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大約有870萬種生物,其中一個物種若消失則會連帶影響其生態食物鏈的結構。生物多樣性長久以來提供人們的生存所需,舉凡糧食、醫藥、建材、衣物、化學原料及各式各樣的生活中的物質,都是由各類生物提供,人類享受著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多元價值與成果。但近年來,人類為了滿足各種生活所需,大規模開發土地,改變了大自然原有的風貌。自1970年以來,地球上哺乳類、魚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的平均數量減少了60%,全球評估報告中說明目前有100萬種動、植物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自然環境的改變替人類的生活帶來便利,但如果危害了動物、植物的生存,甚至會導致生物滅絕時,最後還是會反撲到人類身上。任何一個物種的消失,都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使彼此失去連結,最終人類賴以為生的資源系統也將會受到損害。
目前世界上75%的食物僅來自十幾種農作物和5種動物,這樣的單一密集種植型態,極容易引發病蟲害感染的全面侵襲,大幅減損作物的產出。所以當全球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時,也將會導致糧食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