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福的亞伯蘭(創世記12:1~9)

張貼日期:2013/5/15 上午 10:44:15

創世記12章開始論及以色列民族之族長史,即以亞伯蘭(後改名為亞伯拉罕)為中心人物。亞伯蘭的故鄉迦勒底的吾珥是個充滿偶像崇拜之地,也即約書亞年老時的信仰告白中所指的「大河那邊」(書24:14-15)。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又是從事製作偶像生意,後來搬到哈蘭,這地又是一個盛行拜月之處,因而亞伯蘭年青時代均處於異教崇拜環境,今日所讀經文乃神特別呼召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要指示之地去,在亞伯蘭回應神的呼召表現中也即成為他蒙福的因素:

1、順服神的呼召 v4

信仰的可貴,不是聖經讀多熟,對基督教教義有多深的研究,而是你對神有多少的信心?你對神的話的順服程度如何?在101福音短歌中的第一首「我要隨親愛的救主」是首美又感人的詩歌,那首歌的底下說明如下:多年前有位富有的獨生女獻身前往非洲服事主,父母直持反對態度,使得她的心境極為痛苦,臨行前一晚,獨自坐在鋼琴前邊彈邊唱著這首曲子,一遍再一遍的的唱著,眼淚不住的滴在琴鍵上;不久背後站著年老的父親,雙手扶著女兒的肩膀,也跟著女兒流下獻身之淚,為了獻身給主,她願背十字架與主同行。當神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時,亞伯蘭沒有第二句話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v4)。也許我們會說亞伯蘭實在太糊塗了,地點都還沒問清楚就去了。此事在人看,真認為亞伯蘭是個糊塗蟲,但在亞伯蘭身上,他不問去那裏?作甚麼?只問今天叫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的是誰?既然是神,他沒有甚麼喜不喜歡?知不知道的問題,他相信神的話是正確的,神的引導永遠是對的,所以他抱持此心順服於神的指引。而且他這種信不是迷信,而是由他的信仰經歷所得的。正如那獻身的女兒,雖然她未知將來在非洲會遇上何種困難或危險,但她確信神必與她同在,有神的引領決不錯誤。

2、帳棚的生活

亞伯蘭之所以蒙神賜福,除謙卑順服神的呼召外,還有他蒙福的秘訣就是帳棚生活。帳棚生活乃是遊牧民族一大特色,因牧羊生活需要,這片草源吃完後,就需將羊群再帶到另一有草之地,因此,牧羊人只得隨羊遷移,因而牧羊人之住屋不是豪華別墅,也不是鋼筋水泥建造之高樓大廈,乃是隨時可作遷移之帳棚。一位擁有廣大田地的富人和一牧師在高塔上談話,富人指著北方驕傲的說:這一大片田地都是我的,又指東、西、南方重覆說這句話,並一臉神氣的等著牧師誇讚他,牧師靜靜的聽他說完,手指著天說:「不知你在天上擁有多少土地?」或許在世上我們是一位富有的人,但到底在天上,我們又有多少產業?帳棚生活在屬靈意義乃指人類在世只是暫居之客旅而已,既是暫居客旅,我們就不應太看重世上物質之享受,乃應著重屬天生命之追求,因世上的一切是暫時惟有屬靈生命才是永恒。

3、築壇的生活

一有關向日葵的寓言故事:從前葵花長得很難看,身體又粗,混身是毛,一點香氣也沒有,別的花都嘲笑她,連昆蟲也不喜歡接近她,因此葵花自卑的連頭都抬不起來。天父知道便安慰她說:抬起頭,望著太陽吧!妳將會改變的。於是葵花照著天父的話去做,當太陽升起,葵花時刻盯著,從東邊望到西邊,沒有一天停止。漸漸的大家都發現她變了,她的花瓣染了太陽的金黃色,她的面貌變成太陽的笑臉,並開始結子粒,這些子粒成熟後是人們喜愛食用芳香可口的葵花子。亞伯蘭蒙福的秘訣乃是他懂得築壇生活壇是一種敬拜上帝,向神獻祭之處,亞伯蘭每到一處即為神築壇求告神的名。由此可見亞伯蘭的信仰是何等的美,每到一處就是先想到神。他築壇敬拜,求神看顧與保護,他深知本身力量有限,他不敢依靠自己,就如葵花抬頭仰望太陽般的仰望神,因他知道一切幫助是由神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