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課程.物理 / 宗翰老師
物理常識告訴我們,水的沸點是100度C,凝固點是0度C,但在實驗中,我們卻看見裝有鹽和冰塊的燒杯外部快速結霜,而內部竟然出現零下20度C的液態水;在高山上煮食的經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並不是100度C,所以食物不容易煮熟。有孩子問說,這些現象會發生,難道是常識發生錯誤,還是物理學出了什麼問題嗎?我們仔細回顧了實驗觀察,發現水中若出現雜質或高度發生變化,就會造成水的沸點或凝固點也隨之改變,但若要說到詳細的機制,就讓我們留點期待到更高的年級繼續探究吧!
「感到奇怪,進而好奇」是進行科學研究的第一步,許多重要的發現都是由此開始。在熱的研究,我們還第一次實際看見了融化的金屬,錫;也第一次真實接觸到固態的二氧化碳,乾冰。我們親眼看見錫在加熱後漸漸融化,又從木頭軌道滑入水缸中急速冷卻,那噴濺的水花以及滋滋聲響,讓我們既驚訝又興奮;乾冰放入水中會冒出大量白煙,突破杯緣流瀉而下,而隔著乾布領到一塊乾冰,並能對它進行鑽孔、切割、翻轉、敲打、滴上墨水,各種測試都讓我們深深著迷。最後,我們整理出了物質三態的特性,以及互相變化時的稱呼。
然後我們來到光學,終於要使用我們親手搭建的暗室了。每個人都有的生活經驗,就是當我們處在明亮的室內而外頭是晚上時,能在玻璃上看見自己的倒影,此時的玻璃就如同鏡子一般;若所處位置相反,我們則是可以清楚地透過玻璃看見室內發生的事。在暗室,我們用一支蠟燭和一塊玻璃重現這樣的生活經驗,當排除掉許多複雜因素,現象就變得單純且明顯,容易察覺。這個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看過,而現在,我們更清楚的看見。然後我們進行光與影子的研究,並實際測量出光線照向鏡子的入射和反射角,確認了反射定律;也試著想像自己是螞蟻,用螞蟻的視角看光源、鏡子與障礙物的關係。從光學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原來實驗呈現的現象,早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經驗當中,如果我們有足夠敏銳和仔細的觀察,有其中一部分世界運行的原理,早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英文 / 又菘老師
親愛的家長,
本週由於健康檢查的緣故,所以僅上了兩節英文課。
我們持續學習 Sally von Holdt 的短詩 《The Gossips》,並請學生背誦前四句:
I am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him.
He told me something about you.
You told him what I said.
I told her about you.
學生們在背誦時能逐漸掌握詩句的節奏與代名詞的轉換,我們也討論了詩中提及的人物關係。除了背誦之外,我們也利用詩歌內容進行閱讀理解練習,學生需回答以下問題: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is poem?
Who tells the gossip?
How many girls are there in this poem?
What do you think they talk about?
下週五將進行全詩默寫,提醒學生提前複習,確保能夠熟練掌握所有句子。
祝 週末愉快
藝術 / 又予老師
經過上週初步的認識炭筆之後,本週在藝術課中提供了老師自己燒製的炭筆給學生們進行繪畫。課堂中,透過眼睛觀察炭筆的外觀、感受重量與表面的紋理,讓學生有機會去經驗工廠燒製與手工燒製的炭筆之間的不同,而在繪畫過程中,每個人對炭筆的偏好也不一致,有的人覺得手工燒製的比較好畫,也有人更喜歡使用工廠燒製的炭筆。學生們對於如何燒製炭筆也很感興趣,聽完老師分享燒製的方式之後,也些同學躍躍欲試,想在中秋烤肉時試試看。
主課程.物理 / 宗翰老師
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從古希臘哲學家們對世界本質的探問而開始發展,其中一部分領域漸漸演變成為現代科學。畢達哥拉斯就是其中一位知名的學者,據說他經過鐵匠鋪時,聽見大小鐵槌敲擊鐵砧的聲音此起彼落,從中注意到有些時候聲音聽起來和諧好聽,而有些時候聽起來刺耳不適。於是內心充滿好奇的他,以單弦琴做實驗,找到了音高與弦長的關係,並發現和諧好聽的音高之間,弦長的比例有其規律,在整理歸納後,將其稱之為純律。
七年級的第一堂物理課,我們也豎起耳朵仔細聽,從大提琴與小提琴中,試著找到和諧的音高與弦長之間的比例關係,這樣的計算過程與結果,呈現了物理學當中的數學性,除了重現當初畢氏的探尋之路,也看見音樂與數學在物理中相遇時的美。除了弦樂器,我們也使用試管裝水來模擬管樂器的吹奏,並看見弦樂器與管樂器彼此發聲原理的異同,還有空氣柱及水柱長度在吹、敲擊時對音高的影響。禮拜三從玻璃高腳杯聽見共振,當兩個杯子材質、尺寸相同,其中一個就能夠接收、放大另一個杯子發出的聲響,就好像人與人之間的默契,當頻率相同時就能夠互相共鳴、彼此理解。
最後我們總結了音量、音調、音色的定義,四天實驗中,三者總是同時出現、彼此交織,有許多孩子能連結生活經驗,說出自己的解釋。觀察實驗現象時,我們不是將聲音當成耳邊風一般的聽,如過眼雲煙、轉瞬即忘;而是真正的聽見,內在真實感受到聲音的品質。聽見,是種需要一直有意識練習的能力。
週五,我們將沸騰與凝結這兩個現象,在同一個系統中呈現,冰與火的兩極張力,帶領我們開啟對物質三態的研究。同時,我們也一起為下週的光學實驗做暗室準備,在每個小組工作的過程中,看見了每位孩子的主動與積極,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並跟夥伴合作完成任務,這樣的畫面充滿希望,期待下週的開展。
英文 / 又菘老師
親愛的家長,
本週課堂選用了Sally von Holdt 的短詩「The Gossips 」作為學習素材,這首詩以簡單卻彼此交錯的四句話,描繪了青少年之間常見的「八卦傳遞」情境。詩句雖短,卻隱含著複雜的人際互動,十分貼近七、八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也因此引起了同學們高度的興趣。有學生在朗讀後立刻討論:「詩裡到底藏著什麼八卦?」
I am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him.
He told me something about you.
You told him what I said.
I told her about you.
課堂中我們除了練習朗誦外,也引導學生觀察這四句話中「主詞、受詞與時態」的變化,並進行不同代名詞之間的照樣造句
本週作業:
以詩中的四句為基礎,各造一個新的句子(共四句),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相同的句型結構。
背誦詩中的四句話,確保能正確流暢地說出口,強化語感與記憶力。
請家長陪伴學生練習:
家長說:I am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him.
孩子換成不同的代名詞,如:He is going to tell them about me.
祝 週末愉快
藝術 / 又予老師
秋學季第一週的藝術課,以認識炭筆作為藝術課新階段的開始。透過觀察炭筆的外觀、質地、重量,讓學生對炭筆有初步的認識,接著透過炭筆的塗抹、一層層灰色調的堆疊,認識炭筆的特性與繪畫方式。學生們投入在繪畫過程中,使用炭筆的過程中有各種不同的反應,有些學生想趕快去洗手,有的學生大膽的塗抹。接下來的課程將透過炭筆進行更多不同的繪畫,期待學生們的作品表現。
體育 / 瑞宏老師
新學年第一週,經歷暑假後孩子們擁有一副新身體,用檢測開啟對身體現況的認識,來到八年級更加需要重視上肢與核心的肌力,很少攀爬的身體少了對上半身的刺激,偏弱的背部肌力讓孩子的體態失去平衡,同時也影響了讓雙腿發揮能力的力量。
在上肢肌力檢測過程偏弱的孩子,同時也反映在短跑上速度的展現,因為跑步時雙臂擺動的節奏與雙腿交換拉動需要背肌力量,接下來的課程中,就會循序漸進提升孩子上肢力量,讓工作的雙手有力,體態也更加自信。
手工 / 怡菁老師
星宇班在新學期的第一週上課狀況十分穩定。因為新轉生人數多,舊生的娃娃製作進度不同,我們從東方史工作本的封面製作讓全班有一起的開始。課程學生們回顧上學期在中式書籍裝訂,如何透過使用墨汁和清潔液的浮力,讓墨汁停留在水面,再以紙張覆蓋吸附,製作出流動般的墨紋。這一次,我們換上了不同的媒材──布料、布用顏料與畫筆──來探索紋路與色彩的表現。
星宇班的孩子很喜歡透過發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一開始,他們以濕水彩的方式下筆柔和夢幻,慢慢在和我互動的過程中,我們一起讓作品展現出各種可能性。有些孩子用短筆觸一層層堆疊色彩;有些孩子則努力調和我們討論過的「東方色彩」,如墨綠、深藍或灰色……
課堂上還發生了有趣的小插曲。一位男同學忽然問我:「老師,我可以用『大便色』嗎?」我忍不住笑著回答:「你這麼有氣質,怎麼一出口就是『大便色』呢?我們可以說咖啡色或大地色呀!」他也靦腆地笑了出來。
有些孩子的顏色顯得鮮豔透明,提醒大家:「別忘了,這是東方史的工作本,不是農耕工作本,也不是童話故事書。請好好感受東方史的色彩,讓看到這本書的人還沒打開封面就能感覺到書本裡承載的是東方歷史的氣息。」於是,孩子們開始逐漸跳脫「我喜歡的顏色」,而是用心去感受、創造屬於東方意象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