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的海洋教育課程實踐
野柳國小 張錦霞校長
近幾年教育部積極推動戶外教育,希望孩子透過戶外學習了解生活的真實世界,而最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就是自己生長學習的社區。野柳國小位於北海岸上,臨東海,緊鄰野柳地質公園,學區是典型的 漁村社區,也是推動海洋教育五大學習主軸的全方位優質學習場域,因此被賦予新北市和教育部的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基地,積極推動海洋教育的課程實踐。學校海洋教育課程結合社區永續發展,透過「親海、愛海、知海、護海」的生活海洋行動,讓親師生和社區夥伴共同攜手守護家鄉海洋的永續環境,深耕人與海洋的永續教育實踐。
全校性系統解說學習奠基結合社區永續發展課程
108課綱重視素養導向的終身學習,讓孩子從教室的知識學習轉化為鏈結生活的自主學習行動,所以學校規劃在地化、生活化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的系統性解說課程,善用社區環境資源並在校園中建置解說牆面和學習空間,邀請社區耆老和樂齡長輩傳承經驗並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故事,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從幼兒園、小一至小六在情境脈絡中認識自己以海為生的家鄉,並適時融入國際海洋教育議題,讓孩子能立足本土、放眼國際。不論是螃蟹、貝殼、海藻、漁事文化館、食魚紅綠燈和海岸地質地形解說,都回歸到學習者對海洋教育的有感, 將學習建置在深化孩子與在地社區和環境的生活和情感連結,讓孩子 以多元視角接觸體驗與海洋相關的學習,一方面讓孩子親近自然和關懷家鄉海洋,一方面結合在地經濟產業發展,透過脈絡化的解說導覽和實作探索,讓孩子更認識自己的家鄉,並在分享和實踐的行動歷程中,強化對社區海洋永續發展的能量。
創發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的BES課程與教學推動海洋教育
學校團隊合作共同研發及建構具統整性的海洋教育校訂課程模式(如圖1所示),規劃具教育價值、在地文化、資源保護和永續發展的學習內涵來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從建構在地知識進行學習培力,透過生活環境的體驗探索來進行實作評估,到導引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和發表分享,最後讓學生展現團隊行動和思考反省以實踐夢想,真實結合社區永續發展以獲得在地化、生活化和國際化的公民素養。 整體課程與教學實施模式運作如下:
1、建構在地知識(Building)-深耕社區發展的知識建構和學習培力實踐在地課程慎思,讓學生透過在地的生活經驗,敏覺環境、自然生態和人文變遷等議題,了解在地的演化發展歷程,以建構在地化學習的基礎,並運用多元學習策略進行在地性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統整。
2、環境體驗探索(Experiencing)-鏈結社區環境的體驗探索和實作評估以發展素養教學為方向,讓學生進入社區真實情境中進行學習操作和體驗探究,運用五感和環境互動,感受大自然和土地的溫度,透過不斷的對話省思轉化成為自己的生活素養。
3、自主學習歷程(Solving)-關懷社區議題的自主學習和發表分享 以永續海洋生態環境為核心,讓學生了解維護家鄉環境特色與永 續發展的重要性,深化學生對環境生態保育的有感學習,導引學生覺察、關心和思考社區海洋相關議題,透過自主學習來尋找解決策略。
4、團隊行動實踐(Team-Working)-守護社區永續的行動實踐和思考反省讓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勇敢面對生活問題,藉助他人的經驗及尋求在地的產官學跨域合作資源,以團隊合作進行學習及行動實踐, 並運用數位科技推廣行銷,透過社區總體營造共同攜手守護家鄉,永續人與海洋的友善發展。
圖 1 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的 BEST 課程與教學實施模式
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的海洋教育課程實踐
學校藉由臨海的優勢和 20多年與社區合作推動海洋教育 的經驗,深化校訂海洋教育課程的發展,依據海洋教育白皮書、108課綱海洋素養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基礎,邀請專家學者輔導,鏈結在地的團隊資源,共同推動跨域整合和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的海洋教育五大學習主軸課程,關注海洋藍碳議題,落實海洋的永續發展。在海洋休閒,我們結合社區東海潛水和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規劃海泳、獨木舟、潮間帶生態探索和浮潛課程,讓孩子認識在地的水文、學習水域安全和海洋休閒技能;在海洋文化,我們與保安宮、社區發展協會和漁會合作進行在地海洋故事、海洋節慶體驗和海廢藝術創作等課程,讓孩子傳承家鄉的海洋生命故事;在海洋社會,我們和 在地瑪鋉協會規畫漁事文化館、漁村生活導覽和討海飯實作等課程,透過體驗探索了解在地人文特色;在海洋科技,則和地 質公園新空間公司發展海岸地質地形解說,和海科館及東海潛水合作軟絲、珊瑚的棲地營造及復育鱟的公民行動等課程,讓孩子在海洋情境中探究並發現海洋的奧秘;而在海洋資源與永續,我們和漁會、海漁基金會合作,透過認識海洋生物特質和其棲地環境,進行多樣性魚種放流來恢復海洋生態,也推動慢魚運動和海鮮選擇指南的食魚教育,結合永續發展目標 SDGs12 和 SDGs14 讓孩子推廣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守護海洋生態永續。
守護家鄉海洋的永續行動
「海洋生活.生活海洋」,學校孩子們以行動在社區餐廳和水產品販售店推廣食魚紅綠燈,鼓勵大家食用和販售綠色海鮮並從餐桌上永續海洋;親師生推廣海洋棲地營造,在海王星碼頭海域進行竹叢礁軟絲復育、珊瑚苗種植和黃鰭鯛魚苗放流,並在維納斯海岸進行潮間帶生態監測,關注海洋的恢復力和生態多樣性;與海科館合 作在學校復育鱟卵,參與在新竹香山濕地的護送小鱟回大海,讓海洋教育從小紮根,以實際行動守護家鄉的海洋生態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