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量」是正式課程中檢核學生的必要方式。國家教育研究院測驗及評量中心也舉辦了許多素養導向評量工作坊,供在職教師增能研習。
2020年的工作坊,任宗浩老師帶領我們從「核心素養」、「學習表現」來說明素養導向學習與評量。而素養導向評量的要素有:
強調真實情境、真實問題
強調跨領域(跨學科)核心素養或是學科素養
就第1點而言,之所以要「情境」,是因為要讓學生知道「有用」且「有地方用」。而「假情境」或「真情境假問題」(例如男女間隔坐、雞兔同籠等問題)都會把學生推離學習。
就第2點而言,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科界線本來就不是涇渭分明。數學的機率論、國文的孟子選,甚至是生活當中的攝影,都是可以習得科學素養並解決問題的學習內容。
2021年的工作坊,關注在科學素養導向試題的來源與評分規準。我們可以從科學報導、探究實驗課程與科展作品中提取資訊做為試題的來源。
對於評分規準,對應清楚具體的學習目標(評量目標)是必要條件。此外,也可以與學生共同產出與制定評分規準,除了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並合理說明原因以外,還能夠培養學生進行分析、評鑑等能力,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結果來修正評分規準。因此,「評量」本身就不會再像以往一樣成為「教師的黑箱」,而是每位學習共同體的成員皆能夠參與制定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