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運動、放鬆、飲食管理是安睡的保證
除了藥物外,個體的行為改變可以有助於安眠。本主題將先討論「安睡法寶」的原則、內容、程序,隨後則介紹一些處理失眠的行為改變方法。
壹、 安睡法寶
原則一、增強夜晚時想睡的欲望
1. 避免午睡或白天小睡
白天的小睡時間過長或過晚皆可能降低夜晚想睡的需求而不易入睡。因此,若失眠的原因在此,則應避免過長的午睡或傍晚的小睡。需注意的是,一般對孩童而言,午後的小睡並不會影響夜晚的入睡,反而有助於其下午的清醒度及情緒的穩定。此外,因為身體或心理症狀引起的夜晚失眠也需由白天小睡獲得補足。另外對於幼童,下午的小睡有助於其維持隨後覺醒情緒的穩定也有助於其夜晚的順利入眠。
2. 減少臥床的時間
當睡眠效率降低至80%以下時,應考慮減少臥床時間,以提高睡眠效率;而隨著睡眠效率的提昇,再逐步延長躺床時間。
3. 白天運動、夜晚按摩
白天運動除了可強健身體、促進心情的調適外,運動時體溫的上升可促進夜晚睡眠,特別是慢波睡眠。然而傍晚過後尤其臨近入睡時,應避免做劇烈運動,否則臨睡前仍處興奮狀態的肢體及高體溫將有礙入睡。晚上可應用按摩或柔軟體操來幫助肌肉放鬆。
4. 睡前沖溫水澡
睡前沖溫水澡有助於入睡,然應避免水溫過熱或過冷。由於入睡時身體偏好降低體溫,洗熱水澡會使體溫太高不易入睡,而過冷的水溫則有促醒作用。若想浸泡熱水,則應提前至睡前2至3小時。
原則二、日夜節奏的維持
1. 維持固定的起床時間
週末假日也應維持固定的起床時間,避免日夜節奏混亂。上床時間也儘量固定;不過若因有事未完成而心有掛念無法入睡,則可以先將事情做完再上床睡覺,而隔天仍於固定的時間起床。需注意的是如果長期工作時間過長導致每天睡眠量過少,也會有入睡困擾;此時解決之道反而是需調整白天的工作量,以使夜晚能提前上床安心睡覺。
2. 加強日夜節奏的時間線索
白天多照光,晚上則避免照強光。
原則三、注意飲食、避免睡眠前使用興奮性藥物或酒精
1. 攝取食物需注意營養的充足與均衡。食用糙米等未過於精緻處理的食品。一天的營養攝取量應主要分布在早、午餐。白天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及深海魚油有助於體力及清醒度的維持,而晚上則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為主,避免晚餐過度豐盛。臨睡前儘量不進食,如覺得餓則喝杯麥片、米漿減低饑餓感。牛奶雖有些許幫助安眠作用,但因其不易快速消化,睡前飲用反可能干擾入睡。
2. 睡前不抽煙:煙草中的尼古丁具雖同時具提神及鎮靜作用,但臨睡前抽煙仍有礙入睡。
3. 睡前不飲酒:酒精開始雖有促睡功用,但是到後半夜反而會抑制睡眠。
4. 午後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因的作用可長達數小時,所以有睡眠困擾者最好在中午以後不要喝咖啡、可樂、茶。有些標示健身、提高活力的飲料中可能也含咖啡因,飲用前最好先注意成份標示。
原則四、睡覺環境的維持
1. 安排舒適的睡覺場所及寢具
臥房擺飾皆只具促睡功能。不要擺置時鐘於正對床舖的牆上或桌上,以避免入睡時眼睛注視時鐘帶來焦慮而睡不著。
2. 先解決腦海中的問題再上床睡覺
壓力或腦海中的問題,處理完再上床睡覺,讓床鋪不會成為解決問題的場所。
3. 避免強迫入睡
睡不著就起身,做一些柔和的體操,放鬆自己,待放鬆後再上床睡覺。
4. 臥房功能單純化,沒有不當的連結。
可以發展適當的睡前禮儀如更換睡衣、舖床等動作以告知自己入睡時間的開始,不再做其他有擾睡眠的事。
原則五、幫助入睡的其他方法
1. 適度的使用安眠藥
2. 放鬆入眠
3. 自我暗示醒來的時間,以排除隔日醒來誤時的憂慮。
貳、應用安睡法寶的程序
1. 事前評估自己的睡眠情況
每一個體的睡眠困擾皆不同,因此在決定採用安睡法寶中那些原則的方法前,需先評估自己的問題所在,這可藉由睡眠日誌來協助評估。
2. 選擇最影響睡眠的因素加以改善
3. 先解決一項後再解決下一項
4. 隨時再評估自己的睡眠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