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文緣
整理:文緣
來源:王子龍 / 知名廣播人
時間:2017-05-20
在偶然機會,從網絡上得知王子龍先生在早年於廣播電台服務時,播講過田歌的武俠劇,於是透過谷哥(Google)幫忙,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聯絡上王先生。在電話中,筆者說明了來意,王先生欣然答應。
在初夏的早上,筆者獨自敲了門,進入王先生的家,家中四周的庭園造景,泉聲淙淙然,可以知道主人恬淡的生活與情趣。
茗著茶,在『田歌』的話題下,王先生回想當年的武俠廣播歲月 ……
問:王先生何時開始播講田歌的武俠小說
第一次拿田歌的武俠小說到廣播劇是約民國 51 年, 那時田歌的「天下第二人」很有名, 我拿來一看,題材很新鮮,在當時是很 "前衛" 的,劇情常常讓讀者驚聲連連。
我當時在華聲廣播電台,而田歌小說的題材很新潁, 我就把它在我的廣播劇中播講。
有一天田歌打電話來,說我未經授權怎可用他的小說為題材,我告訴他,我是在幫你宣傳,若你有意見,那以後我就不說你的故事了。田歌一想也對,立刻轉變態度,一起討論劇情。
田歌的多部小說,我都曾經播講過。
問:你還有播講其他作家的作品嗎 ? 您個人認為有何不同
包含金庸、臥龍生、柳殘陽、陳青雲、田歌都曾經播講過。
金庸的作品有常藉大時代的某兩三個人物為題材,跟時空背景有關聯。
而柳殘陽作品,則為某一時段的小故事,其作品的風格較為尖銳、剛氣、沉穩;
而陳青雲與田歌作品相仿,但陳青雲的詞藻較豐富,看陳青雲作品的人,其文學造詣要好一些;而田歌的作品則偏向直述,不喜文詞造弄,因此讀者在看田歌的作品時,不用大費周章的理解文詞的意思,常常不知不覺的就看完了,完全沒有負擔。
柳殘陽的作品雖也是打打殺殺,但是他的作品與金庸相同,會有時代背景來襯托。
相較於金庸或臥龍生的小說有架構、有層次、有佈局,每個節點都可能再發展成另一個故事,而田歌的作品則採簡單易懂,無需費心思的風格。
田歌的作品在當時,就像現在的 "科幻小說" -- 新奇。
問:坊間有人批評田歌的作品,內容只有「殺、血、濫」,您有何看法 ?
這些人言之過矣,武俠雖然不只是刀光劍影、武功過招。但田歌作品內容絶對不只是只有打殺。
如前所言,田歌其文詞較白話文,淺顯易懂,不會用深奧的用詞,所以田歌的小說最為初中、高中生、年青人所喜歡。
其作品風格直來直往,故事內容層次不複雜,也無伏筆,因為讓讀者不需想太多,所以如我所說,沒有負擔的作品, 是造成這些讀者喜歡的原因。
當時的時空背景,多數人生活困苦,很多人無法就學。相對於其他詞藻豐富的武俠作家,只有讀過書的讀者的外,田歌是含蓋了各階層的讀者,包含讀書不多的販夫走足。
對於五O年代一個武俠小說的評論,要考慮當時的時空背景,例如,"臥龍生" 的作品很好,但在當時的是曲高和寡,而田歌的作品無華麗、無曲折複雜的內容,撐起了半邊天。
看小說是一種消遣,而 "此一時,彼一時",「古人難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評判人要看當時的時空背景,要評之有物。
問:你知道的田歌是怎樣的一個人 ?
田歌先生是一個很開朗、好相處、很隨和的人。是一個很愛妻的好先生。
田歌作品受漫畫界喜愛,因為如前述所言,他的題材新穎、情節天馬行空、時時有意想不到的情節發生,情節多、動作多,但不複雜,這是為漫晝作者喜歡的地方。
註:
王子龍先生在播報之前,都會簡略的將武俠小說看過一次,然後記下重點,再來就是臨場撥揮作品的精神與自己的創造力。有時還必須校正小說中不合理、矛盾之處,是一個很認真的播報人。
後來,王子龍先生改以章回小說為主要題材。