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与神话

我们早晚得承认自己天赋有限。人们对聪明人的崇拜远甚于兢兢业业者,哪怕后者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家长抱怨自己孩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肯学”。而很多人遥想学生时代,也总免不了浮夸两句:“我当年学习一点也不认真,不过也考上了鸡大学鸭学院”。家长自然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异禀,而自矜之词也属于能接受的虚荣范围,但更多的这只不过是借口。一句话,人们更向往传奇,而非神话。

传奇就是那些一生罩于光环之下的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神话则是那些先伏于九地之下然后动于九天之上的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传奇无懈可击,比如李白,“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即使落魄,大家也觉得那是他生不逢时与其本人品行无关。而被尊为诗史的杜甫虽然名句甚多,给人的印象也只是个“归来倚仗自叹息”在课本上被人涂鸦无数次的小老头。年轻的普林斯顿大学陶哲轩教授经常被好事者在诸如“当世最聪明的10个人” 的排行榜里排来排去,直到被默默无闻的58岁的张益唐讲师抢先作出了孪生素数定理的奠基性成果,才让人觉得原来传奇并不是那么绝对的。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我们小时候,除了父母口中那个永远爱学习永远听话的“别人家的孩子”,自己身边也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如果你是女孩,则那人必定是个比你漂亮比你可爱比你讨人喜欢的女孩。如果你是男孩,那人一定是个比你帅比你高比你打球好的男孩。你会想着咬牙好好学习让自己在成绩榜上压倒他,但他面对你的时候总那么从容。你会吃惊于《哈佛女孩》、《耶鲁男孩》里那些同龄人遥不可攀的平步青云,你不懂乐器不会画画,晚会上你是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色,毕业之际为了谋一份职业遭受着各种白眼与不屑,但你不能放弃。即便只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你也要努力。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也许正从事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也许过着潇洒自然的小家生活。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她)完全无意于炫耀自己的生活,他(她)一如既往的自然从容——如果他(她)真的是一个传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盖尔曼教授说:“做科学只是为了一种幸福感”。我完全同意。你喜欢弹钢琴,只是因为喜欢,不是为了像莫扎特那样流芳百世。你喜欢打篮球,只是因为喜欢,不是为了达到乔丹的水平。传奇传达的更多是一种自然的幸福感,而不是社会上贻害甚众的成功学教的那些功利性东西。

相比起传奇之寥寥,普通人成就神话的故事就多了去了。怀尔斯教授用10年时间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期间没有任何其他成就,放到中国,一定会被所有大学辞退。一生立志于立功立德立言的曾国藩倒是很谦逊:“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连大牛爱迪生的名言都是“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可惜这句话后半句是“但这1%的灵感比99%的汗水重要得多”。有人评论牛顿说:“在牛顿眼里,世人分两种:傻X和巨傻X”。虽然神话很难实现,但终归有可能。不是天才的人,同样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

电影《心灵捕手》里写了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但胜过任何数学家的天才,经常秒杀MIT数学教授出的各种难题。但丘成桐教授对此表示不屑:“这种人从来没出现过,以后也不会有”。电磁天才特斯拉每天只睡4个小时,说明传奇人物也不是总靠天赋吃饭的。如果只是想过平淡的生活,那也很好,从容就是传奇的基本特征。每个人都是自己父母的传奇,每个人也都在演绎自己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