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時代靈修盛行,但普遍靈性仍然低落?
為什麼新時代靈修盛行,但普遍靈性仍然低落?
學習新時代學說的朋友,都在尋找能使精神提升的方法。要在眾說紛紜的知識中,整頓出一套有效的修行方法確非易事,本文的目的首要是指出靈性低落,修不上去的原因,其次就是提出我的見解與建議。求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賜教討論。
1. 新時代的冥想過於簡化及短暫,強調身體放鬆,放慢呼吸,重視圖像觀想(光火水),場景式冥想(森林沙灘)、連結式冥想(天使神明獨角獸),缺乏進階冥想的方法,此外冥想者太多未能養成每日持之以行習慣。這種初階冥想的好處是容易入手,但只能停留在右腦領域,例如達到放鬆、直覺、感受力增加的效果。但冥想過程中的體驗其實都是一種心理活動,遠遠不能達到精神提升的效果。
精神提升是指收攝心神、以冥想轉化身心靈能量與結構,證得禪境、及逐步融入光明中。因此要靈命提升,首先要學習有系統性的冥想/禪定方法,例如佛學的禪定內觀,道教打坐、瑜伽冥想、藏傳佛教系統、基督教靜默等等。筆者日常練習的是佛教禪定,內容主要為「南師所講,呼吸法門精要」,建議有志學習進階冥想的朋友,可從佛學禪定書本中尋找方向。
2. 新時代主要學習的方法是閱讀、參加工作坊、購買相關的產品與服務,較強調知識獲得與靈感啟發。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未能達到整全的靈命成長,最有用的方法是你自己開始修。那如何修起?
最有效的方法是以紮實的方法打通身體的筋骨肌肉和三脈七輪,使拙火上升,身心靈重組,才能體會到書中提及的種種「靈性境界」。舉個例子,當開啟了太陽輪後,我能夠從心感受到自尊與自信感,當三眼輪開啟時,也初嘗到超越二元的合一感。紮實的方法開啟輪位是指由體位、冥想、手印、呼吸開始做起,在此推薦數本的日常練習的書。「彼拉提斯解剖書」「瑜珈手印大全」「脈輪全書- 作者:Anodea Judith 」
3. 新時代學說中強調情緒釋放,觀點提升,學習更好的應對方法,亦借著工具清理外在氣場和潛意識中的靈性程式/阻礙。這可以是一種好的起步,但需要包含更廣闊的領域,才能真正地達到淨化與提升。
例如在身體層面上,需要以個人穴位按摩和改變起居飲食來打通身體經絡、排寒排濕排毒除氣結,處理陰虛陽虛氣虛等問題。在心智層面上不止是簡單地處理情緒和增強自我感,而是採用心理成長模式或心理輔導方法,完整處理生命過程中的情感創傷、性格扭曲,及內心劇本,使人格變得成熟。同時在靈性發展的層面上,依靠工具來清洗靈性模式的效果有限,靈性成長需要我們學習謙遜與不執、洗去自私、自我感,貪憎痴慢疑懶無明等等不良的習氣,及學習與顯現出靈魂的美德和善行。這些成長過程,不是一句Clearing 就能跳過。
4. 新時代學說中部分核心觀念出現嚴重退化或扭曲,與當初追求精神提升初衷不同。例如新時代的初衷精神是穿越二元限制與制度枷鎖,與個人、他人、世界和宇宙本源合一。同時亦重視社會公義、環保、社區事務等等。現在流行的新時代較重視個人主義,個人成長和潛能開發。更為強調「我」與「你」的差異。
除此之外,目前新時代學說提倡各種新穎療法,高靈指引、超能力開發,及種種以外在探索/外在效益為主的學說,包括成功的親密關係、金錢豐盛等等。我認為這是一種靈性倒退。因為它使人更執著於幻象,及生起更熾熱的慾望,淡化了「內在智慧」「本性具足」「不往外求」的真理。
靈命提升,需要我們離開幻象及錯誤的學說,提升人格與品德,降低習氣、慾望、我執。
5. 新時代學說以身心靈療法及思想系統代替宗教性的修行方法。這本來不是問題,因為世界有無數的修行的方法,只要那個方法能帶來超越世界,突破無止輪迴、靈魂進步的效果就可以。
然而目前主流的新時代學說都是以「身心靈平衡」「外在改變」「內心感悟提升」「小轉化」為主要目的和盡頭,缺乏使意識/靈魂能提升和進化的系統,未能解決到如何穿越生命、突破輪迴,回到本心我核心議題。但這些重要的主題,是每一個求道者最重視的事。我建議有志追求終極議題的朋友,尋找你信奉的宗教或修行方法,不論這是信仰、禪定、持咒、內丹都好,要有穿越世界的出離決心,離開散修的迷亂與惰性,每刻修行,把靈性修行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6. 新時代學說中教較強調「Spiritual Experience - 靈性體驗/啟發」。忽略初步的體悟只是修行旅程中的小起點,之後修行者會經過黑暗期、感官與身心淨化,靈命起起伏伏、外在考驗等的階段,有可能在中期旅程中,我們會不再明顯感受到「靈性經驗」與指引,變得迷失及經驗小我的死亡,只有修行者不放棄,持之修行、才能引證到大光明。新時代學說仍然暗藏著一些負面嬉皮士的能量,例如娛樂化、缺乏紀律、自我中心、自愛、自戀、唯心論等等。適當吸收正面的精華能平衡傳統宗教修行系統中過分僵硬與刻苦的特質及輕視身體與情緒健康的問題,但若然過量就必然會影響靈修成效。
祝願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靈修方法,在修行路上永不退轉,離開時間與輪迴,回到「從永遠到永遠」「虛空及合一」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