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谷:大山岩岩

清晨出发,沿着内华达州级公路一路东行,不久便出了维加斯。回头望去,高耸的赌场大楼们俨然矗立,在平坦的地平线上极为醒目,难怪英文里摩天大楼叫skycraper。行驶过住着席琳迪翁、阿加西、泰森、拳王阿里的富人小镇,很快就进入辽阔平坦的西部荒原,没有牧群,没有房子,只有公路像一条拉链将旷野撕成两半。顿时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句诗:“空留一方叫西部的旷野。说,亦断肠。不说,亦断肠”。就像电影《老无所依》里展示的那样,平静,平坦,荒凉。内华达沙漠其实更像是戈壁,砂粒直径较大,所以维加斯虽然身处沙漠腹地,但并没有沙尘。

车行约50分钟,地貌有所改变。一边戈壁平坦,一边山峦嶙峋,公路如不断的游丝穿插其间。眼界开阔,气象宏大,左边校尉羽书飞瀚海,右边单于猎火照狼山。自然的伟力不断造就沧海桑田,沉默的地球我们还只是了解皮毛。我突然想起地质学之父Charles Lyell,他出身贵族,这也是几百年前科研工作者的共性,只有出身优渥才有可能从事科研,因为生计无虞。只有当社会分工到了一定程度,科研可以作为一种职业,才把很多出身平常甚至贫苦的天才们解放出来,于是我们才看到了牛顿、法拉第、爱因斯坦。科研的专业化让普通人参与科研成为了可能,于是也将科学发现从偶然变成了几乎必然。

随着车行,地表植物逐渐从只有沙棘,变成了有青草散布,再到后来出现了稀树草原。由于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不在一个时区,随着弯曲的路线,我手机的时间也不断的跳来跳去。随后穿行过一大片生长着约书亚树的地区,形状就像是长在矮树干上的仙人掌。约书亚树属于百合科,没有年轮,纤维层内贮有大量水分,有点像另一个版本的非洲猴面包树,减少水分蒸发而树叶呈针叶状。恐龙时代最繁盛的植物是蕨类植物,整株植物的大部分都是叶片,因为那时的大气温暖潮湿。现在的种子植物占据统治地位则是气候逐渐干燥的结果。

车行两个半小时,终于抵达目的地,大峡谷的西峡,West rim of the Grand Canyon。第一眼看到它,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难以言表的壮观,一道巨壑将科罗拉多高原劈成两半。峡谷两侧都是非常平坦的高原,中间刀劈斧斫,猿猱难渡。这是一道真正的天堑,平均宽度16公里,最宽处29公里,平均深度1500米,最深处2133米。大峡谷将两侧高原都分成了不同的气候,北岸森林很多,气候湿冷。南岸荒漠为主,气候干热。这有点像非洲的刚果河,把西非分成两半,其作用之巨,以至于刚果河南北两侧的猩猩都开始了不同的进化。直观的来看大峡谷有多大:如果一个人背着干粮水袋从峡谷一侧爬下去,再从另一侧爬上来,要一周的时间。

大峡谷底部的岩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逾30亿年之久。由于富含三价铁元素,整个大峡谷总体呈砖红色。大峡谷由科罗拉多河冲刷600万年而成,峡谷两壁是层次分明的沉积岩,从寒武纪奥陶纪直至侏罗纪白垩纪。由于沉积物、矿物、岩层种类、风化程度的不同,整个大峡谷气象万千,有的地方是白色,有的墨绿,有的深褐,有的赭红,有的铅灰,有的黝黑,放眼望去,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根据河流冲刷的方向不同,巉岩罅隙和峭壁陡坡也各不相同,地形非常炫目瑰丽。峡谷边缘并没有任何护栏,而且地表还向峡谷内微微倾斜,安全度几乎为0,万不敢过于靠近,底下就是真正的万丈深渊。今天山风还非常大,我们都被吹得东倒西歪,危险指数倍增。峡谷之深,以至于在边缘很难看到谷底,只有在峡谷拐弯的地方才能看到底部的科罗拉多河。西登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此行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见识,就是看到了古生物的化石。工作人员对我说,这是2亿年前的植物化石,然后指着旁边的一丛植物说,这是它的表兄弟。它们长的很像,就像一个2亿年的时间胶囊。大自然的进化大象无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壮哉大峡谷,大山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