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多樣的自然環境中,孕育著許多特有種生物。
PS:所謂特有種生物,是指適應當地環境,而且此生物僅分布、生長於這個特定地區內,其他地區都沒有這種生物。
1.台灣欒樹:開花時呈黃色,結蒴果時轉為紅褐色。因三片暗紅色的蒴果膨脹成氣囊狀,像千萬個小燈籠掛在樹梢,因而也有「燈籠樹 」之 稱。
2.台灣獼猴:猴群為母系社會,會以一隻成年雄猴為核心活動,一群中個體約有數隻到數十隻不等。以果實、種子、嫩芽、嫩葉、昆蟲為食。 體長約36~65公分,尾長約26~46公分,重約5~12公斤,部分成年雄猴可達18公斤。 雌性成年發情時臀部皮膚為明顯脹紅 。
3.台灣百合:潔白略帶紅暈的喇叭花形、在氣候與地理環境多變的環境下仍能繁衍。分佈廣且適應力強,從海邊到3千多公尺的高山及險惡的環境中都能見其挺拔的身影。
4.玉山薄雪草:為抵禦乾旱及冬雪,全株密披棉毛, 玉山薄雪草素有「臺灣小白花」之稱,與北極圈及阿爾卑斯山上的薄雪草為近緣種。是冰河時期孑遺留存的活化石,具研究價值。
PS:一萬年前,地球增溫後消融。有些寒帶植物隨著冰河往南遷徙台灣,冰河消褪,部分植物轉向高海拔地區,形成了中緯度高山特有的寒帶植物,這些植物稱為「冰河孑遺植物」
一輩子都在河流裡生活的台灣櫻花鉤吻鮭,不像外國的鮭魚都要到大海裡成長,這是他們為了適應台灣的氣候和地形變遷所演化出來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