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雙青趴

健走小山青 市集小文青

再訪鳶山 雙重享受

微笑鳶山社區課程二部曲共備 1.

2022.09.23.

原本六年級校本走讀中的鳶山風華課程,今年由鹿角溼地課程取代了。

上學期,當校內兩派課程正在拉鋸之際(鳶山風vs鹿角溪),

微笑已然先行實作過(班級課程第五站微笑小鳶山)

當時由班上孩子設計課程三任務:

(國語文旅行寫作產出、社會領域五大地形觀察手繪、健體環境開發觀察紀錄),

老師也特地加入彈性文化饗宴,將校門口創校紀念碑鳶山意象,以及校歌歌詞中描繪的美景,

在山頂上用音樂演唱的形式來演繹。

當時雖然天候山景霧雨空濛,仍在銅鐘前完成校歌演唱任務。

課程回饋與紀錄與未來學回顧中發現 : 學生們對於鳶山仍舊念念不忘。

(與山為鄰作者張騰蛟先生應該會很感動)

六年級的進階版班級課程 :

微笑山海經 好學自然來

將新學年度的開班滿月禮,獻上鳶山課程雙青趴,

期待用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模組,讓孩子重回校本的懷抱。

山林小山青、市集小文青,一次課程走讀,雙重感受。

鳶山雙青趴 學習能力與任務分組

分組任務前,老師鼓勵大家往 ( 尚未發展完成的 ) 能力模組移動,

嘗試新任務,發展多元的能力,歷練紮實的跨域行動力。

雙青領隊組

規劃第二次鳶山的健行路線,增加山林步道的路線體驗,讓大家在爬更高、走更遠的路途中,發現更好的自己。下山後傳統市場的路線場域規劃介紹,方便大家分組完成傳統市場探訪採購的任務。

學習設計組

與高年級課程連結,設計健行與走讀的三項學習任務,讓大家在走讀健行中有所學習與體驗紀錄。

紀錄分享組

搭配路線與學習任務,進行走讀旅行過程中的紀錄與摘要,返校後進行學習整理與分享報告。

有方向與任務的旅行

雙青路線規劃與學習任務設計共備 2.

2022.09.27.

路線討論與規劃

山青路線規劃相較五年級的全柏油路,增加山林步道的體驗。

文青部分規劃以三峽公有市場為中心的傳統市集區,提供各組採買與採訪。

登更高的路,看更遠的風景,許更好的學習。

雙青路線搭公車抵達市區後,穿越老街與中園國小,從鳶尾山麻竹園登山步道開始,過鳶山東峰後上達青春嶺制高點,可以俯瞰大漢溪河床的美景,沿稜線抵達鳶山銅鐘用餐與校歌演唱。

鳶峰路下山後至祖師廟,各組進行傳統市集採訪任務,完成後搭公車返校。

雙青享受 四合任務

學習任務團隊,將國語文寫作應用、社會課地形描繪、小記者採訪任務、校史文化體驗四項學習領域,設計成四項走讀任務與紀錄。在走讀旅行中,進行有任務與目標的學習。

四組旅行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