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中興(62國中、65高中)
中科院總舵手~工匠精神 從零組件開始
◎ 撰文者/張嘉妤
杲中興為中正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航研所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機械航空博士,他曾在空軍聯隊擔任飛修官,而後轉任中科院專職國防科技研究;曾任中科院火箭飛彈所所長,任內晉升為空軍少將,隨後升任首席副院長,2015 年軍職屆齡退伍,改為科聘副院長,2017 年升任院長。
從小生長於中興新村,平時可見的玩具幾乎都出自母親的巧手,母親啟蒙了他動手做的能力,也奠定了他未來的志向,像是撒下種子般,等待日後的成長茁壯。就讀明道中學六年期間,杲院長在校成績十分優秀,高中時因受汪廣平校長的影響,成為模範班第一屆的學生。那時考大學很不容易,要拚盡全力才能考上,在導師的細心關懷以及同儕的互相鼓勵下,杲院長成功考取公立大學,後來他選擇當時剛起步的航空工業。杲院長說:「在明道,每個老師都很優秀!也都很關心同學。」就是這樣的精神渲染出一位位優秀的學長姐們,在各個行業中都出類拔萃。
住宿生活也帶給杲院長許多影響,當時的環境較為艱苦,許多東西不像如今那般唾手可得,樣樣都要自己親手做,儘管如此,做完所得到的龐大成就感,讓他們依然樂在其中。
之後去美國深造時,跨文化的衝擊也帶給杲院長很好的養分。美國的教授除了知識外,更強調動手做的能力,學生不是將零件組成實品,而是從零件開始,每個環節都親手操作。而每個人除了本身專精的領域外,也會額外學習別的領域知識,這種擁有許多跨領域知識的人才,正是社會所需要的,難怪美國的工業能如此強大!
「工藝沒有魔術,高科技還是要建立在基礎工藝上。」
從孩提時期培養的堅強能力──動手做: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地做出實品,不輕忽任何細節,這所謂的「工匠精神」,是杲院長一直放在心中遵守的最高準則,更將這種精神帶入了中科院,希望可以重拾這被台灣人遺忘已久的精神。
杲院長返國後,進入中科院航空研究所,參與國防科技研究,運用他專精的飛航知識,研發高科技的訓練飛行模擬器,從基層做起,他靠著自己的努力不斷升遷。研發高科技武器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杲院長每一步都走得緩慢而仔細。在面對如此高壓的工作,杲院長偶爾也會去露營、甚至飆車來紓解壓力,杲院長憑藉著對國防科技的熱情,一直堅持走到了今天。在與我們分享他的工作時,他興奮得像個孩子一樣,娓娓道來他的工作經驗,讓我們兩個外行人也聽得津津有味。雖然在研究過程中經歷了多次失敗,杲院長會檢討每次的失敗,從中尋找解決辦法,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最安全的成品。
「因為知道過去,現在才能站得更穩,未來走得更遠。」
在最近的「航空偵照展」中,將新研發的銳鳶無人機及歷史的黑貓中隊聯合展出,兩者皆是用於危險區域蒐集情報的,放在一起頗有傳承的意味。杲院長與我們分享:「透過歷史的展出,雖是失敗,但就是有以往的經驗才能鑄造今日的成功。」這個展覽也能讓大眾更了解歷史的更迭、科技的進步。
杲院長也鼓勵未來想念「國防工業」的同學們,能多些實戰經驗,因為國內的教育體制太重視制式化的知識,缺乏中科院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杲院長坦言他也想改變現狀,中科院努力透過與各大學、研究所合作,支付同學所有在校學費,讓他們來中科院上課,還有機會出國進修,之後畢業就到中科院工作。做這麼多都是為了培養高科技人才,延攬他們留在國內。
在杲院長身上,我們看到「興趣」和「工作」的完美融合,儘管下班回家仍心繫工作。對於他而言,國防科技這個領域如同深不見底的寶藏,仍然有源源不決的技術等待他去探索,現在的他已位居中科院院長,是別人眼中很高的成就,但杲院長依然以謙虛的心態面對這份工作,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杲院長說:「不論是哪一個行業,『熱情』都是不二法門。」要去享受那個過程,你才有辦法在那個領域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