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旅程日記
成為自己的旅程日記
成為自己的旅程日記
成為我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整個過程如像一顆黑炭不斷被火燃燒,除去污垢,除去多餘事物,使寶石重見天日。個人從模糊到認識到自己是誰,有什麼志向,未來應該往那個方向走。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個人整理自己的過程。
1.獨處 - 很長很長的時間,我離開人群,陪伴自己,聆聽自己的聲音與獨特的藍圖。
在陪伴自己的過程中,我慢慢感覺到內心複雜的動力,包括野心、興奮、幻想、抗拒、二手知識、外間期望。當我開始覺察它的時候,假的事物會變得移動、鬆脫、減退。而真實自己的部分會浮現並發出穩定的光芒。
2.我們都有適合自己事物,可以是一項,亦可能是數項。但在確定是「它」之前,需要經過重重的分辨。
首先你要先列出可能適合你的東西,並且要大膽嘗試、辨別、放棄。之後在確認後,就要堅定,發展、並展露它出來。
以個人為例子,我曾經思考過的有:心理治療師、社會福利、社企、修士、玄學、銀行、客戶關係、宗教修行、醫療、編劇。這些可能性是從個人興趣,性格氣質與過往經驗而構想出來,接著我就要開始分辨它。
首先是個人限制:由於背東西不是我強項,我不喜歡受到限制和做太長期的東西,而經商與創意的天份也不強,那就先勾走心理治療師、修士、醫療、社企、編劇。同時我在體會後亦領悟到心理治療的哲學模式與我追求的有所不同。
接下來是勾走我目前擁有,能做到好但其實沒有興趣的事物,那就是銀行和客戶關係。很多人也在選擇最容易的路,但這樣其實很浪費時間。
同時也要避免眼高手低、能力錯配、幻想、懶惰、分散、成就導向、物質/成功貪求、虛榮、自我犧牲、不願犧牲等心靈陷阱。我也向有智慧的人請教、報讀短期課程,親身嘗試。
在認真辨別後,餘下的就只有玄學、社會福利、宗教修行。過程中我亦有不同的考量:我要把它當成職業嗎?如果是的,如何把它活出來,發展到那一個高度才是最適合自己?還是把它作為主要的興趣和生活哲學?我有付出足夠的時間去打磨它嗎?我有接受足夠的教育嗎?我應該定下什麼的目標,如何一步步地平衡現實,慢慢replace 到個人的理想藍圖?
適合你的「東西」,不代表能一步登天地做好,它就像是可以開發的寶藏,需要你用心投入和精進。
3.計劃與落實
如果要轉換到社福工作,在適應期薪金可能會減少,那要作好財政上的規劃。然而社會工作可以揮我同理心的強項,工作亦較有意義,相信會更快樂。玄學是適合我的東西,如果想更好地發展它,我就要有每日閱讀數小時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把知識內化和好好應用。同時亦要做好推廣,智慧地賺取金錢以平衡生活開支。宗教修行是我生活中重要的哲學,那就要把它列在恆常練習和重要價值觀。
大約就寫到這裡,旅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