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From 科學小芽子。
雨林:
1.大象可發出低至15赫茲的低頻超音波,並常以這種人類聽不到的低沈聲音進行隔空「對
話」,距離可傳播至少10公里遠!
2.大象喝水的時候,會用長鼻子吸滿一大口水,再注入口中;但是剛出生不久的小象,則是用嘴巴直接貼近水面飲水的。
3.通常,動物的體型愈大,呼吸的速度就愈慢;每分鐘,大象約呼吸十次,而某些小型的鼠類卻可超過兩百次!!
4.人類懷孕時間平均是267天,海豚是360天,亞洲象660天,狗狗63天,袋鼠33天,家鼠只要20天!!(而且家鼠平均一胎生10至14隻,難怪鼠滿為患!!)
5.長臂猿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一次可以跳十公尺的距離。
6.我們可以根據螞蟻的行為來預測天氣的晴雨。一般來說,螞蟻離巢的洞口若高於舊的巢口,或者由低處向高處遷移,就可能即將有大雨來臨。
7.許多蝸牛在乾燥的季節或環境中,會分泌黏液將殼口貼黏在岩壁、牆上或樹幹上,以減少殼內水份的蒸發。
8.許多種類的水蛭,靠吸取脊椎動物的血液為生;牠們能夠吸入相當於其體重三到四倍的血液,在古代曾被用來為病人放血,今日則有用以治療關節炎。
9.人類的恆齒得用上一輩子;鱷魚卻不斷地換牙,其一生中可以更換二、三千顆牙齒!
10.魚類利用控制魚鰾的體積大小來改變身體的浮力;鱷魚則靠吞入數公斤的石塊,使自己能順利地在水的底部潛行。
11.鱷魚的胚胎是沒有性別的,小鱷魚孵出後是公是母,取決於孵化時的溫度,若高於31℃就是公鱷魚,低於31℃就是母鱷魚。
12.巴西亞馬遜河流域地區的所有螞蟻的乾重總和,是陸棲脊椎動物(包括鳥類、兩生類、爬蟲類及哺乳類等)乾重的四倍。
13.青蛙會飛?亞洲樹蛙四隻腳的腳趾間有著發達的蹼狀皮膚,就像四把降落傘一樣,可以在相距十幾公尺的樹枝間滑翔,是謂飛蛙!
14.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亞歷山大鳥翼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牠的翅膀攤開可達28公分。
15.魚類利用控制魚鰾的體積大小來改變身體的浮力;鱷魚則靠吞入數公斤的石塊,使自己能順利地在水的底部潛行。
16.我們可以根據螞蟻的行為來預測天氣的晴雨。一般來說,螞蟻離巢的洞口若高於舊的巢口,或
者由低處向高處遷移,就可能即將有大雨來臨。
.草原篇:
1.獅子王的殺嬰行為?公獅子在成為團體中新的獅子王時,會將原來的獅子王的兒女殺死,好讓母獅子能夠結束哺乳期,儘快懷有新王親生的下一代!
2.犀牛鼻角裡並沒有骨骼,而是像人類的指甲和頭髮一樣,是由角質蛋白組成的。
3.大部分不會飛的鳥類,如美洲鴕鳥,母鳥生完蛋就離開了,孵蛋、照顧幼鳥的責任全落在公鳥身上。
4.長頸鹿的脖子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都有七節脊椎,只是每一節都大幅增長。
5.鴕鳥是鳥類中的賽跑高手,時速可達72公里。
沙漠篇:
1.袋鼠的前腳份表面具有豐富的血管,在天氣炎熱時,除了喘氣和流汗,袋鼠還會以舌頭將唾液舔在前腳上來幫助散熱 。
2.乾燥地區的植物通常都有深入地下的根系,以獲取足夠的水份。牧豆樹是一種生長在沙漠裡的灌木,它的根可以深入達地下50公尺。
海洋篇:
1.魚兒也有靈敏的聽覺。牠們的頭部兩邊內側,具有靈敏的內耳構造,而在身體兩旁也具有側線,可以感測水波的振動。
2.看來水水透明的水母,體內約有百分之九十為水份,一經陽光晒乾後,就只剩下一層薄皮了!例如我們常吃的海蜇皮。
3.綠蠵龜是全世界七種海龜中的一種。由於成龜主要的食物為海藻,其脂肪呈現暗綠色。小海龜能夠順利長大的比例很低,大約只有千分之一 。
4.鯊魚真命苦!-牠們沒有魚鰾來提供浮力,如果停止游泳,就會開始下沈;大多數的鯊魚也不具有可以張合的鰓蓋,所以如果不游泳前進,讓水流經牠們的鰓,就可能會窒息。
5.某些螳螂蝦用來捕食貝類的前肢,具有驚人的敲擊力,足以將水族箱的玻璃敲破,相當於點三二口徑手槍的威力。
6.絕大多數的魚類游得都比人類快。鮭魚游泳的平均時速約17公里,藍鯊64公里,馬林魚可達到80公里,而人類呢?答案是6公里。
7.抹香鯨的大頭裏,有一龐大的脂肪塊,用來調整其處於不同深度時身體的浮力;這塊脂肪會隨著溫度而改變體積的大小,當體積改變時浮力就會跟著改變!
8.腔棘魚原本是科學家認為早在二億年前就已絕種的魚類,後來卻在1938年的馬達加斯加海域捕獲的一種「活化石」;科學家認為:古老的物種很有機會在海洋的深處存留至今,因為那兒的生活環境隨著時間的變化並不大!
9.墾丁一帶海域,擁有一千兩百種以上的魚類、三百多種珊瑚,其中珊瑚礁面積雖不及全球的千分之一,卻擁有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珊瑚物種。
10.海獺是很聰明的海洋哺乳動物,睡覺時會用兩隻前掌遮住眼睛,而且還會把海藻纏在身上,避免被潮水沖走喔!
11.藍鯨的叫聲,在海中可以傳遞 850公里遠。
12.章魚和烏賊、墨魚、鸚鵡螺等等,都屬於軟體動物門中的頭足綱。章魚、烏賊可以說是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具備高度發展的腦和神經系統。章魚為了捕抓獵物,也為了避免被抓,所以游得比大多數海洋動物都快。章魚游泳時面朝後方,從稱作「水管」的漏斗中噴射出一道水流,把自己往前推進。章魚擁有八條肌肉發達且伸縮自如的「手臂」(所以俗稱「八爪魚」),其下表面還附有吸盤。牠們用這些手臂來捕抓獵物,並可攀住海床。手臂上布有觸覺和味覺受器,可幫助章魚判斷牠所抓到的東西是不是可吃。除了八條手臂,章魚還有兩條長觸手,可用來狩獵,而且能在瞬間伸出去抓住過往的獵物。章魚可能呈現黑、紅、橙、黃、藍、綠或紫色,依物種而異。牠們能在一瞬間改變顏色來驚嚇捕食者;或與周遭環境融合,形成保護色;或向同伴發出信號。章魚的表皮中含有色素細胞,同時環繞有一圈肌肉,當色素細胞擴張時,表皮顏色就會加深,收縮時就會變淡。
13.甲殼類動物,如螃蟹、龍蝦的血液中不含血紅蛋白(含鐵),而含有血青蛋白(含銅),因
此血液呈現藍色。
極地篇
1.北極熊雖然一身雪白,皮膚卻是黑色的呢!而且,牠們的毛髮透明、中空,具有收集日光,並將能量傳向皮膚的功效!
2.國王企鵝是全世界體型第二大的企鵝,一次只生一顆蛋,由爸爸媽媽輪流孵,大約要55天才會孵化,接下來小國王企鵝會受爸媽的照顧約一年的時間!
3.每年,北極燕鷗會在北極及南極間往返遷徙一次,往返一次的路程長達26000公里。
4.企鵝能潛水265公尺深,可以持續停留在水中18分鐘不須換氣。
5北極熊其實是膚色是黑的(看看牠們的鼻子就知道了!),只是身體覆蓋著透明無色的毛。牠們的每根毛會分散及反射出可見光,讓牠們看起來是白色的,但其實北極熊一點都不白。
6.北極熊的咬合力是1,235磅/平方英吋,比大白鯊、孟加拉虎和非洲獅子的咬合力都大。你知道人的咬合力有多大嗎?平均來說,人的咬合力是162磅/平方英吋,是不是完全不能比!
7.北極熊的隔熱效果極佳,以至於用紅外線也幾乎難以看到。
8.真的,不只雙眼皮,北極熊有「三眼皮」!牠們的第三層眼皮可以減少進入眼睛的紫外線輻射量,因此得以保護牠們眼睛不受雪地反射日光造成的雪盲症傷害。
9.大部分的淡水都結冰了呀!對每日都需要水份的你我來說,沒水可能會有問題,但是對北極熊來說,牠們已經進化成不再需要喝水,可以透過分解脂肪的化學反應來攝取水份。
10.北極熊有兩層皮毛,外層的護毛可以保護內層在海中不被弄濕。游完泳後,北極熊只需要甩甩身體,就又是清爽的一天。
溪流篇
1.常見於台灣河川下游及河口區的花身雞魚,除了身上具有獨特的花紋外,又可以利用泳鰾,發出像雞叫一般的-咕!咕!聲,這才有了這個怪名號!
2.蝦子外殼下面的皮層內,含有多種色素細胞,當蝦子遇熱之後,大部分色素都分解了,只有蝦紅素不怕熱,不會分解掉,所以蝦子就變成紅色的了!
3.一隻雌性的蛙或蟾蜍,一生總計可產下25萬個卵。
河口篇
1.並非所有的螃蟹都是「橫行天下」的喔!大部份的螃蟹體型的寬度大於長度,橫著走會較省力;而有些長寬大致相當的種類,則採直行的方式!
2.大部份淡水的螃蟹都不會游泳,但有一些海洋中的種類的確會游泳,你有沒有在漁港或其他賣海產的地方,看見一些螃蟹的四肢都長成了扁扁圓圓的像槳一樣,那就是會游泳的螃蟹!
其他篇:
1.印度豹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時速約 110 公里);水裡游得最快的則是旗魚(約 150 公里);而空中呢?除了人類
的飛機外,就算軍艦鳥最快了!(約 470 公里)
2.剛出生的小象寶寶,體重就有100公斤,大約是象媽媽(3000公斤)的三十分之一;而袋鼠寶
寶出生時卻只有1公克,約是袋鼠媽媽(70公斤)的七萬分之一重。
3.一般人認為兔子不會叫,事實上兔子也有聲帶,當然也會叫,不過平時很少叫,只有在身體極
端痛苦時,才會發出非常尖銳的喉音。有新王親生的下一代!
3.孔雀魚是一種卵胎生的魚類,小魚在雌魚肚子裡孵出後才生出來。
4.無尾熊媽媽懷孕一個月便產下小無尾熊,然後小寶寶必須住在育兒袋裡,吸母乳長大,六個
月後才能爬出育兒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