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動物如何適應環境
3.1.3動物如何適應環境
課本P66:
有些動物會隨著季節的變化,遷移到適合的環境覓食、繁殖或避冬。
(1) 紅嘴鷗、灰面鵟鷹(國慶鳥)、黑面琵鷺、田鷸等候鳥,天氣寒冷時會遷移到溫暖的地區。
(2) 非洲草原上(分乾季、雨季)的大象、斑馬等動物,會因為食物或水源短缺而遷移到別處,如此才能讓生命繼續延續下去。
*補充影片:
(3) 臺灣的紫斑蝶,每年十月左右會往臺灣南端飛行,在較溫暖的南部山谷過冬,直到隔年三月,再成群回到中、北部產卵。
(4) 帝王斑蝶的遷徙紀錄,打破了人們一向定義蝴蝶為柔弱、嬌嫩的刻板印象。每年春、秋時節,大約5億隻帝王斑蝶群集往返北美和中美洲之間,最遠的飛行距離超過4000公里,這是動物遷移紀錄之最。 目前已知道的遷移方式,是藉著風和氣流,北起北美大陸加拿大多倫多,經過五大湖地區、阿帕拉契山脈,然後又飛越密西西比河後,才抵達中美洲墨西哥高原。
令人驚奇的是:在普通環境下,一般帝王蝶只有四個月的壽命,但加入了遷徙
行列後,竟然能自動展延多出五個月的生命,以因應漫長的遷徙旅程之需,達
到繁殖後代的工作。
PS:墨西哥的帝王斑蝶谷和台灣的紫蝶幽谷是世界二大規模的越冬型蝴蝶谷喔~! 。
*補充影片:
(4) 鮭魚幼時生活在河中,長大後則游到海裡。繁殖期,雄、雌鮭魚都會回到幼時生活的河中排出精子和產卵,以繁衍下一代。
*補充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