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威廉・曼徹斯特
原文作者:William Manchester
譯者:張曉璐, 羅志強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3/27
從書名來看,這是本關於中世紀的歷史書籍,談論的年代從西羅馬帝國衰落與滅亡之際,到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大約是西元500年到1500年一千年的時間。有些人對於「中世紀」的印象就是科學的沒落、權威的教會、封建的社會......等等「黑暗時代」的印象。雖然中世紀期間的確發生許多恐懼、荒誕等等「黑暗」的事情,例如黑死病、教宗的墮落、教會與國王的衝突,但是這段時期也有許多「光明」的事蹟,例如:古騰堡印刷術的發明、文藝復興的誕生、麥哲倫航隊環行地球一周。藉由這本書,作者可以帶領我們進入這個獨一無二的年代,搭配著豐富的圖片,彷彿身歷其境。以下列出書中提到的一些關鍵性事件: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與其私生女盧克雷齊亞(Lucrezia)的亂倫事件與贖罪券濫發等教會醜聞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宗教改革
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子嗣問題與宗教改革
除了以上事件以外,文藝復興時期也是中世紀代表性的重大事件,是通往後來歐洲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的伏筆。在藝術方面有曼帖那(Mantegna)、波提且利(Botticelli)、拉斐爾(Raffaello)、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在科學方面有哥白尼(Copernicus);在政治方面有馬基維利(Machiavelli),甚至孕育了藝術、科學、工程、建築、解剖等領域的全才達文西(da Vinci)。除此之外,大學的興起使學者越來越多;印刷術的發明使資訊傳播越來越方便;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使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速,舊有的封建制度瓦解,新時代來臨。
本書豐富的故事內容之中,麥哲倫(Magellan)的航海傳奇-「一個人擁抱地球(One Man Alone)」是我最喜歡的內容,以下就來介紹這個劇情和海況一樣波濤洶湧的故事:
一個人擁抱地球
麥哲倫是個地圓說的信奉者,他原先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提出航海請求,不但遭到拒絕外,還被免除官職,隨後他到了隔壁的西班牙,找上國王卡洛斯一世(Charles I),也就是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麥哲倫告訴卡洛斯一世只有他知道一條比葡萄牙人的航線更短的路線-南美洲航線,能夠穿越海峽並且更快到達摩鹿加群島(香料群島)。卡洛斯一世答應了,於是開始了他的航海之旅。
1519年9月,此時葡萄牙與西班牙正在它們的大航海時代,迪亞士(Dias)與達伽馬(da Gama)已經發現並繞過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哥倫布(Columbus)也發現了西印度群島(West Indies)。而此時,麥哲倫的五艘船隻與265名船員準備揚帆啟航。在航行途中,為了躲避葡萄牙艦隊,他先沿著非洲海岸航行,再橫切大西洋。他們到達葡萄牙人所發現的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雖然這裡天氣舒適,還有美女相伴,但麥哲倫並沒有停留太久,他一直渴望著傳說中的通道。經過一陣子後,他們抵達了一個山丘,並命名為蒙特維多(Montevideo,為今烏拉圭首都)。他們也在此發現了巨大的河口,此河口屬於今日的拉布拉他河(Rio de la Plata)。這個河口就是他們傳說中的海峽入口,他們相信只要再西進約3000公里,即可到達香料群島。結果這是個錯誤,那並不是個海峽,那只是個巨大的海灣,而在進入巨大的河口後,河流寬度只會越來越縮小,也越來越內陸,一切都失敗了。麥哲倫知道如果返航,面對他的一定是場判決,他決定繼續往西南走,帶領者水手們往西南的巴塔哥尼亞海岸駛去。
1520年3月,他們在經過多處海角,發現並非海峽後,心灰意冷地在寒冷的聖胡利安港(Puerto San Julián)準備過冬,約半年後再重新啟航。啟航後,由於天氣原因使得一艘船隻失蹤。接著,他們經過了維爾赫納斯角(Cabo Vírgenes),發現這邊有著寬廣的水域,此外,水也都是鹹的。而此地(緯度已經超過南緯60度)的原住民因天氣寒冷不斷生火取暖,也因此此地被他們稱之為「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
1520年11月,雖然他們已經到達全新的水域,也看到了許多未見的、奇特的鳥類,但他們發現食物快要吃完了。麥哲倫在回國與前行的選擇間,選擇了後者。結果,其中最大的一艘船的船長決定自行返航。之後,麥哲倫到達了一望無際的大洋-太平洋。他們在寧靜的太平洋上航行了4個月,航行了約20000公里,沒有食物、沒有地圖、沒有良好的導航,連回歐洲或其他海岸補給的機會都沒有,終於,1521年3月,他們抵達了關島(Guam),並從當地的密克羅尼西亞人獲得了水與食物。
隨後,他們抵達今菲律賓的雷伊泰灣(Leyte Gulf)、利馬薩瓦島(Island of Limasawa)與宿霧島(Island of Cebu)。在宿霧島上,船員縱慾狂歡,讓當地居民感到不高興。而身為虔誠天主教徒的麥哲倫,則是在宿霧島上立起了十字架(今為麥哲倫十字架,現存於宿霧島),為當地酋長與與居民受洗。他還讓自己捲入了與隔壁麥克坦島(Island of Mactan)的戰爭之中,最終戰死他鄉。
在麥哲倫死後,船員與當地人的摩擦逐漸加深,他們不得不離開宿霧島。這時有一艘船由於嚴重進水,且也沒有足夠船員駕駛它,因此他們將其燒毀。此時,船隊僅剩下2艘船,與約100名船員。在印度洋航行4個月後,1521年11月,船隊抵達香料群島,但其中又有一艘船碰上了葡萄牙艦隊,而被完全殲滅。剩下的最後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在印度洋與非洲航線中,面對著躲避葡萄牙人與船隻破損的問題,又度過煎熬的八個月。1522年9月,僅剩下一艘破舊船隻與18名船員的麥哲倫航隊終於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上帝創造世界以來最偉大、最不可思議之事」。
麥哲倫的事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現今的菲律賓,有大約85%的天主教徒。他的精神也使得「麥哲倫海峽」(Strait of Magellan)與「麥哲倫星雲」(Magellanic Clouds)名稱的誕生。雖然他的船隊中,遇到了多樣的困難,且面臨到了絕境,但他那種對未知世界的追求與努力,讓他值得在歷史上名留青史。
2019年4月,我前往了宿霧作為大學的畢業旅行。當時還不知道為何宿霧會有「麥哲倫十字架」這東西,直到讀完這本書後,又讓我想重新回到宿霧島、回到十字架的下方,端看穹頂壁畫,想像500年前,那特別且珍貴的歷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