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撒(創世記26:18~33)

張貼日期:2013/5/15 上午 11:12:13

禮拜一探訪時與會友談到子女教育的問題時,談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孩子在家庭的時間最長,所接觸的人的影響也最直接,最密切。以撒是一位很好的人,但我們發現他受他父親亞伯拉罕的影響也最大,今天我們就由以撒的生平來學習幾點。

1、為人心懷寬大 v18-22

以撒承接父親亞伯拉罕的遊牧生活,當他來到基拉耳時,他就在那裏開墾耕種,另一方面也過著牧羊生活。為了耕種、牧羊及生活的須要,他就學習父親挖井,當時在那科學未發達的時代,挖井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在那山地,往往要花費許多人工與時間,還不知道有水沒水。以撒不知花了多少時間、人力與心血才不簡單的挖到一口活水井來,卻被非利士人強佔去,若是別人的話,必不能忍受這口氣,即使不能要回來,罵幾句也可出出這口氣。但以撒沒這樣做,他心平氣和的把這井讓給他們,自己另外再挖;第二次他們又來佔領他的井;他還是讓給他們,再到別處重新挖,以撒這種一再的忍讓實在不簡單。

我們常會聽人家說,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水淹我的身體沒關係,但不能淹到我的鼻子,否則我就無法忍受。當時主耶穌的門徒就有這種想法(太18:21-22)。彼得來到主面前說: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到七次可以嗎?我們看看彼得已很不錯了,他還會饒恕人七次,這個恐怕我們還不如彼得。換是我們的話,恐怕一次都很困難。但在怎麼說,彼得這種原諒的精神仍含有原諒別人有一限度,到了七次可以,到了第八次恐怕就要用武力解決了。主知道這種有限度原諒還不夠,所以主耶穌對彼得說,不是到七次,乃是要到七十個七次,主也不是指490次,而是依種完全赦免的精神,就如主在十架上還替人求情說:「父啊,赦免他們,因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一樣。

2、為神築壇

亞伯拉罕所以蒙神賜福,乃因他每到一新的地方就在那裏為神築壇獻上感謝,在那裏以上帝為中心而生活,這種生活就是信仰,信仰就是生活的人生,影響了他的兒子以撒,使以撒學習父親的精神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就為神築壇敬拜上帝。由此讓我們看見父母在子女面前所留下的榜樣是何等的重要。禮拜天家長若不參加禮拜,只叫孩子去做禮拜的話是叫不通的。築壇一方面是敬拜神,一方面是向神獻上感謝,換句話說,築壇就是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難怪上帝大大賜福他。

3、作美好見證

v28「他們說,我們明明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這短短的一句話是成為何等有利的見證,而且這句話不是以撒本人所說的,而是他的仇敵,就是以前欺侮他,侵佔他水井的人所說的。雖然已撒沒有在他們面前提到上帝的名字,但卻從他的行為,他的生活中做了一個美好的見證。讓對方看見上帝的兒女不但有寬大的心懷,而且上帝是一位活活的神。禮拜三的查經我們提到基督徒的本質就是光與鹽,也就是基督徒有調合社會與為主見證的責任,不論是我們向人傳福音或藉生活與行為的見證都是為要幫助人從我們的身上來認識上帝,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目的。願從已撒的身上學習他任讓的精神,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及為主做美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