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辰(98國中)
紐約珠寶設計新秀~勇敢探索新事物
◎ 撰文者/黃邵頎
林怡辰學姊從小開始接觸藝術,到畫室學畫、手作陶藝。十六歲那年,隻身前往美國留學,在那裡,學姊嘗試了各類型的藝術形式:從木藝到焊接;從平面藝術到立體藝術,最終踏上了珠寶設計這條路。
學姊著迷於小型雕塑,作品可以隨性搭配也可以收藏,不論是製作過程或是配戴都自由且不受拘束。 在設計珠寶首飾的過程中,她可以透過視覺、觸覺,甚至嗅覺表現情感與不易形容的意境。而細膩的珠寶藝術在學姊手中也因此增添了一份神秘感,每份作品都有屬於它的意義及旅程。作品背後的故事來自於生活中的每個片刻,在不同城市穿梭時獲得的感動、在求學的旅程中邂逅的每一位朋友,都成為學姊心中的養分,藉由作品將靈感呈現出來。
2018年,學姊成為了義大利GIOIELLI IN FERMENTO展覽專業組中唯一獲選展出的臺灣人。入選參展的作品為 “Rooted”,這是一件畫布與金屬結合的作品,靈感構思來自於學姊亦師亦友的冰島畫家Sossas。Sossas的油畫讓她強烈感受藝術家的精神和態度,學姊也藉這件作品感謝老師的支持。
在製作的過程中,學姊與Sossas再次聯繫,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代表著許多故事和回憶,Sossas帶給學姊的人生課程就這樣持續地的在她心中發酵,靜靜陪伴著她。
學姊喜歡旅行。從美國北加州雷丁、西雅圖、波士頓到紐約,每一個新的環境對她來說都是一個讓自己探索新經驗和靈感的機會。或許會從零開始,或許將有許多挑戰要面對,但學姊不受負面情緒左右。她認為,人生旅程中難免會遇見形形色色的風景,有好的故事,也會有不美好的經驗,然而,面對不順心的事物時,學姊總是轉念思考:這何嘗不是個更好的改變?或許原先預計可以筆直地從A點到B點,但過程中總會遭遇不同的挑戰,必需經過更多的轉折點,甚至最後到達的結果未必是B點,不過,過程中能得到的啟發也可能遠比既定旅程來得多。學姊分享了某次到義大利參展的經驗,在展場中面對來自各地的藝術家前輩,不僅年紀相差懸殊,還要面對語言不通的困境,學姊安然面對並將這些困難化為轉機,因此認識了許多對藝術有巨大熱情的朋友和老師,看見了不同的旅途風景,也拓展了自己的視野。
這趟旅程也提醒學姊:不要貪圖安逸 ,這是個廣闊的世界,永遠有新事物等著自己去發現、探索。「緣分是我一直特別珍惜的寶物。」不管是來自冰島的藝術老師,在芬蘭遇見的韓國女孩,甚至是在明道就學期間參加閱讀台灣深度文化之旅活動認識的中國學伴,都是學姊生命中難忘的記憶。學姊對這些往事記憶猶新。「我的學伴是北京四中的鄭夢媛同學,也因此認識他最好的朋友夢嵐,由於剛結束在美國一年的交換學生生活回到明道,跟一起旅行的明道同學事實上不太熟悉。我的學伴夢媛反倒熱情地帶我加入北京四中另外三位同學的團體裡。過程中我參與、聆聽他們的交談與評論,幾天下來我好似以北京同學的學習角度研讀著台灣文學!真是奇特而難得的經驗。」 從此以後,學姊特別喜歡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氛圍,與不同的人相處,就如同拿著一面鏡子般反射著自己,從對方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可以暸解對方對自己的想法,在更多互動後甚至更加認識自身內部尚未被自己發掘的一面。
對於未來,學姊鼓勵學弟妹不要害怕嘗試,要勇於跳脫自己的舒適圈、接受挑戰且保持樂觀。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沿途會看見不同的人事物及各種景色,過程中將會面對許多有別於以往的經驗,但只要換個角度思考,這或許就會是你人生更好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