瑤與鍾梅音的南洋行旅〉,《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0期(2020),頁237-298。

〈文化記憶的追尋與再現―以「故宮文學家」作品中 的「北溝故宮」書寫為主〉,《中正漢學研究》總第34期(2019),頁 149-184。

〈翻譯賢妻良母、建構女性文化空間與訴說女性生命 故事—單士釐的「女性文學」〉,《漢學研究》第32卷第2期(2014),頁197- 230。



姓  名:羅景文

最高學歷: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現  職: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術代表作

〈漢學,當何如?──越南《南風雜誌》漢文版「漢學」相關論述之研究〉,《文與哲》第39期(2021),頁1-50。

〈同源記憶的延續與變異──以高雄桃仔園保生大帝兄弟類型傳說為考察中心〉,《臺灣文獻》第71卷第1期(2020),頁 45-98。

〈衝突、競爭與合作──南臺灣神靈鬥法傳說中的敘述結構、信仰關係與地方互動〉,《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 28 期(2019),頁199-230。

〈誰的富強之業──中、日、越三國參觀者對於1902年河內博覽會的觀察與書寫〉,《新史學》第29卷第4期(2018),頁125-178。

《高雄大社青雲宮神農信仰文化誌》,高雄:財團法人高雄市大社區青雲宮、國立中山大學,2018年。



 

本網站圖源:〔清〕焦秉貞繪《耕織圖》 /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