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課程.投影幾何 / Tr. Alan
文藝復興時發展的透視繪圖法 (如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 1528年《量度四書》),是觀察者與世界之間的對話,在平面上呈現立體,呈現吾人所見的世界。
這裡留下的問題是:那麼,觀察著這世界的我,不也是這世界的我們嗎?雖然整張透視繪圖都呈現了我的觀察,然而我卻從畫面裡隱退了。
東方水墨畫在此走出了不同的路徑,我在畫裡,也在畫之間,隨走隨行的散點透視,形成了旅程上的縷縷長卷,長卷通過了無數的消失點,無數的消失點連結成了消失線,這在消失線上的行進,似乎是百代過客與萬物逆旅的步履。
在17世紀與18世紀的西方也有了不同的發展,17世紀由建築師笛沙格(Girard Desargues,1591-1661年)奠定雛形的投影幾何(射影幾何),將消失點與觀察者,都放進系統中來思考:「無限是數學與藝術之間的接點」(《毛起來說無限》作者毛爾教授)於書封標題如是說。笛沙格的發現並未在17世紀被關注,後來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解未知數與垂直座標平面,由笛卡爾提出的解析幾何,是那時發展的主軸。
18世紀的法國軍官蒙日(Gaspard Monge,1746-1818年)以數學程序,將三維的物體表達在二維的圖面上,發展出畫法幾何,起源於軍事應用的畫法幾何被廣泛應用於工程製圖當中。這時,在畫法幾何三視圖的正投影中,觀察者的眼睛,有意識地被放在無窮遠處。
到了十九世紀,投影幾何再度被發現且發展,拋卻所有的測量量度,而在不同的投影變換裡,掌握其不變的「光的規律」。觀察者,消失點與消失線,都是系統裡的我們,我是觀察者,是被觀察者,是投影變換的形象,也是在無窮遠處的消失點。
投影幾何(射影幾何)是華德福學校在數學課程上,為高中孩子們準備的主課禮物。透過藝術性的幾何行動與哲學對話,逐漸廓清無限的面貌,將其進入數學思考領域,在Duality二元的翻轉裡互相對應存有,並與之同在。
以一個有趣的問題來結束這段小語:要如何種10株樹,種成10排,且每一排都有3株樹呢?
英文 / 又菘老師
《The Lottery》的閱讀已經進入劇情的高峰,學生逐漸意識到這個看似歡樂的抽籤傳統,背後其實隱含著令人不安與詭譎的氛圍。我們特別留意故事中副詞的運用,觀察原本友善、熱鬧的村民互動如何隨著 Mr. Summers 嚴肅宣布抽籤開始而瞬間轉變,空氣中充滿緊張、肅穆與壓抑的氣息。究竟這場看似平凡的抽籤儀式,最後會「獎」落誰家?懸念正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後的意涵。
在文法練習方面,本週我們專注於形容詞子句。透過大量朗讀與翻譯例句,引導學生歸納出文法規則,並透過中翻英練習題加以鞏固。這樣的方式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文法結構,也能在實際書寫與造句時更靈活運用所學。
藝術 / 又予老師
秋學季第二件作品即將進入尾聲,部分學生開始進行收尾、修細節的工作。這次作品的挑戰在於,如何把上一張黑白炭筆畫轉換成色彩,同時讓作品畫面是豐富的,這部分將考驗到學生如何運用色彩,讓豐富的色彩融合在作品之中。有時候學生們對如何運用色彩會感到茫然,也因此有了許多想法的交流:畫面是帶著溫暖的黃昏還是清冷的早晨?光線從哪裡來?透過許多示範、試色來引導學生可以如何進行色彩的搭配與試驗,下次將進行正式的收尾,並為下一件作品做好準備。
專題寫作 / 心怡老師
暑假後運用專題寫作課進行了期中報告,以檢視並分享暑期中每個同學的發展,同時讓同學統整自己的努力,也做為口頭報告的練習。
每個同學都詳訴了他的專題,大部分都超出預定的時間,這也顯示出每個人都有努力進行工作,但在整理結晶的工作上還未開始,而這亦是專題寫作要進行的工作。
擬定10/9(四)下午主課練習的時間進行第二次的口頭報告,對象是指導老師與高中部的學生。
選修.藝術 / 玄文老師
這週高中生戶外教學請假,上課人數不多,因此將課程調整成集體創作,課堂選用「風箏」三首同名歌曲為靈感,將歌詞意境轉化成畫面,學生間討論時還有人直接哼起歌來,經過這一回的合作,增進同學間的互動,創作也有了不一樣的激盪。
選修.易經 / 彥徵老師
本週課程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易經》中的「61.風澤中孚」與「62.雷山小過」兩卦,並從卦象與爻辭中探討其象徵意涵與生活啟示。「中孚卦」的卦形類似古代君子佩戴的玉珮,象徵誠信與內在的真誠。透過分析各爻的吉凶變化,學生發現多數爻辭為「無咎」或「兇」,由此可理解誠信的培養並非一蹴可及,而是需要長期累積的修養與耐心。此外,保持誠信在現實生活中充滿挑戰,往往需要面對外界的誘惑與自身的抉擇,這也讓學生更能體會誠信的重要性與不易之處。
另一方面,「小過卦」的卦象從側面觀察,宛如小鳥振翅的形態,寓意行事中偶有小失誤的自然現象。「小過」顧名思義是指在行動中出現小過錯,卦象與爻辭提醒我們,面對小錯誤不必過於恐懼,它們反而能成為自我反思與成長的契機。透過這卦,學生學習到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偶爾的錯誤不僅無損全局,還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身的不足與潛能。
本週課程不僅讓學生理解卦象的象徵意涵,也引導他們將易經智慧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從中體驗誠信與自省的重要價值。學生透過討論與分享,逐步學會如何在面對挑戰與過錯時保持內心的穩定與真誠,並從小事中積累成長的力量。
上課了,我們依約在校門口集合,然而,過半數學生借不到車。這是春天開啟踏察課以來唯一,也是最不順利、充滿挫折感的一次戶外課。然而,令為師的我欣喜的是--
一、沒有人唉聲嘆氣或因為等其他人借車而發出抱怨
二、高年段的學生主動協助低年段的學生到知道的站點借車
三、每一個人都非常積極努力想要跟大家一起騎車上路
耽誤一段時間後,終於到齊出發。學生自動排出合理的分隊--人力踩踏優先,電輔車(註)殿後。今天依然要完成單車考照的項目,上回單車騎乘卡卡、不順的二位學生,這次的考驗都大有進步,看起來彷彿每天在家練習似的。這一天的每一位輪值領隊和押隊,無論是帶隊騎乘速度,或是對於隊伍的掌控,都明顯優於上週(本學期)初次的戶外課。騎乘回程路上,不知誰開頭,接著車鈴聲此起彼落,後來形成一種節奏,耳邊彷彿響起了Queen樂團的經典歌曲Bicycle Race般,心情也跟著輕快起來......
I don t wanna be the President of America
xAll I wanna do is
Bicycle bicycle bicycle
I want to ride my bicycle
下週室內課將進行首次讀書報告,主題是:愛情。
期待下次的課程。
註:因為車輛不夠,有些人只能借電輔車。
9月15日室內課:讀書
主題【愛情】
報告人:陳再勳、陳軒樂
書名:好好照顧我的花
作者:郝廣才
繪圖:吉恩盧卡
出版:格林文化
雙方個性背景懸殊的愛情,要如何才能長長久久?
巨人莫亞的老管家要退休了,一個名叫羅蘭的女孩來到莫亞的大房子,成為新的管家。從這天開始,她走進了他的世界,也一步步走進他的心。隨著時間過去,兩人之間的感情逐步增溫。
但當離別來臨時,他們該如何面對孤單和思念?又要如何找回真正的自我,看見感情世界中更多的可能性?
第一組同學以說書+戲劇方式呈現報告展演內容,幽默風趣、張力十足、精彩萬分,令全體觀眾沉浸其中、目不轉睛。雖然這個故事外表看起來是繪本,實際上卻是愛情和婚姻的真實寫照。
常言道:在愛情中,身高不是距離,年齡不是問題。 然而,無論愛情或是婚姻,相處是老虎。
相愛怕相處 相處是老虎 互相咬幾口 滿嘴盡是苦
相愛要共舞 共舞如靈兔 身影時親疏 動靜總相扶
相愛是豪賭 怕死別下注 這條不歸路 你我來作主
愛情或婚姻中各種彼此的差距,都可能會逐漸形成越來越大的分歧,最終造成離異。若說幾米《向左走向右走》中的男女主角是命運捉弄,那麼金庸《神雕俠侶》中愛侶幾度分分合合的命運,受到性格的影響更巨。對於中學生而言,或許不曾體會,或許初嘗青澀戀愛滋味,人生中的經驗和文學世界裡的愛情描繪,總都是生命中很好的滋養。
9月22日戶外課:
師大路的人本交通革命史+大安森活水飛輪
颱風將至,天空時不時飄著毛毛雨,忽大忽小,盤點全隊學員的安全帽和雨備之後,我們騎車上路了。有了9月初借不到車的經驗,這次我們鎖定一個最多車的站點借車,順利成行。
由於當日是這學期首次騎出河濱單車道,進入市區道路,雖然和平東路對比汀州路相對友善,但大家騎乘的心情還是不如在河濱那樣放鬆,必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提高警覺。
一個(背後長眼睛)之安全騎乘小技巧:
看到有人招手→可能有公車巨獸或計程車小黃妖怪自左後方逼近→加速騎上人行道人車共道,或減速靠邊,讓人家先過。
騎經師大路和龍泉街,我們短暫停留參觀。這兒曾是到處停著私人汽車的交通地獄,經過人本交通工程的改善,透過拓寬人行道、設置欄杆、路口外推、設置避車彎、縮減車道寬度,以及調整交通號誌和標線等方式,來改善行人通行空間與安全,達成人車分流的目標。在龍泉街,我們看到凸出來的綠色區塊,好像腫一個大包,這種設計是為了好看嗎?是藝術創作嗎?當學生說出「內輪差」「交通安全」的答案,我為之鼓掌喝采。師大路的機車停車格,或直角正交,或斜向劃設,全都位於高起的人行道之外,我國其他地方的機車格卻沒有如此設計,很多是劃設在人行道上,而人們也都習慣違法騎上人行道去停機車,造成可能衝撞行人的危險。我們試著討論這種社會文化現象的背後心理,以及可能付出的社會成本,未來又將如何改善。
再度上車,騎往大安森。白鷺鷥、小松鼠、鴿子們充滿活力的在園區內活動,學生快步走向噴水池,揮汗踩踏飛輪,說說笑笑之間,時光飛逝,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但我們並不趕路,安全至上,用平穩的速度騎回學校,為此次旅程畫下句點。
選修.木工 / 庭豪老師
繩編椅
第四堂課,今天示範磨刀,說明磨刀的重要性以及好的磨刀對於材料而言有何變化。
第六堂課,今天大家各自工作,有的同學還在鋸切後腳,有的同學選擇先將材料都畫好線,課程中有同學提問時再集合大家一起解釋,稍微說明了三角記號的目的以及木材結構的挑選。
選修.金工 / 庭豪老師
第五堂課,課程進行到現在,同學們都已經找到上課的節奏,上課前先來退火,放涼,上課時,就能夠直接開始鍛敲,大部分的同學都已完成底部的尺寸,剩下的就是側邊的銅片要慢慢抬高角度,變成盤子或是杯子。
主課程.建築史 / 心怡老師
TPS12年級家長們,日安:
我們對音樂、繪畫、文學或電影的體驗是強烈的、斷續的。對建築物則不然,我們就住在建築物裡,無時不與建築相對,關係時而親近,時而疏遠。看電影時,你的世界幾乎就只剩下銀幕上的影像,但待在建築內部時,你的其他感知和思緒通常會留在腦海。建築(甚至是建築傑作)常會造成感知怠忽,因為我們無日不見,建築就像我們生活的背景,即使互動密切,目光也很容易鈍化。這種隨著時間而來的怠忽其實也有其意義:因為如果我們對某些事物一直有強烈感受,恐怕很快就會承受不住, 但怠忽讓我們能夠忍受這一切。於是,你讓自己麻木了,不再覺得上班上學途中的雜亂空間有多難以忍受,很快就因熟悉帶來的舒適感會讓人停止觀看。(借鑒我們對空間的麻痺反應,看見自己的積習與鈍化)
新學季,我們搬到較小的教室,是過去教室的一半不到,所以對空間的自我感覺良好有了轉換的機會,同時也是積習改變的機會,我們精簡需求,改變習慣來讓空間乾淨整齊,打造齊聚一堂更緊密的團體動力。
課程中,我們一起將整間教室遮黑,同學間互相支援合作,七手八腳的遮蔽所有的開口,然而接縫處處漏光,東補西補花了不少時間。我們做了討論,整個過程熱情滿滿,但沒有組織行為,沒有章法,花了時間又照顧不到品質,如果用這樣的處事方式,怎麼能構築穩固的建築呢? 未來一年有許多統整課程與活動需要更有團隊合作的能力。
黑暗中,我問同學漆黑的空間與閉上眼睛有何不同?同學說:漆黑的空間會讓人想辨別方向,想靠邊找到倚靠,心理上需要建立安全感...,閉上眼睛是主動的選擇,也許是逃避不安,也就是不看就可以不面對,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解讀:要打開心眼才有真實的觀看。
後來,我在走廊端窗上開了個小口,柔和的光對漆黑的空間帶來了暖意,同學雖然理智上知道有光會透入,但在霎那間仍然驚呼「哇嗚!」,體感上的直覺是與生俱來能力,同學說:好像在監獄中,渴望外面的世界。透過那個洞就能想像外面...然後在另一邊也開了一個小口,陽光充足的早晨,光束直透室內一角,更大的讚嘆,「哇~這是光ㄟ!」然後大家同時靜默了,每個人都在品味、享受、欣賞這道光...
曚昧不明的人呀!打開心眼,好好觀看這個世界吧!
祝福大家順心
TPS, 心怡老師
英文 / 又菘老師
本週選讀Shirley Jackson的短篇小說《The Lottery》,過去觀察到學生初次接觸長篇英文閱讀時,常因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感到壓力,因此課堂中特別引導他們使用簡易的方法來降低閱讀難度並提升理解力。我們先練習找出每句的句點,協助學生確認句子邊界與句數,再標記主詞與動詞,幫助掌握句子核心結構;接著進一步練習拆解主句與子句,將複雜句分解成容易理解的部分。學生在過程中逐漸熟悉分析句型的方法,閱讀長文時不再完全依賴逐字翻譯,而能先理解句子架構,再推敲細節意涵。透過這樣的策略,學生對《The Lottery》的情節有了更清楚的掌握,課堂氣氛也更專注。
藝術 / 又予老師
秋學季第一週的藝術課,十二年級的學生們展現活潑、有活力的樣貌,繪畫過程中也展現投入的狀態。我們透過炭筆臨摹藝術家的作品作為秋學季的開始,學生們需仔細地觀察臨摹畫作中的色調,研究畫面中的光線與風景之間的關係與變化。繪畫過程中也觀察到部分學生已經能夠透過整體的方式進行繪畫,而不是琢磨局部和細節,而幾位未曾接觸炭筆的學生,也以開放的態度去嘗試,非常投入在繪畫工作中。
選修.木工 / 庭豪老師
繩編椅
一堂課,先說明課程規則,如何解讀家具施工圖,並進行材料單的書寫,接著進行放樣的步驟,講解如何使用鐵尺、直角規,可以感受到同學們雖然對於看圖放樣這件事不是很熟練,但可以不斷提出建設性問題,這一點是有明顯進步的,而即使有同學提出非常簡單的疑問,同學們也不會發出嘲笑的動作,甚至主動解答,可以感受到同學們的成長。
選修.德文 / 建昌老師
今天特別邀請兩位來自瑞士的友人來和學生進行交流,由於有兩位新加入德語班的學生,因此我們主要使用英語做輔助,讓聽不懂德語的學生和聽不懂中文的瑞士朋友都能聽得懂一些對話內容。首先請學生用德語或英語自我介紹給外國友人認識,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平常少去思考如何自我介紹說得讓人對自己有初步的認識,甚少用中文自我介紹。另外我調整上課座位的方式,使其成為一個圓,我覺得這幫助學生無論是彼此交流認識或專心投入很有幫助。今天利用一些時間說明這學季(期)將採用德語教材,這部份將代為採購外,還教導學生原文(德文)版Rudolf Steiner 所寫的晨詩(五~十二年級),甚至請瑞士友人用德語將晨詩從頭到尾唸一次,讓學生去感受Steiner 博士雖用簡單的詞彙卻有力量在其中,期待學生能每次在唸晨詩時,更能體悟這晨詩所帶來的能量與美感。
選修.易經 / 彥徵老師
本週課程中,師生一同探討歷代在易經金錢卦中所使用的各式錢幣。除了清朝流傳最廣的「五帝錢」之外,龍銀與山鬼花錢亦是常見的重要工具。龍銀在早期被廣泛視為具有風水功效,能招財納福、鎮宅避煞、消災解厄。其上雕刻的龍紋象徵皇權與福祉,因此常被當作吉祥物與開運之物。山鬼花錢則蘊含豐富的文化象徵,根據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典藏資料,其淵源可追溯至漢代的厭勝錢,主要用途同樣與避邪、鎮宅相關。
另外,本週也再次複習了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差異,並討論它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境,進一步思考兩者在實際應用上的多元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