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靈性成長
成熟的靈性成長
我把焦點放到內在時,首先浮起的感覺是恐懼與虛無。這種感覺有時十分濃烈,特別是當我依附於外在事物時。
生命本是無常,必經成空敗壞。佛教形容它是「色界」,神學中則比喻為「受造之物」。
假如你放置一個嬰兒在保險箱,他還是會長大,會經歷生老病死。而每一天,我們都在老去,做著重覆的事情。金錢進來了同時也不停流出,朋友認識又離去,無常今日帶來機遇,明日也能突然消失。
追求更好、不停進步。尋求增值、穩定、控制,是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管理學的教材,亦是假我的溫室。它假設生命是一個不會停下的樂園。
帶著這個意識形態,會使人回避「敗壞」與失去,生出厭惡、排斥、求不得之苦。人因而常常焦慮和氣憤地問:「為何事物發展不如我所願? 」同時更努力地控制外間的事物,因外景自然的變化而痛苦。
因為有一個「我」,就生出「我的」、「我要」、「我是」的概念,及不同的煩惱、業力和後果。
要離開這痛苦循環,則要透過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超越與解脫。
成熟的靈性成長,是把目光從外在世界與自我概念的幻象中,轉移到內心的真光中。而不成熟的靈性觀,就是利用靈性來喂養自我,控制生命,反而離道愈遠。
無盡意境在心中,難以用語言一一道來。
望在餘生的時光中,我能
學習它的善,體會它的美
使我更像它,使它取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