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懋(71國中、74高中)

致力在地產業提升~培養創業家能力,從小紮根

◎ 撰文者/張佳祺

鄉村給人的印象是什麼?資源稀少、人口老化?但在吳佳懋學長的眼中卻是從小鍛鍊獨立自主、培養未來創業能力的好所在。吳佳懋是民國74年明道中學畢業校友,家住南投水里,當時交通不便,回家一趟就要耗費3~4小時,所以從國中一年級就開始住校,小小年紀第一次離家,生活各方面都要靠自己,也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個性。吳佳懋說:「這是我們鄉下小孩最不同的地方。」感謝那段住校學習所收穫的能力,所以家中兩個孩子也都是在讀小學時,就先提前訓練好以後國中要住校的能力。

兒子吳奕軒、女兒吳奕青也都是明道畢業的校友。吳佳懋從小培養兩個孩子未來一定要成為創業家的能力,子女們也都不負所望,高二之後就出國求學,在各自的領域闖盪,兒子吳奕軒在國外開飛機;女兒吳奕青則決定繼承家業,回臺灣中興大學研讀博士,將成為世界第一位「梅精」博士,提升「奕青莊園」的青梅加工及休閒觀光事業。

說到產業提升,吳佳懋提及當年在明道就讀的自由風氣,老師們以啟發、引導的方式教學代替填鴨式教育,邏輯思考能力也培養得很扎實,這些都對未來創業很有幫助。一九九四年,清大核工系畢業的吳佳懋毅然決然回鄉接下家中祖業,親自栽種梅子。剛回鄉工作就有一個天大的難關要闖,因為當時臺灣加入WTO,國外產品紛紛湧入臺灣市場,造成青梅嚴重滯銷,且才不到一年,對日本的外銷也被大陸取代,三、四百萬的營收突然歸零。

然而,是困境亦是創業的啟發,當年,梅子總是運到日本後才開始加工製成產品,吳佳懋認為,只要學會加工、模仿日本產品,必可轉型成功。從梅子果農轉型青梅加工產業,他每天往返於各大學食品系間,學習梅子的加工製程,也到各種農業訓練班獲取新知識。他強調:「關鍵不在於你讀什麼科系或專攻什麼,最主要的是你可否將吸收到的新知識融會貫通,應用在另一個領域,佐以創意、正確的態度,才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現在,奕青莊園的青梅加工技術不斷翻新提升,目前製造出梅精的酵素濃度,已經達到全國第一,並自行研發出負壓蒸餾的製酒技術,追上先進國家。吳佳懋表示:「我們知識份子回鄉,就要把整個經營理念、技術水準提升,系統化、科學化,建構完整知識,才能扎扎實實將傳統產業升級。」傳統產業必須要有好的人才,才能不斷往上升級。

除了加工之外,旅遊觀光產業也是持續發展的重點,他們希望透過體驗農村生活的方式,協助現代人找回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對吳佳懋來說,以前農民照顧的是我們的肚子,現在是照顧我們的心靈。「臺灣人以前窮,需要農民大量且廉價的農作物;

現在臺灣人有錢了,他要的是安全保證、高品味和親近感。」近年來,許多農主從食安危機看到翻轉農業本質的契機,開始實施自然農法,完全不添加任何農藥和肥料。許多農場也改變經營模式,開放讓民眾參與。吳佳懋說,這是一個趨勢,傳統農業價值已經撼動,而他將奕青莊園定位在「順天意,做良食」,成為關懷臺灣農村環境,再創農村價值的品牌。

臺灣環境已經不一樣了!未來走向創意時代,而創意這件事也必須落實到教育方面。臺灣現在需要的已經不再是工程師,而是創意管理人才,且要延伸創意,教育就要保持開放態度、終身學習!吳佳懋最後提醒學弟妹們:「你在學校學什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學習新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