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恩(88國中、91高中)

催生藍韻~社團教會我的事

◎ 撰文者/張佳祺

在校內外大大小小的活動典禮中,總能看見明道藍韻國樂社的身影,每年的成果發表會也總是別出心裁地呈現演出,演出現場幾乎是一位難求。一個創立多年的傳統音樂性社團,如何做到現在這個規模,從20幾人成長到100多人,其中篳路藍縷的日子,也只有藍韻國樂社第一屆社長──黃偉恩,才知道!

明道國樂社是個歷史悠久的社團,而且當時只招收高中生。當時還是國三生的黃偉恩自告奮勇主動申請加入樂隊,積極熱心的態度,在高二時自然而然地被推選為社長。當時的副校長汪大久還特別私下找了他問道:「你對現在國樂社有什麼想法?」汪副校長同時身為明道國樂社的畢業校友,對於國樂社的未來發展也極為重視,在兩人討論下得出的幾項改善建議,即使經過了20年,黃偉恩還是能一一記清。

當時國樂社僅20多人,很多聲部皆只有1人擔任,只要有人請假就無法順利合奏練習,當務之急是解決國樂社成員短缺的問題,因此當時偉恩的第一項建議就是招收國中生加入,因很多國中生在國小時期就有參加過國樂社的經驗,實力堅強。除了解決內部問題,黃偉恩還規劃到文華高中國樂社團取經,雖然欽羨他校的雄厚實力,但他在回程的路上想著:「我們也來為國樂社取個名字吧!就叫做『藍韻』。」就這樣黃偉恩成為藍韻國樂社的第一屆社長,帶著大家一路走下去。

招收了大量的國中新成員後,黃偉恩認為可以舉辦一場「藍韻營」以凝結大家的士氣,並以參加國樂比賽為目標,利用暑假一個禮拜的時間,成員們24小時都生活在一起。為了能說服學校同意首次舉辦「藍韻營」,偉恩學習撰寫計劃書並上呈給老校長爭取經費,從規劃到執行幾乎都一手包辦,也從中學習,他也特別強調,現在在職場上的企劃能力,大多都是從那時候培養起來的。最後每年舉辦「藍韻營」也成了現在藍韻國樂社的傳統,而當年首次參加國樂比賽也獲得了甲等的成績,算是第一次得到外界肯定,讓社員們信心大增,社團曝光度也增加了不少。有鑒於以前國樂社表演的場合只有在每年的成年禮,因此希望能舉辦成果發表會,將認真練習的成果有機會展現。偉恩還記得那天早上的升旗朝會,他站在升旗臺上吹了一首笛子,大聲地宣告:「明道藍韻國樂社今晚將有大事發生囉!」第一次的成果發表會規模還不大,但當晚鐵梅廳140個位置全部都被擠爆,是一場極為成功的演出。他說,當時的影片紀錄還完好保存在隨身碟中,隨時都可以拿出來再次回味!

樂團編制越來越大,對於練習的環境、資源也需要跟著擴編,還成功添購了一組30萬的定音鼓。在汪大久副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所有的改革項目都一一完成。黃偉恩笑說:「我想我的名字之所以年年都出現在國樂社成果發表的DM上,應該就是因為這些原因吧!」黃偉恩把在明道藍韻國樂社擔任幹部所培養的領導經驗當作養分,畢業後就讀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擔任桌球系隊副隊長、成大國樂社吹管組長等,甚至年紀輕輕就當上臺南東山區公所的課長,發揮所學專業。黃偉恩感謝那段在藍韻國樂社的日子,更感謝當初汪大久副校長的一席話。

黃偉恩建議學弟妹們把握高中黃金歲月,好好開發自己的興趣,並積極爭取擔任幹部的機會。現在,黃偉恩還成了小youtuber,將自己三個月就成功考上土木公務員高考的秘訣分享給大家。就是這樣永遠保持著熱心積極的態度,相信黃偉恩未來在不同領域都能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