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經驗】
鼎諭估價師25年不動產實務經驗及專業證照,含括不動產仲介、不動產地政士、不動產估價業務實務經驗,及現行關於不動產證照三張,不動產經紀人普考及格、不動產地政士普考及格、不動產估價師高考榜眼。
然不動產市場情景瞬息萬變,且相關規劃管制之法令規章更是朝令夕變,擁有20實務經驗及3張證照顯是仍不足以應對業務執行過程面對相關不動產複雜化問題,惟是在既有資源基礎仍得為再進修、再精進!
適因教書之福緣,方促仍與書本、網路資訊日日為伍,不得侈言懂之萬理,惟是悉以真誠、專業、中肯、經驗面對每一委託者信任估價師委託之業務,俾以交付不動產報告書盡得當事人經濟目的或有助因不動產之故解決私權紛私。
二、【估價師親為估價作業】
坊間總是有傳聞不動產估價師還不是那裡問問市場交易資料而矣!果是不動產估價師如此者,那與一般仲介有何差異呢?!
執業些日子來,實務經驗體會到不動產估價師價值應在於影響對象不動產價格之市場因素、規劃管制、物理權屬關係等因子的掌握,及不動產估價作業過程邏輯、組織、科學運用及客觀、公正、中肯職業道德要求,凡事將心比心,一份報告書的交付是責認、信任的開始,因報告書之作用將涉各報告書相關人之財產權變動,直接或間接影響個當事人權益,不可不慎!
其實,這也是同業常告訴之,這麼忙!為何不請『估價助理』協忙估價業務,為何要自己作呢?!我想應是對委託人對己信任,將其自身問題或困擾交付估價師處置,怎能不親為!怎能再交估價助理以增加估價作業的風險!
我想『信任』應是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普世價值吧。
三、【估價費用合理】
不動產估價費用需酌量勘估標的地理位置、勘估標的內容,如土地宗數、面積,建築改良物型樣、面積,土地改良物種別、數量及估價目的、估價條件,所需估價作業市場資料取得容易否等綜合情景論定,其估價費用形成應有一定準則與標準,而非漫天要價或任意議價,若以傳統交易喊價議價方式,則互猜疑傷情感,二造雙方起始信任基礎薄弱,其後將如何進行不動產估價作業及最終價格適格性是否脫離理性、包容的範疇,自生疑慮?!
故此,不動產估價師提供勞務服務,自當應受合理正常利潤之報酬,惟是『合理正常利潤報酬』應屬社會多數人認知合理、適當,而非估價師舉著『高考專業人士』的大旗,漫天任意索價,這應是很不道德之事!
不動產估價費用是私權經濟關係,應以雙方合意為準據,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就估價費用形成內容向有意要約之委託人說明表達;委託人有充分了解並表達意見,形成雙方權利義務雙務契約並受拘束,亦是委託人與估價師係於對等之位置,協商估價費用及各項關於不動產估價作業所需資訊之洽詢!
本事所至執業以來即本著上開之理念,為要約之委託者洽商估價費用,經統計似委託者議價行為甚少或僅零頭去捨,顯事務所長久來估價費用報價應符社會認知合理、適當!
再仍為強調者,估價費用是二造雙方合意,與估價作業品質無涉!不會因估價費用高作得細工;估價費用低隨意做之情形!為何?不動產估價報告書交付是信任與責任的開始,更是代表估價師個人品德與尊嚴,豈能受金錢所左右呢!
四、【報告書契合所需】
一本好的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就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資本財,不是用完即丟的消耗品;一本好的不動產估價報告書應分為質化分析、量化分析二部分,用質化分析過程表達影響勘估標的價格因子的陳述,俾使報告書使用者充分明瞭;以量化分析過程需為邏輯、客觀推演勘估標的價格,俾益最終價格形成具合理、客觀符合社會之期待,同時依不同估價目的、委託者之需求等,應為相關法規分析、最有效使用分析、環境敏感等分析,再者不動產估價程序、選用估價技術及最終價格決定理由自應以文字詳予釐列等,藉以補強一般非為不動產背景之報告書使用者於讀閱報告書內容清晰明瞭,疑慮甚少!
所以一本好的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就像是一本教科書,陳述估價原則理論、估價程序建立依循、勘估標的所涉法理基礎,價格形成之原委等,而非以表格方式舖陳張列,那將失去不動產估價報告書的精髓,僅顯其皮毛,是將為憾事一件,無以成就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值得珍藏精氣神之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