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
昨天推薦了薄伽梵歌給一位進行靈性指導的客人,她正在困惑那個修行方法最適合自己,同時決定了以靈性修行為生活中首要的事。
這本不朽之書表達了東方思想結晶和古印度神秘主義的智慧,當中所提及的修行之法,對每位靈修者都很有幫助。
書中克里希納-上主化身,談論了有四種修行的道路,它們分別是:
行動之道- 修行者把生命所有事情作為對神的獻祭,以無我服務和入世行動,從有限的自我中解脫。
奉愛之道- 透過虔信、投入宗教/靈性生活,完全奉獻愛給至高者來達至合一之境。
智慧之道- 以知識、意志、明辨能力、學習、聽道來使自我從對身、心、感官的認同中解放出來。
禪那之道- 以內在控制、覺察、禪定,降伏意志和感古,讓自性於定中顯現。
由於造化不同,每個人了悟自性,回歸上帝的方式亦不盡相同。然而修行目的都是相同的:化解自我感幻覺與種種執著的心。同時出離心、正見、持戒、收攝感官、內在淨化都是必經之路。
一般人可以分為三種人:本能中心與運動中心,這種人傾向從身體和行動中下功夫,傾向行動之道。第二種人傾向情感中心,傾向從情感和信心著手,較容易選擇奉愛之道。第三種心傾向理智中心,傾向以知識著手,較傾向知識之道。
此外亦有些人性格氣質較沉靜內省,能抽離看事物,較容易安靜下來,則可能傾向選擇禪那之道。
每一個人的組合都不同,就以我作個例子。我是以奉愛之道為主,配合靈性治療和心理學工具把情感與小愛昇華到神聖的愛,藉著與源頭建立親密的關係,漸漸領會到我的生命是被神的愛所包圍,愛中沒有恐懼,亦不需要防衛性地設立小我。
我亦同時選擇智慧之道,會透過閱讀不同經典來學習正見,清除對世界錯誤的誤解,堅定修行之心。相同上行動之道與禪那之道則較為次要。主要視作用心服務,維持身體健康運作和攝心定神的練習。
當我們依據個人的特質選擇修行的路徑時,除了能放下與他人比較之心,亦懂得著力之處和行動方針,一步步走向引證光明的道路。
祝各位修行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