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欽(105國際)

用獨特的角度看世界~發現自我的過程,從累積開始

◎ 撰文者/張佳祺

目前在日本東京大學就讀的王昶欽,社團與課業都十分豐富,在無法面對面訪談的情況下,我們抓緊時間運用網路對話,而靦腆少言是我對王昶欽的第一印象,不過聊起在明道中學印象最深刻的事,他開始滔滔不絕地分享:地理奧林匹亞競賽、NASA 太空殖民計劃、青少年高峰論壇、iGEM 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等,一切累積都成了現在的養分,這就是明道人常說的:「一切皆是課程」,也是王昶欽最深刻的感觸。在國中一年級時與父母討論下,決定從公立學校轉入明道國際部就讀,為了適應不一樣的教學體系,昶欽敞開心胸讓多元開放的學習風氣慢慢地影響自己,不設限地大量閱讀各式各樣的知識、參加課外活動競賽。

他清楚記得,在八年級的一堂班會課上,學校讓所有學生都參加「國中地理知識競賽」的初賽,當時昶欽就獲得第一次代表明道中學參加縣市賽的機會,九年級時,也成功闖進全國總決賽並成為國手,代表臺灣到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世界賽。這是一次特別的比賽經驗,他分享到,當時有個題目,要參賽者在市區拍攝照片,用照片介紹城市的文化景觀。對於「文化景觀」的概念,當時同組的大家都不太了解,總以為「老東西、舊東西」才是文化,但其實「只要是人類活動創造出來的,都是文化」。雖然因此比賽失利,但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是學習過程的收穫。國際賽的最後,各國代表隊伍都要上台發表,透過與國際隊伍的交流,讓自己更加進步也吸取新的知識,甚至昶欽還因此培養了對拍照攝影的興趣,後來在高中時期還舉辦過兩次的攝影展,一次是校內個人展、一次是臺中草悟道的聯展。

每一次的比賽經驗都是累積。從國中時期的地理知識競賽,一路到高中時期的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在師長的鼓勵下,不斷接觸地理相關領域,透過比賽累積經驗,漸漸發現自己對地理越來越有興趣,「這就是在明道發現自己吧!」他回想以前閱讀過的書籍,好像很多都跟地理有關,也因為參加相關比賽,才發現自己累積的知識都可以有所發揮、實際運用。至今,他更將在地理的研究長才,昇華為擁抱世界、落實關懷的熱情,並以成為「有科學頭腦」的「環保主義者」不斷自我期許。他說,這幾年在國內外旅行,旅途中透過實地踏察,用鏡頭紀錄各城市的面貌,是一個一旦投入就捨不得抽離的過程!回想自己在高中時期在學校舉辦的「文化景觀的變遷和地區議題」攝影個展,至今內心依然澎湃,這次攝影展展現對台灣、香港、日本、俄羅斯等地文化景觀、生態環境的觀察與思考,也開啟了他日後持續關注環境議題的行動力。

王昶欽目前在東京大學就讀國際環境科學系四年級,也是因為當初在中學階段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並積極爭取。他說:「我只知道我想要學習的知識、科系,至於到哪個國家念書,都沒有設限。」現在,昶欽依然保有對學習的熱忱,多元跨領域地參加各式活動。他分享最近這兩年在大學參加的太空社團SEDS(Student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ace(太空探索開發學生聯盟),也是因為高中時開始萌生對太空領域的興趣,還曾向同學、師長提議,進而促成明道首年參與NASA太空殖民計畫競賽。在大學的太空社團,他們也組隊挑戰日本的「衛星設計比賽」,據說,曾有前輩透過此比賽的知名度取得研究資金,還成功讓衛星發射。透過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目標及挑戰,讓自己的未來越來越清晰。

「多參加課外活動吧!對於發現自己的興趣會有幫助」這是給學弟妹們的建議。每年的春假、暑假,昶欽都會回到明道校園,找機會跟老師們聊聊近況,他說,這便是每次回臺灣最期待的行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