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 / 陳靝沅(英國牛津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學系講座教授)

題目 / 遠近閲讀《八佾舞虞廷》的多重文本世界

主持 /  汪詩珮(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摘要

   本次講座圍繞作者近年關注的兩個研究課題:如何觀察近世文學所指涉之多重文本世界,並思索在探尋過程中如何融通傳統文獻研讀與數位人文科技的遠近不同閲讀方式。講座將以清代宮廷戲本《八佾舞虞廷》為中心,探析近世宮廷戲本所呈現之複雜文本狀態及其各種或隱或顯之文化指向,並介紹目前執行的TEXTCOURT研究項目所建置《明清宮廷戲曲文獻數據庫》如何嘗試在數位化環境下對《八佾舞虞庭》等宮廷戲本的不同文本世界進行鏈接與圓合。

陳靝沅教授惠賜的演講主題及內容籠罩面極廣濶,不僅橫跨戲劇史與閱讀史,從中提出慧見,更鏈接傳統文本與現代科技,格局深廣,極具前瞻性,本會能邀如此高端精湛的主題演講,實在是至高榮幸,必會引發極大迴響。


邀請緣由

陳靝沅教授為新加坡籍知名漢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博士,曾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現為英國牛津大學「邵逸夫漢學講座教授」(Shaw Professorship of Chinese),為該講席首位華人教授。陳教授專治近世戲劇文本,長年關注明清二代中國宮廷戲劇的文本世界,尤其涉足中國文學與跨文化閱讀,以及宮廷文化表演,專著“Songs of Contentment and Transgression: Discharged Officials and Literati Communities in Sixteenth-Century North China” 《康海散曲集校箋》、《逍遙與散誕——十六世紀北方貶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場域》,對於中國戲劇有深刻獨到的詮解,包含明清宮廷劇本之編撰及作者考察,亦有戲劇與當代知識分子、社會環境、時代變遷相涉的議題,亦關注歐美漢學語脈與研究史視角的明清詩文,為中國的經典文本賦予多向詮釋與轉譯,著作等身,研究多元交涉,成果出類拔萃。

陳靝沅教授講學於世界級頂尖學府,早期在美國哈佛大學,往赴歐陸後,執教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英國牛津大學,作育英才,為國際漢學界培養新血輪。此外,長期浸潤於歐洲漢學界的陳教授,聲譽厥偉,位居要津,曾任歐洲漢學學會祕書長,運籌帷幄,是極具影響力的學者,耕耘國際漢學不遺餘力,為本系國際學術會議極力爭取邀訪之不二人選。

陳靝沅教授師承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伊維德(Wilt L. Idema)教授,2012年首屆會議,本系有幸邀請伊維德教授蒞臨並進行主題演講“Material Technology and the Periodiz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關注中國文學史中物質性的思考,文學生產和消費均產生影響的文學系統中的最根本性變遷,並非緣於政權更迭,而是因為技術變革:例如紙的發明,印刷術的傳播,近現代印刷技術的引進等,獲得廣大迴響,成果已收錄於《中正漢學研究》(THCI),持續影響國際漢學界。十二春秋流轉,第四屆會議,總召集以此因緣特邀伊維德大師於哈佛大學東亞系的高足陳靝沅教授擔任開幕演講,旋即獲允。本會獲此殊勝因緣,兩代師生前後12年蒞臨本會議擔任主題演講,具有連綿傳承之意,實為本會議之無上榮光。


本網站圖源:〔清〕焦秉貞繪《耕織圖》 /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