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達(71高職)
走出身體障礙的藝術家~生命,永遠能找到出口
◎ 撰文者/張佳祺
「身體雖殘,心永不殘」這是身障藝術家黃明達老師的座右銘。老師以自身經驗化作生命教育的養分,用行動不斷鼓勵著身邊需要幫助的朋友。
樂觀、開朗、自信,這是我對黃老師的第一印象,他親切的笑容,讓我忽略了他身體上的障礙。很難想像黃老師小時候曾因身體障礙,飽受同儕嘲笑排擠,而這些辛酸與無能為力竟能一一被化解,並轉化成生命持續向上的力量。
黃老師三歲時因為發燒罹患小兒麻痺症,突然失去行走能力,也讓母親放棄所有工作機會,在當時交通不便的年代,背著他到處求醫。原本差點沒有機會可以上小學,幸好大他10歲的大哥為他購置一臺手搖車,用雙手代替雙腳,讓他能夠有機會進學校接受啟蒙。黃老師雖輕描淡寫地說起國小的故事,但想像著當時的畫面還是滿腹心酸,位於三樓的教室必須用雙手和屁股一階階地往上爬;上廁所時,也擔心被同學們嘲笑,每次都是快要上課時才去,晚進教室又不敢說,常常挨老師藤條;下課有同學嘲笑他,一氣之下,就和別人大打出手……,黃老師形容那段童年為「叛逆暴躁」的歲月。
因身體的障礙,幼小的心靈飽受欺凌,好在大哥是他生命中的貴人。幫他申請了臺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透過11個月8次手術的漫長療程,讓他可以透過支架站立行走,頓時有了不一樣的視野,不再怕被嘲笑、不再脾氣暴躁、不再怨天尤人,同時也在這段時期遇見人生堅定的信仰:主耶穌。「能夠走路之後,我非常喜歡走路。」每天從家裡步行3公里到學校,依然樂此不疲。
縱使生活有許多挑戰,但藝術是唯一能堅持的事。黃老師從小就對音樂、美術感興趣,民國68年考上明道中學美工科立體組,開始認真學習雕塑、陶藝等,以成為未來就業的一技之長。但天不從人願,畢業後的職場並非想像中的美好,離鄉背井隻身到苗栗打拼,度過了整整三個月在公園、火車站、街邊流浪的日子,找了上百家的陶瓷廠,黃老師才終於在苗栗公館的個人工作室找到一個工作機會,從幫忙壓模子的學徒開始做起。
從學徒身分開始,從觀察到學習整個陶瓷設計、製作、量產至外銷,過程中須經常往返新竹、苗栗、臺北等地學習,還有機會受委託,雕塑知名動畫廠商的周邊商品,並曾擔任1980年代電影〈魯冰花〉的美術指導。從民國76年開始,黃老師開立了個人工作室,一開就是20多年,直到陶瓷產業外移,被挖角到中國一間1萬3千多人的工廠,每天三班制生產,黃老師負責擔任開發部主管掌管,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半夜1點。5年的時間,在體能與精神的壓力下,雙眼的健康亮起了紅燈,因此黃老師決定放棄高薪重新回臺打拼。
「我15年前就沒有再做雕塑了!」雙眼幾乎是藝術家的生命,雖然無法從事精細的創作,但生命依然會找尋到出口。還記得從明道中學吉他社團學會的技巧,平時也不斷當成興趣練習,並自學口琴、陶笛等樂器,因此找機會到社區大學、學校社團等從事教學軟陶、果凍蠟燭、陶笛、吉他、烏克麗麗等工作,並考取街頭藝人證照。工作之餘,也到殘障協會、教會、弱勢團體義務教學、演奏,甚至完成了第一屆的手搖單車環島。黃老師驕傲地遞出自己的名片,洋洋灑灑的專長與職稱,每一項都是自己主動積極學來的,即使時代改變、資源匱乏,依然能有尊嚴地養活自己並幫助他人。
現在,黃老師又多了一個新頭銜「生命教育講師」。一進門,客廳牆上掛滿了受獎的照片、獎狀、獎座、榮譽肩帶等,「金毅獎」、「金鷹獎」、「十大技術楷模」、「十大傑出人士」等,光是被總統召見就達6次之多。民國104年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頒發「第十七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成為生命教育講師,並受邀至全國近50所學校演講。黃老師的演講融入自己的音樂專長,把演講現場變成演唱會,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粉絲。
「身體雖殘,心永不殘」感謝明道美工科游明耀老師持續帶領教會付出,感謝家人永不放棄的支持,感謝高齡92歲母親的絮絮叨叨,感謝生命能自己找到出口……。未來各位可以在國道三號西湖休息站、國道一號泰安休息站看到黃老師演奏的身影,並聆聽他用生命譜出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