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從付出開始
賴孟葶
很快地時序又進入了年終,回首一年的歷程,總有許多人需要感謝。今年野柳的孩子們依舊懷著感恩的心,感謝在他們生命歷程中那些默默付出的人,「謝謝你一直都在」。
那天,六年級的導師高興的與我聊起六年級孩子們至仁愛之家進行的感恩活動,透過描述讓我最有感覺的應該是孩子們為老爺爺、老奶奶吃布丁那一段吧!導師發現,平常那些看似令她傷腦筋的孩子們,在當下卻出乎意料的成熟,特別是幾位在學校時常「受到注意」的孩子,在當下卻是最細心、最貼心的。從哪可以看出端倪呢?導師舉出了兩個例子:A生平常最不受控制,可是餵老爺爺吃布丁時,卻是細心地看著老爺爺是否已吃完,才餵第二口,而且會主動與老人家聊天,眼睛也是注視著老人家,讓老人家備感尊重。另一名B生平常聒噪好動,那天卻是細心的彎著腰慢慢餵老人家吃布丁,讓自己的高度、視野都與老人一般高。反觀部分孩子,有些會非常在意活動結束的時間,有些則是有不適合當下場合的行為或言語。雖然都屬個案,但從每個孩子對同一個活動的反應,更讓我們發現到,每個孩子都是一體多面,別急著給孩子打分數。
雖然我非親身參與,但透過描述能深刻感受到孩子們付出時下意識的細心、貼心,以及對長輩的尊重。在平時要孩子們說些感謝的話、做些感恩的動作,他們或許無從起頭,或感到彆扭而拒絕,可是透過付出自己的感恩關懷活動,必定在孩子們心中激起感恩的情懷。
在教導孩子懂得付出、心存感激的同時,身為教師的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記得感謝身邊默默付出的這些人。即便是孩子們,我也要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給我的考驗與挑戰,也感謝他們漸漸地成長,因為他們的成長正是給我的最佳回饋。野柳的孩子真的很貼心,打從他們知道我身懷六甲以來,問候與提醒從來沒有少過,主動詢問幫忙的孩子更是多到不可計數。有些孩子甚至比我瞭解傳統民俗,不斷提醒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有時候孩子們的超齡對話真的讓我哭笑不得。
因為付出,所以我們懂得惜福、感恩;也因為付出,我們獲得更豐碩的回饋,滿足了心靈,使我們更願意持續的付出。這樣的付出、感恩、回饋的循環,就是為了要「謝謝你一直都在」,才讓生活更加富饒、生命更加順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