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革命與中晚明古文詞活動

鄭利華 / 中國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摘要

明代中葉至晚明,古文詞活動呈現上升態勢,作為基本的作業動機,其關聯知識系統的變革訴求,這一訴求的根本邏輯,表現為對知識現狀的不滿足。明廷專尚經術的科舉體制的改革,標誌著儒學「知識共同體」建設的加強,並造成制度之外古文詞地位的淪落。知識系統的平庸和狹隘,促使文人圈重新尋求知識和思想資源,在觀念形態或實踐方式上作出不同程度的反應,除了審思「文章」「學問」的內在關係,藉助古文詞的倡導,為士人群體知識缺損提供針對性的補償,又在「古」「今」對照的視域中,聚焦古文詞價值的開掘,利用存在於歷史和傳統中的古典文本及其蘊含的知識和思想價值,推動士人群體知識重塑,力圖建構一種以「古」益「今」、「古」「今」融通的新的知識秩序。

 

關鍵詞:明代、經學、古文詞、人文景觀、知識變革



清人日記與嘉道時期江南昆劇演出史的局部拼構

徐雁平 / 中國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摘要

日記因其文體特徵或記錄內容的獨特性,有時不能與日記主人的詩文集形成預想中的互釋。黃金台嘉道年間日記中的看戲記錄在其詩文集中就無相應記載,由此可略見日記的價值。黃氏日記中記錄了60多個戲班,其中有「晚清姑蘇四大昆班」,還有其他重要戲班,可補這一時段江南昆劇演出史的不足,可以充實歷來較為薄弱的道光年間戲班研究;同時重要港口乍浦的戲劇演出活動,也因黃氏所記得以部分重現。與黃氏同時代的海甯管庭芬日記有較多看戲記錄,兩人日記可以互補;稍後的王詒壽同治年間日記記錄了山陰、浦江等地戲班演出劇碼情況,基於部分戲班的延續性和地方風習的穩定性,借此可「充實」黃、管看戲活動,從而初步拼構出江南昆劇演出史的局部。

 

關鍵詞:黃金台日記、昆劇演出史、戲班、晚清蘇州四大昆班、嘉興地區



簡析朝鮮後期《詩經》解釋中《說文解字》的運用

楊沅錫 / 韓國高麗大學漢文學系副敎授兼系主任

摘要

本研究以探討朝鮮後期經學者以何種方式運用《說文解字》解釋《詩經》為主旨。

為此,將首先考察朝鮮後期學者對《說文解字》的認知,接著將探討運用《說文解字》解釋《詩經》的具體方法與情況。藉此,我們將了解《說文解字》在朝鮮後期學術界的地位,並確認作為解釋和研究《詩經》的方法論的《說文解字》的意義。

一直以來,韓國進行的朝鮮詩經學研究以考察個別經學家對《詩經》經文和注釋的見解為代表,主要探討了歷代詩經學所探討的爭議性焦點問題、是否遵從《詩序》與朱熹的注釋、對於清代考證學研究方法論的接受、詩經論對詩意識產生的影響等問題。但是,對於可以稱為解釋《詩經》的基本方法論的字書的應用,在現有研究中並未給予太大關注。特別是對於可以稱之為中國字書代表的《說文解字》,至今尚未具體研究過其在朝鮮時代解釋《詩經》過程中的運用情況及意義。通過本研究,可以了解作為朝鮮後期經學研究方法論的《說文解字》的運用情況及其意義,並將確認《說文解字》在朝鮮後期學界的地位。

 

關鍵詞:朝鮮後期、淫詩、詩經學、丁若鏞、沈大尹


本網站圖源:〔清〕焦秉貞繪《耕織圖》 / 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