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國珍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0/09/18
閱讀素養與探究
在黃國珍老師《閱讀素養》一書中有提到,閱讀素養就是是進行「擷取資訊、統整解釋與省思評鑑」的主動建構歷程。本書更加強調「閱讀理解歷程本身就是探究歷程」。此「探究」意味著主動地、有意義地發現、思考與求知;「探究式閱讀」就是在閱讀中培養探究能力,並得到更深層的認知與理解。
閱讀的探究歷程及理解層次與提問
在有目的的閱讀探究歷程下,我們從文本的可見事實上廣泛擷取訊息,並從文本可見的結構脈絡與個別意義概念做推論與發展解釋,經由統整解釋後得到上位概念,最終理解文本並到達省思評鑑的層次。
將閱讀探究歷程及理解層次對應提問即為:在廣泛擷取訊息階段,為事實性提問,以「是什麼」(What)的問題為主;在發展與統整解釋階段,為推論性提問,以「如何」(How)的問題為主;在省思評鑑階段,為評論性提問,以「為什麼」(Why)的問題為主。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啟示
本書引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一段話:
「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從書本上學習跟從大自然學習是一樣的。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就沒有的視野。」
此「懷疑」表示一種「想知道」(wonder)。也因為「想知道」,我們才會有「十萬個為什麼」,才能夠「產生問題」、「發現問題」,並開展往後的探究歷程。而「提問」則是逐漸提升層次,達到新視野的鑰匙。
如果我們在閱讀探究的過程能夠達到「評鑑」的層次,那麼我們離「創造」就不遠了!
閱讀世界
一般來說,我們或許認為「閱讀」就是在看書,但實際上,我們可以「閱讀」任何人事物!每樣東西都可以是我們閱讀的文本,換句話說,我們不斷在認識世界、探索世界、「閱讀」世界!「探究式閱讀」則代表了我們不但可以閱讀世界,還可以對「世界」這個「文本」進行探究。在《閱讀素養》一書中就已經將「文本」與「世界」串聯起來;本書更進一步將「探究」遷移到「閱讀」上,使「探究」、「閱讀」與「世界」合而為一。因此,我們藉由閱讀世界來理解世界,而我們的生命就是不斷地在進行「探究式閱讀」!
因此,「教閱讀」不僅是國文老師的責任,應該是全體教師的責任。與其說教師教導閱讀,反而該說學習者應該在任何課堂、任何時候,進行探究式閱讀,以面對美好的世界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