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易(77高職)
用藝術面向世界~拿到那把開啟生命的鑰匙
◎ 撰文者/張佳祺
在明道,每週朝會上台受獎的師生,都能有機會在色彩繽紛的「馬上封猴」藝術雕塑前與校長合影留念,取其諧音「馬上封侯」的吉祥意義,成為全校師生榮譽的象徵。而這件藝術品,正是明道校友洪易老師的大作,他心中總帶著一股使命感,希望臺灣更美、更有特色,於是將滿腦的想法傾注於公眾藝術,所以在臺灣各地更廣至世界,都能看見洪易老師的作品且輕易辨識出來,且其作品融入臺灣俗艷、質樸又生猛的在地特色,獲得大眾的喜愛與認同。
觀察洪易老師眾多的藝術作品,不難發現其外觀線條乾淨俐落圓滑,結構穩固充滿霸氣,談及公共藝術的呈現方式,洪老師特別強調「安全性及結構感」希望呈現出來的藝術品,是連小孩子都願意接近、觸摸的,所以即使是尖尖角角的設計,也都特別安排在頂部不容易碰觸到的地方,而結構的穩健,就是希望讓觀賞者感覺到安心沒有距離感及壓迫感。
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臺灣世界知名的洪易老師,其實他的創作生涯中也有許多轉折,「我做過很多工作、開過很多店都倒閉,也許經歷這麼多失敗,是因為老天爺希望我能專心於『創作』這件事吧」。二十三歲那年就開了第一家店,以一年一間的速度展店,最多開了九間,但在1999年全部都以倒閉收場,2000年進入二十號倉庫駐村創作時,竟什麼都沒有了,於是在30歲那年決心成為一名藝術家!「我覺得很多東西是因緣。很多人以為我是素人,事實上我不是。我在明道把基礎打得很好,我的老師都是來自專業系統的專家,所以美術訓練是很紮實的」,但是他的高職生活確實是從不會畫畫開始的,用決心、認真、不服輸的精神,走完高職三年的路,1988年從明道美工科畢業,他讓自已從不會畫畫到畢業時拿最多獎。
「年輕畢竟是懵懂的,這個時期教導你的人很重要,環境也很重要。」洪易用過來人的經驗總結他四十年來投身創作的豐富閱歷,他說,明道跟其他學校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環境。這裡的環境日積月累下形成風氣,進而變成文化,這就是明道校園裡一代傳一代的美麗風景。「在明道所遇到的老師都是很務實的,認真的把所學告訴你,讓你可以在具體的思考下往有興趣的方向走。」這個概念很像中國古代的師徒制度,從小徒弟開始磨技術,每個學徒都明白技術不是一兩天就能練好的,必須長年累月跟著師父學,要耐得住寂寞,更要耐得住挫折。這個磨技術的功夫正是臺灣早期職業教育的精髓,也是洪易念念不忘的那個紮紮實實的根本。
洪易的成功在於他勇敢讓自己去試煉這個環境,在社會大學中自己教育自己。唸書的時候家境不好,他得趕早到果菜市場幫忙,有時候甚至三四點就出門了,當很多同學還在睡眼惺忪、揉眼睛的時候,洪易已經忙了好幾個小時。這樣的生命體驗是他多年後回想時珍貴的禮物,「不管生命如何發展,希望能時時刻刻感受身邊的人事物,並珍惜當下的幸福」。環境的磨練會刺激你生命的能量,也會觸動你內心的靈魂,當環境有一些困難或阻礙的時候你才會想要去突破。
各種經驗、試煉的目的就是提醒自己:不是失敗了就不做,失敗也是經驗,而且是很難得的經驗,生命中的答案都是自己給自己的,你要去試了才知道。「這個社會的消化性很快,如果不想被消化就要更執著更用心。」洪易鼓勵學弟妹們,不管你選擇哪一個領域都要有被用的價值,當你準備好了,在有需要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可以產生被用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