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政文(67國中)

偏鄉校長~獻身偏鄉杏壇,陪伴山上的孩子長大

◎ 撰文者/郭 百

個性溫文內斂,臉上總是掛著平易近人的笑容,這是自由國小與和平國小學生們熟悉的江政文校長。民國67年,江校長畢業於明道中學國中部,師專畢業後回到自小生活的部落服務,投入偏鄉教育,先後在自由國小與和平國小擔任校長,為山上的孩子,圓一個學習的夢。

「其實一切都不是計畫好的。從一開始就讀明道,後來考上師專,都不是計畫中的事情。」對比現在的年輕人,江校長當時所身處的大環境,以及經濟上的考量,並不能隨心所欲地讓自己決定未來的方向。他的人生走向,是由命運之神和父母之命纏繞引領著。

就讀明道中學,是一種冥冥之中的緣分。當時,要擠進身為名校的明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參加申請入學除了要提出小學成績證明,還得接受面試。很巧的是,三個面試問題中的兩個,小時候祖母就已經考過他了,所以答起題來得心應手。因緣際會下,江校長順利取得入學資格,成為明道中學的一員。

回憶往昔,江校長感嘆地說:「在明道三年來,都在拼命讀書啊!」假日時校方甚至會將學生全部集中到明倫堂,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建立了學生之間互相扶持的革命情感。談起令他印象深刻的師長,他說是當時教數學的導師何長峰,以及英文老師曾麗娟。而他最難忘的,便是老師們手中的小板子。當時的他經常被老師用小板子訓誡,然而他認為,愛之深責之切,正是因為老師們這般嚴謹的教學態度,他才能鞭策自己加倍努力,更上一層樓。

讀師專這個決定,受父母的影響很大,也和當時家裡的經濟因素有關,因師專公費生甫畢業就能有工作。在現實考量下,江校長一腳踏入杏壇的殿堂,開啟對這方天地的探究與摸索,這時候的他還不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未來擔任校長的重責會肩負其上,旅途中的行囊會增加許多甜蜜的負荷。

師專修畢後,江校長立志回鄉服務,在自由國小一路從組長做到主任再到校長。過程中雖然經歷漫長的時間,但他認為,從基層開始做起,結合許多實務經驗,對未來擔任校長一職有很大的幫助。

江校長最主要的教育理念是「提高偏遠學校學生的競爭力」。由於自由國小的學生都是原住民,人數也不超過五十人,大家自小玩在一起,彼此非常熟悉。長期下來,校長發現自由國小的孩子比較缺乏都市孩子有的攀比心和進取心,學業上的競爭心理也不強。於是,江校長把都市學校的試卷拿給山上的孩子做測驗,給予他們更多刺激和學習動機,並且尋找方法改善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方法。奔波中的勞累,在看到學生有所成長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自由國小服務七年以後,江校長便到和平國小接任校長。因為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擔任兩校校長期間,他都大力支持學校的文化活動,包括推動族語教學、傳統舞蹈、傳統歌謠,在本位課程上安排專業的書法老師教授書法,幫助學生修身養性,提升注意力。江校長特別提到,他們的傳統舞蹈不只是舞蹈,因為準備過程包括道具製作、背景設計、劇本編排,舞蹈當中還要穿插說、唱、演,舞蹈二字太有侷限性,應該可以說是綜合藝術。在國內民俗舞蹈乙組比賽中,他們的舞蹈蟬聯八年冠軍,今年更是受邀到美國表演。江校長除了關心孩子們的課業,對於培養他們學業外的專長更是一點都不馬虎。這些活動讓山上的孩子浸潤在文化的薰陶之中,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延續性。

談到與明道雲端學校合作的遠距教學計畫,是透過網路科技,與明道的哥哥姐姐們進行一對一教學。江校長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跳脫制式的教學,讓年輕人創意發想自行設計課程,吸引山上的孩子學習探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放學回家,還有人幫助不會寫的學校作業,增進完成作業的動力與成效。雲端計畫現在持續進行著,明道的學生們在遠端,為偏鄉的孩子解惑,用愛與服務傳遞著源源不絕的希望。

目前,身為農二代的江校長退休後回歸務農,並擔任生態保育志工,過著恬靜舒適的生活。他希望學弟妹們趁年輕的時候踏出舒適圈,勇敢地去闖一闖,去外頭的世界看一看,活出最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