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創世記50:1~21)

張貼日期:2013/5/15 上午 11:41:45

創世記50章是記載雅各及約瑟去世事項,今藉由約瑟所表現思考幾點:

1、痛失所親人之常情

在台灣的傳道環境中,常被質疑的兩點即:a、親人去世傷痛哀哭事宜;b、祖先祭拜問題。此兩點如未獲解釋,人往往不敢冒然接受福音。

a、親人去世傷痛哀哭事宜:此問題乃出於「落教死無人哭」這句話。他們認為基督徒親人死後不能哭。其實,聖經並未規定基督徒親人死後不能哭,創50:1說「約瑟伏在他父親的面上哀哭,與他親嘴」。v3:10又說:「埃及人為他哀哭了七十天。約瑟為他父親哀哭七天」。這表明親人死了哭是應當的,只是基督徒親人死了不是沒哭,只是不會「牽調」的哭,更不會拿錢請人哭,而是因基督徒深信親人的去世,只是人生的過程之一而已,他的靈魂已被神接回天堂與主同享永生之福氣,將來有一天當我們走完這人生道路後,也將回到那裏與親人相見,基督徒因有此信仰與盼望,因而心得安慰,並非親人的去世不許哭。

b、祖先祭拜問題:當父母去世後,基督徒未為死者祭拜食物問題,並非基督徒不孝順,而是死者根本不會回來吃,人生病時有的已不能吃了,何況死了怎還會吃?如死人真的會回來吃的話,應該不是過年過節才向他們祭拜,而是應每天三餐都需祭拜,而且像我有吃宵夜習慣的人還需有宵夜的祭拜才對,你說是不是?基督徒不是不孝,只是紀念方式不同而已,基督徒可為死去的父母作追思禮拜並談起他的信仰歷程及蒙恩情形,鼓勵子孫紀念並追隨祖先之美好信仰腳蹤。

2、心胸寬大的約瑟

約瑟把父親安葬後,哥哥們對他開始產生疑心,怕他報復。哥哥們這些疑心大概出於一種作賊心虛心理,因他們過去惡待約瑟;或因出於小人心理,他們過去心地不好,便以為約瑟也必與他們一樣的不好。因此找機會請人去找約瑟,請約瑟不再向他們報復,約瑟聽後哭了,為何約瑟哭了?因約瑟早在第45章已表明差他到埃及來的不是他們,而是上帝(創45:8)既是神所差來的,他就沒甚麼理由來加害他們。雖如此,但哥哥們至今還不放心,約瑟這時的哭也表明他對哥哥們的失望,因他們對他的饒恕還不相信。v19-20「約瑟再次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在此讓我們看見一很有趣的事即:哥哥們所看的是人,是約瑟,他們所怕的是報復,是刑罰,他們的心一直害怕不安。但約瑟所敬畏的是神,所想到的是神,他心中所充滿的是平安,這差別是何等的大!也由此讓我們看見一事實,一個人的心如只有人,只有這世界,他的心中總無法獲得滿足與平安,但如他的心總是看見神,他的人生將會改變,他的心也將會充滿平安滿足與快樂。正如詩人所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在此不只讓我們看見他們兄弟的不同處,也讓我們再次看見約瑟心胸的寬大。

3、眷顧人的是神

創世記最後一段經文乃提到約瑟最後的遺言與去世。 v24-25約瑟一再告訴家族「他將死,但神必定看顧你們」這是一句很寶貴的話,讓家族清楚知道,人是有限的,只有神才是全能的。俗語說:「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豬廄死豬母」可見人是靠不住的。他知道他雖是埃及的宰相,雖能協助法老克服飢荒的來臨,雖能幫助許多人渡過飢荒的難關,但約瑟再怎麼說,他只是一個人而已,人有人的軟弱與有限,他無法永久保護他的家族,所以最後他要家族明白,只有抬頭仰望神,神才是我們永久的幫助者。約瑟一生敬畏神,神也使他一生蒙福。不但如此,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也帶著他的骨骸離開埃及(出13:19)。當時出埃及人單20歲以上能出去打仗的男人就有60萬人,加上婦女及小孩也該有一兩百萬人,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送殯行列。約瑟敬畏神,神使他蒙福,並使別人蒙福,甚至死後也蒙福,願主幫助我們,學習約瑟一生敬畏神,榮耀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